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2月18日,蒙牛乳業(2319.HK)發布盈利預警,由于原奶供需矛盾突出、消費需求不及預期,預期2024年度總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約為0.5億元至2.5億元,上年同期為48.09億元。
蒙牛在公告中表示,附屬公司貝拉米預計錄得虧損,經過審慎考慮貝拉米近年來的經營狀況和財務表現并結合對未來市場的預期,蒙牛將會對貝拉米進行商譽及相關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撥備,對公司業績影響約為38億元至40億元;聯營公司現代牧業,預計將會錄得額外乳牛公平值變動減乳牛銷售成本產生的虧損以及商譽減值虧損共計約為19億元至23億元,因此公司預期相應錄得應占該聯營公司虧損約為7.9億元至9億元。
在商譽減值之外,蒙牛的業績也在逐漸放緩。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5.9%、5.1%、6.5%;權益股東應占利潤增速分別為42.6%、5.5%、-9.3%。在大幅商譽減值后,業績放緩的蒙牛還有什么辦法?
01
收入放緩
在2024年8月的業績說明會上,蒙牛總裁高飛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核心打法。“一體”指核心業務,包括液態奶、奶粉、冰品、奶酪;“兩翼”指創新業務與國際化驅動。同時,其也表示,堅持“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不動搖。
從業績來看,蒙牛這幾大核心業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4年上半年,液態奶業務收入為362.62億元,同比下降12.92%;冰淇淋業務收入為33.71億元,同比下降21.75%;奶粉業務收入為16.35億元,同比下降13.67%;奶酪業務收入為21.14億元,同比下降6.29%。
從收入占比來看,液態奶營收仍占蒙牛總收入的81.2%,蒙牛的第二增長線仍未培育出來。
而作為對比,2024年上半年,伊利(600887.SH)的液體乳業務收入為368.87億元,奶粉及奶制品業務收入為145.09億元;冷飲業務收入為73.22億元,分別占比62.39%、24.54%、12.38%。顯然,伊利的產品比蒙牛更加均衡。
從液態奶品類來看,也進入了存量競爭的狀態。據馬上贏數據顯示,2024年占乳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常溫白奶,市場份額占比同比下滑3%。
更加依賴液態奶的蒙牛,業績也逐漸放緩。
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營收分別為881.42億、925.93億、986.24億,分別同比增長15.9%、5.1%、6.5%;權益股東應占利潤分別為50.26億、53.03億、48.09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2.6%、5.5%、-9.3%。
在2024年上半年,蒙牛收入446.71億元,同比下降12.6%;權益股東應占利潤24.46億元,同比下降19%。收入、凈利潤雙降。
02
商譽減值成“常態”
拉開時間線來看,蒙牛的奶粉、奶酪業務是通過收購建立的。
2010年,蒙牛以4.692億元收購了君樂寶51%的股權,彼時君樂寶擁有華北地區最大的酸奶生產基地,在低溫酸奶領域位列行業第四。4年后,君樂寶進軍奶粉市場,2018年,君樂寶全年銷售收入130億元,奶粉業務銷售收入50億元。
2013年,蒙牛以逾100億港元的價格向雅士利發出要約收購,成為雅士利控股股東。2015年9月,雅士利以12.78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歐世蒙牛全部股權,之后蒙牛旗下所有奶粉品牌均集中到了雅士利平臺上;同年12月,雅士利斥資12.3億港元收購了達能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中國全部股權。
2019年7月,蒙牛宣布以40.11億元協議轉讓所持君樂寶51%的股權。在公告里,蒙牛表示君樂寶在過去數年間始終保持相對獨立運作,與蒙牛的協同有限。此外,董事認為,考慮到產品定位的不同,建議出售事項能令公司精簡業務,集中資源加速拓展明星產品,鞏固在核心品牌的市場地位。
兩個月后,蒙牛發布公告稱,計劃以14.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收購澳洲奶粉巨頭貝拉米全部股份。
2020年8月,時任蒙牛總裁盧敏放在蒙牛2020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雅士利加上貝拉米,蒙牛奶粉業務定的目標是未來三年進入中國市場前三。”
然而,雅士利、貝拉米卻因業績,多次被蒙牛商譽減值。2016年,由于雅士利年內錄得虧損,并考慮雅士利近年來的近年的經營狀況和財務表現,蒙牛確定與相關奶粉產品業務的商譽減值準備22.538億元。2019年,蒙牛對雅士利進行22.99億元的商譽減值。
截至2023年底,蒙牛對雅士利合計商譽減值47.01億元,對貝拉米累計進行了14.32億元的商譽減值。
靠雅士利、貝拉米構建的奶粉業務表現不佳,蒙牛又將目標放在了奶酪上。
