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是什么”“我想當警察”“我想做消防員”“和您一樣做一名教師”......在濉溪縣前營村小學,大學生志愿者通過AI技術生成形象,讓夢想中“未來的我”穿越時空與今天的自己相見,夢想實現后的模樣,引得課堂上傳來陣陣歡呼聲。
近日,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和音筑夢 普韻濉溪”志愿服務團隊到濉溪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系列活動構建沉浸式推普場景,讓語言學習扎根傳統土壤,通過多元形式助力學生成長。
活動期間,大學生志愿者和扎根鄉村教育十年的張曉峰老師深入交流。張曉峰結合自身農學專業背景,分享了將校園土地作為“教學實驗室”,帶領學生參與農作物種植實踐的特色教學方式,剖析了城鄉教育差異的關鍵因素及鄉村教育面臨的資源分散等問題。他告訴大學生志愿者,要秉持“教育就要本本分分”的理念,強調扎實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寄語青年教師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為鄉村教育拼搏。
隨后幾日,大學生志愿者與其他年級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交流,了解各年級學生學習基礎、普通話水平差異及語文學習共性問題,收獲了推普經驗與教學方法。
“通過這些交流,團隊既全面掌握了學生情況,為后續活動提供依據,也從教師們的堅守中汲取力量,堅定了服務鄉村教育的決心”。志愿服務團隊成員說,此次團隊通過多樣的形式,為鄉村兒童帶來知識與歡樂,提升了他們的普通話水平,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代際傳遞中煥發新彩;與鄉村教師深入交流,明確了服務方向,未來團隊將繼續前行,為鄉村教育和文化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
(記者 沈思佳 通訊員 趙 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