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實踐理論融合,積累社會閱歷,并深入挖掘山東省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底蘊,寒假期間,聊城大學志愿服務隊分赴山東省各地開展“非遺文化薪火傳,青春擔當譜新篇”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隊員研習曲阜楷木雕刻技藝。張婷供圖
實踐隊員們首先來到濟寧曲阜,研習曲阜楷木雕刻技藝。隊員們通過觀摩非遺傳承人的精湛技藝,親手體驗木雕制作,深刻感受到曲阜木雕不僅是工藝的傳承,更是儒家思想與民間智慧的物化體現。沿著木雕精致有度的花紋,隊員們來到泰安肥城五埠村,探秘這座以石頭為骨的明代古村落。隊員們通過聆聽村民講述古村六百載光陰的故事,感受歷史、匠心與鄉愁的交織。走進萊西木偶的世界,隊員們感受萊西木偶這一傳統藝術的精致與靈動。隊員們通過親手操作木偶,體驗木偶戲的表演技巧,深刻體會到非遺藝術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與創新力。來到濱州,隊員們學習博興柳編技藝,感受柳條在指尖舞動的韻律。隊員們通過非遺傳承人的指導,親手編織出屬于自己的柳編作品,領悟到傳統手工藝中蘊含的智慧與匠心。在德州,隊員們深入鉆研黑陶制作技藝。他們通過拉坯、雕刻、燒制等環節,親身體驗黑陶制作的復雜工藝,感受到傳統陶藝在現代生活中的獨特魅力。在菏澤,隊員們不僅品味了當地特色的羊湯美食,還深入了解了羊湯制作背后的飲食文化。通過與當地非遺傳承人的交流,隊員們認識到飲食文化作為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地域特色與民俗風情。最后一站,隊員們來到臨沂,聆聽沂蒙山小調的悠揚旋律。隊員們通過與傳承人的互動,深刻體會到音樂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圖為實踐隊員走訪非遺工坊。張浩宇供圖
齊魯大地綻芳華,傳統技藝永流芳。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僅讓實踐隊員們全面了解了山東省各地非遺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厚底蘊,更使其深切感受到非遺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與創新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