2020年1月,蒙牛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2.87億元對價受讓妙可藍多(600882.SH)5%股份。2021年3月,蒙牛通過二級市場收購妙可藍多5%股份;2021年7月,妙可藍多以29.71元/股的價格向蒙牛發行了1.01億股,蒙牛的持股比例也從11.07%上升至28.46%,成為妙可藍多控股股東。
此后通過增持,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持有妙可藍多36.63%的股份。
2024年6月,妙可藍多將以4.48億元現金收購內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交易完成后,蒙牛奶酪成為妙可藍多全資子公司。此次收購主要是為了解決妙可藍多與蒙牛集團在奶酪業務上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從業績來看,2024年上半年,妙可藍多收入19.22億元,同比減少6.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77.83萬元,同比增長168.77%。2023年,妙可藍多收入40.49億元,同比減少16.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43.95萬元,同比減少53.9%。
在股價上,妙可藍多2月21日的收盤價為17.73元/股。根據天風證券測算,蒙牛對妙可藍多持股成本在30元以上,蒙牛對妙可藍多的投入,已經出現虧損。
此外,近年來,蒙牛也收購了現代牧業、中國圣牧等上游乳企。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商譽總值達89.06億元。
03
仍“內憂外患”
在收并購產生大量商譽外,蒙牛的資金壓力也開始出現。
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總權益為511.19億元,債務權益比率(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總額除以總權益)為81.3%,而在2023年末,這一比率為73.9%。
在短期負債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3.52億元。蒙牛乳業有息負債高達415.62億元,其中一年內償還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為177.55億元,較年初增加79.48億元。公司表示,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增加主要原因是短期戰略性融資及用于償還未來到期的外幣債務而作儲備。
由此計算,蒙牛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尚未覆蓋一年內償還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有著一定的資金壓力。
有觀點認為,此次蒙牛在2024年大幅計提商譽減值,也是為了“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據媒體報道,作為新任總裁,高飛對內外部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調節奏,主動控制發貨節奏,清理渠道庫存;調考核,降低KPI考核標準,不再強調100%完成,向90%努力;調投資,削減投資規模,降低成本支出,逐步減少資本支出;調結構,實行精兵簡政,通過裁員、降費、技術賦能等,提高單位能效。
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業員工數量為超43000名,2023年末,雇傭員工總數約為46064名。半年時間便減員3000余人。
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銷售及經銷費用126.81億元,同比減少8.8%,其中,產品和品牌宣傳及行銷費用44.99億元,同比減少12.1%;行政費用19.4億元,同比減少11.1%;業務經營費用總額148.65億元,同比減少9.1%。
但除了蒙牛自身外,更大的挑戰來自于行業。
據申萬宏源證券,2021至2024年前三季度,牛奶產量同比增長率與供需增速之差呈現出明顯的供過于求態勢。
2024年7月,在中國奶業協會第十五屆奶業大會上,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李勝利表示,2024年牛奶原奶過剩的情況較2023年更為嚴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購價持續下跌,導致奶價和成本出現了國家奶牛體系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倒掛。
同時,他分享了一組調研數據稱,2023年過剩生鮮乳量超過200萬噸。為了消化過剩的產能,乳企加大了噴粉量。李勝利介紹,2024年4月至5月龍頭乳企平均每天噴粉的生鮮乳達到2萬噸,約占收奶量的25%。一噸奶粉大概只能賣15000元到19000元,但噴一噸粉的成本大概是35000塊錢,所以賣一噸奶粉要虧一萬多元。
需求疲軟、供大于求,影響著乳企的盈利能力。而在蒙牛面前,靠收購搭建的多元化業務還未培育出第二增長線,并帶來了幾十億的商譽減值。這也導致蒙牛業績逐漸放緩,被伊利拉開差距。蒙牛還能縮小與伊利之間的差距嗎?
作者丨五仁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