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本科錄取情況公布后,很多人驚奇地發現,醫學類專業投檔最低分又降了,而且降得異常兇猛,令人始料不及。
這已經不是醫學類第一次遇冷,從去年開始,這種情況就已經出現,沒想到今年依然是遇冷。這說明風向真的轉了。
醫學大熱了幾十年,這是突然就失寵了嗎?
網絡配圖
醫學在以前是非常受追捧的,也是很多超高分層考生的偏愛,甚至達成了一種共識,只有足夠優秀的人,才有機會讀到好的醫學院校和醫學專業。所以,那時候醫學類專業的錄取分數都是居高不下,一般人只能望而興嘆。
那時候,讀醫出來,做了醫生,就有機會成為社會上中高收入群體。并且,醫生社會地位高,很受人尊敬,也能獲得比普通人更多的人脈資源。這也是很多寒門子弟,通過高考這個途徑,改變人生,改變命運的機會。
醫生是一種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值錢的職業,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職稱的提升,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所以,從醫是一個不斷增值的過程。有的醫生還可以具備雙職稱,既在醫院上班,也在高校上班,兩邊都可以獲得職稱,可以同時是醫院的主任醫師和高校的教授,獲得豐厚的收入來源。
網絡配圖
并且,醫療行業比較穩定,特別是公立醫院,一旦入職,基本就不用擔心會失業。畢竟公立醫院也是事業單位,旱澇保收,待遇有保障。
正是這些優點的存在,促使醫學曾經在很長一段的時間里成為高考生眼中的香餑餑。但凡跟人家說你讀了醫學,人家都會高看你一眼:這孩子有出息!
但是,這兩年醫學怎么就突然遇冷了呢?
從名牌大學本碩博連讀投檔位次的顯著下降,到專科院校投檔位次的大幅下降,充分說明了醫學專業正在加速降溫。
網絡配圖
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5+3一體化)較去年下降9分、369個位次;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類專業縮減招生后仍降14分、后退197位;溫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5+3一體化)投檔位次暴跌1745位,廣東、山東等省份也出現類似趨勢,引發“臨床醫學要和土木坐一桌”的調侃。
雖然今年的專科錄取情況尚未公布,但是從2024年的數據來看,醫學類專業較2023年已經大幅下滑,最低投檔位次下降幾千到幾萬都有。
小編認為,這里面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醫學大熱了幾十年,醫學院校和醫學生也越來越多,醫院也越來越多,曾經醫生稀缺的局面得以緩解,這其實就是市場中供求關系的影響。雖然我國每千人擁有的醫生數量跟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但跟以前比起來,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
另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影響。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高收入的行業和職業也越來越多,高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譬如互聯網行業、人工智能行業、大數據行業,這些都是近十年被認為是理想的黃金行業,也是高考的熱門專業。
網絡配圖
醫生的收入雖然高,但工作強度也大,還需要責任心強,神經時刻緊繃,肩負著“救死扶傷”神圣使命。相比較之下,其他專業工作起來,環境可能更為舒適,有比較多的自由感和松弛感。
所以,醫學大熱幾十年后,突然遭遇降溫,并非真的是失寵,只是一種理性回歸。當社會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考生就不會再像以前一窩蜂地爭著報讀醫學專業,也會有更多的高分考生去攻讀其他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