筑牢健康之基
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文|張元凱 石學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引下,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積極響應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的通知》精神,全面開啟了健康學校建設的征程。學校始終將健康素養融入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將“健康第一”的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的全過程,通過多維度、全方位的努力,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強體啟智,夯實健康之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最根本的是增強人民體質、保障人民健康。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是關乎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大事,是實現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的重要要求。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始終堅持“無體育,不教育”的育人理念,建設了以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一、形式聯合為基本結構的一體化體育教育體系。
(一)課程教學一體設置,整體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加強青少年體育、提高體育教育的權重、弘揚體育教育的價值,是新時期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必然要求。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實力雄厚,體育課程安排科學規范,課內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多樣,確保每個學生既能享受到充足的體育教育,又能真正愛上體育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質等差異,量身定制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方案,包括理論知識傳授課、增強體能鍛煉課、專項提高進階課、健康改善保健課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精心開設了涵蓋健美操、毽球、太極拳等在內的多種運動項目教授課,滿足不同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個性化需求。經過長期的學習與練習,每位同學都能夠熟練掌握兩到三項體育技能。
(二)體質監測精準分析,科學干預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 年修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對體質健康管理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等多個指標,定期進行全面監測及抽查檢測,建立了完善的“監測—評估—反饋—干預—保障”閉環體系,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測復核制度,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一生一檔表,并進行深入分析,為每個學生制定專屬的體質健康提升計劃,提供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和營養建議,尤其對于體質不達標的學生,體育教師、班主任及家長密切配合,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指導,定期跟蹤學生的體質改善情況,確保干預措施有效落實。得益于長期以來的堅持,學生們的體質狀況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濟南市中小學體質健康抽測中屢獲佳績。
(三)體育運動綻放光彩,碩果累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學校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齊頭并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群眾體育方面,學校堅持每天兩次跑操活動、兩次眼保健操活動以及1小時的大課間活動,每學期學校都開展豐富多彩的陽光體育班級聯賽、運動會、引體向上大賽等體育活動。長期的堅持,切實增強了學生體質,學生近視率連續多年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由普通愛好者選拔組建的跳繩和健美操隊伍連續多年在濟南市的比賽中榮獲特等獎、優秀組織獎等含金量頗高的榮譽。與此同時,競技體育同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是全國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青少年籃球特色學校”,學校有專業的“三大球”隊伍,專業的教練團隊制定了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這些隊伍在省、市級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同時,也展現了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學生在競技體育方面的卓越實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二、舒心賦能,點亮心靈燈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石。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中央關心、社會關注、人民關切的問題。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課程教學分層構建,精準指導
作為“山東省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將心理健康教育視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持續性。除3名專職心理教師外,75 名班主任及學科教師通過青少年生涯輔導師、學業潛能輔導師專項培訓,獲得了輔導師資格,成為兼職心理輔導師,壯大了心理教育師資隊伍,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心理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情緒管理、挫折應對等多個方面。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實施差異化指導,包括心理調適、自我認知、潛能開發等,旨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干預學業中的非智力因素,解決自我效能感低、學科學習困難等問題,全方位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2020年12月,學校報送的《深化生涯規劃教育,引領學生成長發展》德育案例,獲評教育部全國典型德育案例。
(二)心靈交互形式多元,全面提升
學校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動。一是學校建立了專業化、標準化的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設置了心理測量室、咨詢室、沙盤游戲治療室、身心放松訓練室等,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心理輔導中心每天定時開放,為學生提供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等服務。二是學校定期舉辦心理劇、藝術節、心理游園會等主題活動,為學生提供釋放壓力的平臺,使其在參與中增強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能力。三是學校定期舉辦“言心聲 話成長——我與校長面對面”系列面談會活動。針對有需求的學生分年級開展面談會,認真傾聽同學們的心聲,深入了解現階段同學們所面臨的困惑,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助力廣大學子成長成才。
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2024年秋季運動會
三、養習助力,引領健康生活
健康行為習慣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堅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全面開展健康行為習慣教育活動,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運動習慣等,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課程教學準確系統,循序漸進
學校將健康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并構建了一套由淺入深的課程體系。組建了以衛生室人員與體育組老師為主的健康指導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教育內容準確系統,包括基本健康知識、個人衛生習慣培養、營養膳食等,教學方法多樣有效。通過定期的知識檢測、問卷調查及觀察記錄發現,學生的健康認知水平明顯提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指導自己的行為。
(二)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促養成根
為序貫教學,真正將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生活氛圍,學校組織了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化對健康知識的理解。開展“健康生活從我做起” 實踐周活動,要求學生在一周內記錄自己的日常行為,對照健康行為標準,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開展“健康家庭”評選活動,激勵學生帶動家人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開展志愿服務隊進社區活動,向居民講解健康知識、疾病預防、個人自護等知識。通過這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健康行為習慣正從學校源源不斷地流向家庭、融入社會,居民的健康意識有了顯著提升,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關注日益加強。
四、優境育人,促進健康成長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強調要改善校園環境,提高健康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積極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是增強學生歸屬感與幸福感的重要保證。
(一)環境優化統籌兼顧,穩步提升
學校歷來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建立了環境衛生專項工作組,制定了一系列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規章制度。一方面,不斷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公共區域的清掃消毒,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推進“廁所革命”,落實控煙措施,大力構建綠色生態校園;另一方面,精心構建環境教育課程體系,各學科滲透環保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經過持續努力,校園環境干凈整潔、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各個場所衛生狀況良好,整體環境更加優美舒適、文明有序,為師生們提供了一個宜人的學習、工作環境,得到了師生及家長們的一致好評,2022年學校榮獲“山東省綠色學校”稱號。
(二)課外活動多彩編排,漸入佳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優化校園環境,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融入育人全過程。學校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學習、生活場景,開展了多樣的課外活動,如校園最美場景攝影活動、校園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節約用水機器人設計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環境的和諧美好,體會環境與健康的關系,逐漸成為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生態保護者。2023年學校榮獲濟南市“垃圾分類”試點學校稱號,2024年學校榮獲濟南市首批“無廢細胞”學校稱號。
(作者張元凱為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學生發展部副主任,石學業為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投稿郵箱:jkzggc@163.com
來源 |《健康中國觀察》2025年2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