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情人節!四川政府采購網疊加了一份快樂buff——《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和街道辦事處成都高新區城中村改造搬遷計劃(國有土地上勞務服務項目及集體土地上勞務服務項目)招標公告》(好長的名字)正式發布。
劃重點——招標內容,城中村改造搬遷計劃(國有土地上勞務服務項目),據懂拆遷的業內人士介紹,就是組織隊伍進行拆遷的勞務費用。
招標金額,數了兩遍,5000萬+。
這些其實都抵不住公告標題:中和街道辦事處。因為,這份官方公告,也正式宣布中和的城中村改造,終于啟動了。
中和,過去在老成都口中,稱之為“中和場”,也就是場鎮的意思。盡管得名于《禮記·中庸》(對,中和是有文化底蘊的),始建于明代(沒看錯,中和的歷史是悠久的),自古就是成都的重要水碼頭,但在成都國際城南的狂飆突進發展20余年里,中和,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早在20年前,中和就因其位居城南,生態條件良好而進入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視野,并以府河音樂花園為代表掀起了第一波的區域開發浪潮!
△中和實拍,圖據成都高新
但隨后的國際城南大開大闔的發展,中和都因為行政上隸屬于雙流縣(后改為區),交通上橋梁未通、道路未接卡住了發展瓶頸,與世紀城隔錦江而望,只能看著天府大道兩側的開發風起云涌,干瞪眼!
2010年5月,中和街道正式劃入高新區,但命運的開關似乎并未完全開啟——彼時的城南高新區范圍內,金融城、大源早已大步躍進,天府四街、五街的發展也如火如荼,而當時還被稱作“紅星路南延線”的梓州大道修通,帶來的是新川板塊的運籌帷幄……
△中和-會展中心連接橋實拍,圖據成都發布
唯獨中和,被網友戲稱為“城南棄兒”,任憑國際城南如何強大,中和的標簽卻是“葛羊肉”“黔江雞雜火鍋”“雄起火鍋兔”“惠平豆花”等一眾城中村美食標簽。
誰又能想到離城市高奢商業的SKP直線距離僅2公里的中和街道,直到2023年11月合生廣場開業,此前的商業都完全依托著一個名為“喜港城”的商業體。
△成都合生廣場實拍,圖據幸福中和
直到20年的城南發展給中和帶來了足夠的土壤,僅從交通來看,梓州大道、成仁快速路、地鐵6號線,完整的立體交通體系讓中和與目前城市的熱門板塊實現了無縫連接,西接天府軟件園、北靠金融城三期、南接新川科技園。
最近幾年,新川板塊的強勢發展勢頭,更將中和街道的地理位置優勢凸顯出來。但受制于市場和業界對“中和場”的固化思維,中和與城南之間如同有著一重結界,將繁華與新潮隔絕于外,亟待打破。
而此次公告的發布,標志著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城中村改造搬遷工作正式啟動,未來中和板塊,是否能夠追上被時光的速度,后發致遠,成為高新區未來的全新熱土?
根據發布的公告來看,本次招標共有12個采購包,預算金額5500余萬對應中和街道12個區域,涉及4646戶居民。
從地圖上來看,此次改造搬遷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和街道老場鎮片區。
在此次公告發布前,中和其實一直都在蓄勢——
2023年,成都高新區與城市更新合伙人共同探討策劃部分城市更新項目,擬推動中和片區55.36萬㎡小區提升改造。
2024年,成都發布《2024年成都市城中村改造項目機會清單》,其中包含中和街道城中村改造項目兩個,估算投資3.3億元;同年8月,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模擬搬遷協議審議服務(第二次)磋商邀請公告發布。
而在2025年,作為中和老碼頭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芙蓉島公園,不僅是全新親水觀景的打卡地,更成為錦江上的重要城市地標,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升級工程后,最新計劃是將于今年年中再度呈現。
△芙蓉島,圖據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G5工作室
同時,此次改造公告合同履行期限為自合同簽訂之日起300日。換言之,或許在一年時間內,中和街道老場鎮片區的改造搬遷就必須行動。
中和的改造,與其說“雖遲但到”,不如說“好貨存底”。
作為高新區金融城和新川兩大熱門板塊的連接點,中和街道片區改造搬遷,或將給中和街道片區內騰換出一批可開發建設土地,當金融城東新房均價達4萬+/㎡,新川板塊內新房供應量下降,大源板塊土地稀缺,改造搬遷后的中和板塊,將會成為高新區和整個城南最值得關注的“土倉”,可以想象,土拍市場開發商們的多番舉牌“廝殺”,整個中和板塊也將因此而脫胎換骨。
△中和街道區位示意圖
和定位于“國家級創新科技園區”的新川不同,中和的定位是“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區”,重點發展居住、商業、公共服務等功能,未來中和,很明顯,將成為連接金融城區域和新川板塊的關鍵城市板塊。
單從居住維度來看,目前中和區域的入住人口數量,現有的城市煙火氣息,將為改造后的中和提供更宜居的內容。
△圖據中和街道辦
目前就中和片區的新房情況來看,去年8月紅樹灣名邸以清水30965-45420元/㎡入市,這個價格在全成都范圍內看已然不低,佐證了市場對于中和片區價格支撐力度的認可。除此之外,片區內更有張家寺TOD、高投中和57.29畝等項目在前期規劃中。
中和街道的改造搬遷計劃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城市空間重構的關鍵一步。隨著4600余戶居民的搬遷、土地的騰出,這片承載著老城記憶的土地或將成為國際城南的又一價值高地。
△中和濕地公園,圖據成都天府綠道
或許數年后回望,2025年的這場搬遷不僅會定格為居民相冊里的“告別與新生”, 更將作為國際城南邁向“人城境業”和諧共生的關鍵注腳。
未來,中和板塊能否借勢躋身成都新晉住宅板塊?答案或許已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