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不少網友給我留言,“哪吒就是中國網民的自嗨,只有中國有票房,其他地方根本沒人看的”。
其實我覺得它是不是自嗨根本不重要,反而為什么有人說它是自嗨很有意思,因為這個說法背后,隱藏著非常深的歧視鏈條。
我們來思考幾個問題:
1.外國票房少,是因為外國觀眾不喜歡,還是看不到?
2.北美票房比較高的《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是因為他們質量領先《哪吒2》一大截美國人才去看的,還是因為背后有國際資本運作他們票房才高的?
3.《美國隊長4》質量如此低下但是在美國排片如此之高,算不算一種自嗨?如果不算,自嗨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4.假設,這個影片在中國和非洲爆火,但是在歐美并沒有高票房,那它算不算一種自嗨?
首先第一個問題,《哪吒2》在海外的票房低,不是因為老外都不喜歡,更多反映的是中國電影在海外比較薄弱的宣傳和發行能力。
老外喜不喜歡我們看評分就可以了。哪吒在海外的一些評分網站比如IMDB,爛番茄上成績都還不錯,而且也有不少外國觀眾看完電影之后給了正向的評價。說句公道話,我們把中外的動畫電影拉到一起來比較的話,我覺得《哪吒2》也是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
既然評分還不錯,那為什么海外票房這么低?因為《哪吒2》就沒想過在海外大規模上映,沒人排片子是正常的。
咱中國發片子的模式叫“集中發行制”,一部電影要上映,電影發行公司把數字拷貝發放給影院,影院下載秘鑰就能放映了。
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海外市場,采用的是分散式發行模式,電影如果想要大規模上映,先要送審批、做分級,然后發行方要和每家影院談判、簽約,只有談妥了,影院才會接受拷貝,給你安排排片。所以在美國想要排片,一般提前幾個月就得開始準備宣傳和談排片了。
而且你去談人家也不是就會給你排的,美國的影院還要考慮你背景硬不硬。比如《美國隊長4》發行方是迪士尼,它和美國很多影院都是深度綁定的合作模式,預定好的上映日期,IMAX和下班后的黃金場次就都得留給它。雖然這片子很爛,但你也不敢得罪迪士尼說我黃金場次臨時換點別的片子,不然下一部好片子人不給你你怎么辦?
所以在這種發行模式下,以迪士尼、索尼、環球為代表的好萊塢五大制片廠,在北美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的片子往往能吃下想要檔期的黃金場次。而且這些巨頭有的都成立上百年了,好萊塢電影能在全球都吃得開,不僅因為他們電影好,也因為背后的公司有往全球發片子的實力,但是中國的電影企業很少有往全球發行電影的渠道和資源。
同樣的,很多華語片或者國產片在北美票房高,也是因為電影在籌劃的時候就瞄準了全球的市場,海外資本早早就參與了進來。比如《臥虎藏龍》的主控方就是美國電影巨頭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這片子在海外大爆之后,好萊塢發現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功夫片感興趣,趕緊就攢局攢了一批這樣的片子。
為《英雄》攢局拉投資的電影大佬江志強就說過,《英雄》在最開始就是奔著給好萊塢看的,背后有眾多海外資本和公司參與了全球的投資與發行,它北美的發行就是美國電影老炮兒哈維·韋恩斯坦的米拉麥克斯影業做的。《十面埋伏》也是如此,它的北美發行是索尼做的,索尼當時可是奔著讓它沖奧斯卡的勁兒去給它做的宣傳,而且前后有十幾家海外公司參與了它的全球發行。
可能你從票房分布來看,這些影片在北美和歐洲票房占比都挺高,不是所謂的“自嗨”,但其實很多片子就是奔著給外國人獵奇拍的,它不僅不自嗨,它恰恰是一種為了讓美國人”嗨”而籌備的項目。
所以《哪吒2》其實就沒有為大規模在海外上映做過準備,也沒有花大資金做海外宣傳,在國內票房爆炸之前很多老外根本不知道你是誰,不給你排片,沒看過你自然也很正常。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哪吒2》在海外華人臨時的要求和催促下都拿到了不少的排片,已經很厲害了。
我們知道了《哪吒2》海外票房為什么低,那我們反過來思考一個問題,《美國隊長4》質量如此低下但卻在北美仍然占據多數排片,他在美國的國內票房占比同樣遙遙領先,這算不算自嗨?
我相信最開始說哪吒是自嗨的人完全沒考慮過這個問題,說實話我也從來沒考慮過《美國隊長》是不是自嗨。因為我看完電影只覺得真爛啊,漫威現在給霍霍成啥了。包括一些好萊塢爛片在中國票房很低,我也從來沒想過把它上升到這是不是一個人種或者民族自嗨的問題。我看完《哪吒2》和人討論的也是這部電影好看不好看,劇情如何,特效如何,我從來沒想過它是不是中國人的自嗨.
