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圈,一條消息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曾經的國產手機一哥酷派突然復牌。這一動作,不禁讓人們紛紛猜測:酷派,這個有著輝煌過往的品牌,能否借此機會王者歸來?
往昔榮耀,風光無限
回溯酷派的發展軌跡,那是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歷程。1992 年,深圳大學郭德英教授創立 “宇龍通信”,在 BP 機時代便嶄露頭角,短短三年就成功量產國產操作系統的 BP 機,一躍成為國內頂尖 BP 機廠商。
2003 年,酷派抓住機遇,與聯通合作推出 “酷派 688 手機”,憑借國內首發的彩色電阻觸控屏幕,驚艷眾人。2004 年,更是首發量產全球第一款雙卡雙待手機 “酷派 828”,并迅速在港交所上市,開啟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此后,酷派與聯通緊密合作,通過運營商渠道瘋狂擴張,產銷兩旺,技術迭代速度也令友商望塵莫及。到 2013 年,“中華酷聯” 四足鼎立局面形成,酷派憑借自身實力,在國產手機市場占據重要一席。2014 年 5 月,酷派在國內 4G 手機市場力壓蘋果、三星,登頂國產手機第一品牌,風光無兩。
盛極而衰,跌落神壇
然而,商場如戰場,風云變幻莫測。2014 年,工信部要求運營商削減營銷費用并取消購機補貼,這一政策調整讓依賴運營商渠道的酷派遭受重創,“中華酷聯” 格局開始瓦解。
酷派試圖通過線上線下兩手抓來扭轉局面,線上推出 “酷派大神” 品牌,線下推出 “ivvi” 品牌。“大神 F1” 等機型雖一度爆火,但酷派在品牌管理和合作方面卻接連失誤。與 360 合作推出奇酷品牌時,不僅將大神品牌讓渡給對方,還因樂視的介入,導致三方矛盾激化,最終失去大神品牌,錯失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機。
同時,過度依賴運營商渠道的弊端也逐漸顯現。運營商補貼減少,加之 4G 時代酷派提前大量備貨,因運營商政策調整導致存貨積壓,經營陷入困境。2015 年樂視移動成為股東后,本期望借助其力量實現轉型,卻不想樂視隨后爆發債務危機,嚴重影響了酷派的資金鏈和運營。
在市場戰略失誤、競爭激烈等多重因素的沖擊下,酷派手機業務收入從 2014 年的 249 億港元一路下滑至 2018 年的 12.77 億港元,持續虧損讓其財務狀況不斷惡化,難以支撐后續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
多次復牌,艱難求生
這些年,酷派的發展之路充滿坎坷,多次停牌又復牌。2014 年和 360 合作而復牌,2015 年因與 360 的股權糾紛而復牌,2019 年停牌 27 個月后再次復牌,如今 2025 年又一次迎來復牌。如此曲折的經歷,堪稱手機行業的 “坎坷傳奇”。
在發展過程中,酷派也在不斷尋找新的業務方向。最近幾年,酷派多次宣布回歸,但產品卻被詬病為 “老古董”,甚至重新涉足功能機領域。2023 年下半年,酷派加碼數字貨幣業務,在 2024 年上半年,加密貨幣業務收入和租金收入分別占公司收入的 16.3% 和 17.2%,展現出其在業務轉型上的探索。
復牌之后,路在何方?
如今,酷派再次復牌,擺在它面前的是重重挑戰。一方面,手機市場競爭早已今非昔比,華為、小米、vivo、OPPO 等品牌牢牢占據市場份額,新品牌也不斷涌入,酷派想要重新奪回市場份額,難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手機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高端化,酷派需要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大投入,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但酷派也并非毫無優勢,其 26 年的技術沉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通信技術、雙卡雙待等方面的技術積累,或許能成為它重新崛起的助力。此外,若能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在品牌管理、市場戰略等方面做出正確決策,合理利用復牌后的資本優勢,加大研發投入,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也并非沒有逆襲的可能。
此次復牌,酷派是否會繼續深耕手機業務,還是會進一步拓展數字貨幣等新業務領域,目前尚未可知。但無論如何,酷派的未來走向都備受關注,它能否續寫曾經的輝煌,重回國產手機一線陣營,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