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修行,就越貧窮”,你身邊有這樣的現象嗎?
有些人在接觸了一些關于靈性的知識之后,開始變得滿嘴都是高級的大道理,張口閉口都是“光”“愛”之類的,但他們只是把“四大皆空”當作一種逃避的借口,工作也不好好做,也不好好經營人際關系,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來洗腦自己,覺得自己只要專注內在,就能改變外在,能遠離世俗的煩惱,結果生活反而越過越糟。
其實道理是沒錯,但是千萬要注意這樣一個陷阱:別讓本該能幫到我們人生的一些理論,變成逃避現實的幻夢。
所謂修行,不是讓我們不是讓你沉浸在“心想事成”的幻夢里,而是要更加明確今生的責任,懂得很多道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敢于面對現實,真正活出自己,做自己熱愛的事業,去創造價值。
很多人都是在現實中受了挫折,轉向神秘學尋找意義和寄托,他們核心訴求不是尋找真理,而是找到一個安慰自己的故事。
我自己開始接觸靈性的契機其實也是這樣的,在現實不如意的時候,仿佛在身心靈的世界里找到了救命稻草,知道原來可以通過內在的調整去改變外在的境界。人性的懶惰便是如此,當你知道可以通過冥想、吸引力法則、抄經、念咒等等方式去改變命運,免除現實世界的考驗,就很容易滑向這種“走捷徑”的方式。
我做了很多所謂“修行”的事情,是不是積累了福德我不知道,但我的現實生活并沒有變好。我是忘記了,修行是修“行”,不是修“幻想”,實際行動,才是鏈接你與神明的數據線。如果有神明的話,就算他們已經準備好幫助你了,沒有這根數據線怎么能行呢?
前兩年《新周刊》有一篇文章《加入靈修后,他們從裸辭到負債百萬》,里面有個例子是講一個女孩,她很想寫作,但她采取的方法是花大量時間去做清理療愈,希望這些動作能幫她顯化寫作事業,但她卻沒有動手去寫任何一篇作品,或是投簡歷去試著找一個與寫作相關的工作。
我們內在的傷痛、焦慮,空缺……如果不如實地去面對,去接納,無論讀多少書上多少課,做多少冥想、清理,它們都還會在。
(繪畫:孫琬童)
現代神經科學也揭示:當我們采取具體行動時,前額葉皮層會釋放多巴胺,形成正向反饋循環。
“心想事成”不是神明的偏愛,而是賦予行動者的獎賞機制。就像程序員編寫代碼會觸發系統響應,行動本身就是向宇宙發送的最強信號。
在行動的過程中,修行的加持,可以讓心念更平靜,讓精神力量更強大,從而能有力量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苦難,接納發生的一切,從而更快地再出發。
這個時代真正的成就者,可能不是什么理論水平很高的高僧大德,而是一個把事業做得很大,利益無數人的實干家。
每一個人都是“天選之人”,但前提是你愿意去努力,愿意在事上磨練。
真正的修行從來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面對,意識到自己有什么問題,扛起責任,才是真正的覺醒。
我們不必等待神明的WiFi信號,當雙腳開始丈量大地時,“心想事成”的數據線已然接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