所以我們現在重新審視這種自嗨的說法,表面上蘊含著一種好學生被差生超過之后的不屑感,實則背后有一條非常深的歧視鏈條。
大家細想一下,為什么有的外國媒體和影評人看都沒看第一時間就說它是自嗨?這就好比一個從小生活富足的人突然知道他隔壁從小家里很窮的鄰居賺了很多錢。他聽說后的第一反應很難是,“哇,他好厲害,他很努力才過上這樣的生活的吧”,他更有可能在背后蛐蛐,“且,就他?比我現在都有錢?我估計他不是偷的就是搶的,肯定做的是見不得人的勾當”。
但往深層次想,“自嗨”論背后真正的邏輯,是對非歐美之外文化的歧視和崛起的恐懼。
西方是長期壟斷全球文化話語權的,美國通過好萊塢體系、電影節評價標準、媒體議程設置等,構建了“西方文化=普世價值,非西方文化=地方特色”的等級秩序。這種秩序中,好萊塢被視為文化輸出的“優等生”,而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要依附在它標準上才能獲得認可。美國爛片本土高票房的時候他們自己不會質疑它是自嗨,我的東西自己人喜歡,那我就是文明之光,最終會輻射全球。你的東西好,你是我陣營里的人,那我就可以承認你的東西好。你和我不一個陣營,那你做的東西再牛逼也是自嗨——他需要這種雙重標準,需要通過否定他人的內生性成功,鞏固自身“裁判者”地位。
所以對于說哪吒自嗨的人來說,當他說出這個詞的時候,他真正想說的,是“你不配”:中國人怎么可以做出來一部動畫電影登頂全球動畫票房榜首呢?這個東西只有你們看有什么價值呢?你們是低級的認可,我們的才是高級的認可啊。
你如果問他,這片子在中國和非洲都取得了高票房,它還是不是自嗨,他一定又會說這電影只不過在貧窮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票房好而已,我們歐美沒人看它。因為他的評判標準根本不是是否在單一地區票房高,他本質的目的是高人一等的攻擊,而非評價。他就是要來說你不好的,你做得再完美還是會被找到缺點。這不恰恰印證了申公豹那句話嗎,“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
部分外國媒體和影評人有這種觀點,為什么很多國內的網友也給我留言來說《哪吒2》是“自嗨”?甚至我在網上看到有的人為了黑哪吒,把斯坦李都復活了,有點可笑。有人一吵架就說這些是恨國黨,五美分。我覺得也沒必要對所有人都上綱上線,在我看來,說自嗨的網友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自卑的體現。
很多人已經習慣性的將西方標準內化為唯一真理,長期自我矮化,否定本土價值的獨立性。 外國人說好的,就是好,他們沒說的,只有中國人喜歡的,那就是自嗨。還有部分網友對《哪吒2》有一種“既要本土認同,又要全球征服”的雙重期待。當它海外票房未達預期時,它在國內的高票房就被視為“未完成式崛起”,被貼上“自嗨”標簽。這種心理類似于發展心理學中的“理想化投射”——將個體未實現的抱負轉移至文化產品,苛求其能代表“完美中國形象”,在世界大放異彩。
看似是兩種矛盾的情感,實際來源都是自卑。 因為我們長時間的窮過,我們被欺負過,所以我們才會在意別人覺得它好不好,才會老想去證明它了不得。包括很多人反感的組織員工集體去沖票房也是一樣的。以前沒啥好東西,現在有了,我就迫不及待要證明我有了,我不僅要給你看看,還要舉到你腦袋前給你看。很多人覺得這行為太給哪吒丟份兒了,我覺得這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情感。你可以不參與這種行為,但是了解它為什么會發生,比指責嘲諷它更有意義。
其實我們觀察生活中真正自信的人,他們有了好東西不會到處去炫耀,也不會總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強。真正自信的人,自己的優缺點都能坦然面對。與別人相處時,也能會大大方方承認你很好,我也很好。你不喜歡我的東西,那不重要,因為我自己喜歡,就足夠了。
文化自信也是如此。真正的文化自信應是包容性創新,而非對抗性自證。我們在電影上文化自信的目標不是取代好萊塢,而是建立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文化自信不是“求認可”,而是“敢創造”;不是“對標他者”,而是“定義自身”。當中國電影能以平等姿態參與敘事權爭奪時,“自嗨”之辯將自然消解——因為文明的價值,終將由歷史而非票房裁判。
所以回到《哪吒2》身上,我覺得對于任何一部電影來說,被將近3億人次在電影院里看到,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和是什么樣的人看到了這部電影沒有關系。票房進入全球電影票房排名前列,也能讓很多人意識到,中國的影視產業,是在進步的,中國有文化作品,進入到了全球視野。
所以如果有老外問我《哪吒2》的中國的高票房是不是中國人的自嗨,我會大大方方告訴他,是,那又如何呢?它有一些缺點,但是它同樣有炫酷的特效,有東方美學的華麗展現,有反抗權威、打破偏見的的多元價值觀念,它是一部很棒的動畫電影。在過去的五年中,有上百家中國公司的數千人參與了它的制作。《哪吒2》的票房成功,是這么多年中國電影和動畫產業發展的體現。它沒有像過往很多中國電影一樣為了拿獎或者拿海外票房去做迎合的內容,去塑造外國人想象中的中國,相反,它更多契合了當下中國老百姓的精神需求,所以它會有那么高的票房。
在中國有兩億多人看了這部電影,有人不喜歡他,但是我很喜歡他,而且我想看過的人中至少有一半都很喜歡它。所以它不僅是自嗨,還有一億中國人一起嗨了。
如果你對它感興趣,那歡迎你也去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