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注意過自己的腎臟健康?它們每天默默工作,幫助身體排毒、調節水分和血壓,但如果腎功能受損,早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癥狀。慢性腎病(CKD)被稱為“沉默殺手”,因為大多數患者在早期并無明顯不適,直到疾病發展到中晚期,才會出現嚴重癥狀。
根據全球腎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8億慢性腎病患者,而中國的慢性腎病患者已超過1.2億。然而,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腎功能已經損害超過50%,甚至到了透析或腎移植階段。因此,如何在早期識別慢性腎病,減少不可逆的腎損害,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健康問題。
慢性腎病為何早期難發現?
1.腎臟的代償能力極強,損害初期無明顯癥狀
?腎臟功能具有很強的儲備能力,即使一側腎臟完全失去功能,另一側腎臟仍然能夠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因此,即便慢性腎病已經開始發展,患者通常不會察覺任何異常。
?直到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超過50%,或蛋白尿持續加重,患者才可能出現水腫、疲勞、夜尿增多等癥狀。
2.癥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
?許多早期慢性腎病患者可能只是感到疲勞、食欲下降或輕微水腫,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普通的疲勞或其他小病。
?另外,夜尿增多也是慢性腎病早期的信號之一,但許多人并不會在意,誤以為是喝水多的緣故。
3.慢性腎病的進展往往隱匿
?慢性腎病不同于急性腎損傷,它的進展是緩慢的,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發展到終末期腎病(ESRD)。
?很多患者在常規體檢時才意外發現血肌酐升高、蛋白尿異常,但那時腎功能可能已經受損。
哪些人屬于高危人群?
某些特定人群更容易罹患慢性腎病,以下人群應定期篩查腎功能: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是慢性腎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腎小球微血管。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會導致腎臟血流異常,加速腎功能衰竭。
?長期使用止痛藥者:某些NSAIDs(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腎小管。
?肥胖及代謝綜合征人群:肥胖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促進慢性炎癥,加速腎功能下降。
?有慢性腎病家族史者:遺傳因素在腎病中占據一定比例,若直系親屬中有慢性腎病患者,應更關注自身健康。
如何早期發現慢性腎病?
雖然慢性腎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但通過定期篩查和健康管理,可以在疾病早期發現并干預,延緩病程發展。
1.定期體檢,關注關鍵指標
?尿常規檢查:觀察是否有蛋白尿、鏡下血尿等異常。
?血肌酐和尿素氮檢測:腎功能受損時,血肌酐會升高。
?腎小球濾過率(eGFR)評估:這是評估腎功能的核心指標,<60ml/min/1.73㎡時提示腎功能下降。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腎臟負擔
?低鹽飲食:每天鹽攝入量控制在5g以內,減少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
?控糖控血壓: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血壓,避免腎病進展。
?避免濫用藥物:減少不必要的止痛藥、抗生素使用,保護腎功能。
?多喝水,避免憋尿: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腎臟排毒,但腎功能不全者需根據醫生建議調整飲水量。
面對慢性腎病,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慢性腎病不僅是身體上的負擔,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許多患者在確診后會感到焦慮、恐懼,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因此,科學的疾病管理+心理支持,對于慢性腎病患者至關重要。
1.定期隨訪,建立個性化管理方案
?由專業醫生進行長期隨訪,制定飲食、用藥、生活方式調整方案,避免病情惡化。
?透過定期檢測(如eGFR、尿蛋白定量),監測疾病進展,及時調整治療策略。
2.心理支持與患者教育
?患者和家屬可以參加慢性腎病管理課程,了解疾病機制、護理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患者社區、醫生咨詢等方式,增強信心,減少焦慮感。
3.預防終末期腎病,積極應對透析或腎移植
?對于病情發展到晚期的患者,應提前與醫生溝通透析或腎移植方案,做好心理準備。
?近年來,腎移植技術不斷進步,許多患者在移植后能恢復正常生活,重獲健康。
關愛腎臟,從早期篩查開始
慢性腎病是**“沉默的殺手”**,但它并不是無法預防的疾病。通過定期篩查、健康管理、規范治療,許多患者可以在早期發現并采取措施,延緩疾病進展,甚至避免進入透析階段。
如果你是慢性腎病高危人群,或已被確診,不要恐慌。科學管理、合理生活,攜手醫生與家人,一起守護你的腎臟健康!
作者單位:揭陽市惠來縣第二人民醫院(隆江中心衛生院)血透科 黃麗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