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當一個孩子對母親表現得不尊重的時候,恰恰是需要反思的階段
不過,需要反思的不僅僅只是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還有家里面的家人是否尊重媽媽
大年初一那天,我和小姨約好了一起去外婆家拜年
好不容易放假幾天,平時只忙著上班掙錢的小姨,也難得有機會和家人一起談天說地
可就在吃飯期間,大舅只是說了一句“待會三缺一”,然后讓小姨陪他們打麻將時,小姨的兩個兒子瞬間變得暴躁起來
大兒子說:“我還有事,吃完飯就走”
小兒子也說:“不行,我都跟同學說好了,他們晚上要到我們家吃飯,你不回去誰做飯呀?你要是害我放同學鴿子,那以后你老了,可別指望我會管你”
小姨解釋說:“我就是陪舅舅們玩一會兒,不耽誤你同學上我們家吃飯的,再說了,大過年的,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不就是想多待一會兒嗎?”
沒想到,兩個兒子倒是沒說什么了,小姨夫卻在背后補刀說:“一有點時間就想著打麻將輸錢,你除了打麻將還會什么?真是敗家”
一時間,小姨被氣得淚流滿面,她哽咽地述說過去所經歷的苦楚:
“過去的二十年里,我哪一天不是為了我們這個家庭而活,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大了,還想著出去多掙錢,好給兒子攢彩禮錢,現在大過年的休息幾天,我連打麻將這點興趣愛好都不能有嗎?
“再說了,我們就這幾個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玩點小牌,你現在提敗家、輸錢,是不是有點太傷人了呢”
而小姨夫被當眾質問之后,立馬生氣地拂袖而去,根本不給小姨和在場的親戚們面子,兩個兒子緊跟其后,也似乎根本不把小姨這個母親當回事
沒辦法,小姨只好尷尬地說了聲“夫管嚴”,就慌忙地追上家人離開了
看到那里,我似乎透過小姨看到了一個母親不被尊重的原因-家庭地位極低
是的,如果一個母親在家里都沒有家庭地位,連想要發表內心感言的資格都沒有,那從小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只會覺得母親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也自然就不懂得心疼和尊重了
特別是一個母親所面臨的以下幾種環境,最容易讓她們成為一個不被尊重的媽媽:
01
伸手問丈夫拿錢時
被指責:什么都不會,只知道亂花錢
“不是前段時間剛給你轉的錢,你都干什么?怎么又沒錢了”
“什么都不會,花錢第一名”
“我一個人在外面掙錢不容易,一家老小全靠我一個人,你不幫忙分擔些就算了,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這個家也早晚要被你敗光了”
這是來自五十多歲爸爸、對四十多歲媽媽所說的話,兩個人都是二婚,又是中年得女的原因,他們把那個小孩看得格外重要
媽媽專職留在家里伺候女兒一日三餐,爸爸在外面工作掙錢,還打算每年給女兒額外存五萬壓箱底錢
這本來是分工明確的好事,爸爸給媽媽提供經濟支持,媽媽讓爸爸沒有后顧之憂地安心工作
可事實卻是“再完美的安排,都抵不過人心不平”的身心摧跎
特別是在“錢越來越難掙,越來越好花”的經濟窘迫面前,以前就經常嘮嘮叨叨的父親,在母親面前說的話也是越來越過分了
比較典型的一次,夫妻倆幫姑姐的兒子貸款,逾期未還把所有資金凍結后,爸爸有氣無處撒,整日對著媽媽惡語相向
久而久之,平日里溫順乖巧的女兒也跟著脾氣暴躁起來,只要是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就對媽媽大吼大叫
媽媽不理解,覺得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還對孩子說了很多難聽的狠話
直到女兒說:“憑什么爸爸罵你,你一聲不吭,而我只是跟你頂嘴幾句,你就各種語言譏諷,對我沒有一句好話呢”
聽完這些,媽媽緊張得內心一揪
她沒有想到,平日里不管爸爸怎么過分都沉默不語,就是為了不讓女兒受到爸爸媽媽吵架的影響,可結果還是一人之力、終究是以卵擊石
這就是所謂的家庭影響力
一個人的努力,也永遠只是一個人在努力,只有爸爸媽媽一起努力去做好某一件事,孩子才能在和諧有愛的環境下懂得什么是團結
否則,媽媽就是那個孤軍奮戰的可憐人,也會被所謂的“為孩子好”責任枷鎖緊緊地困著,不斷被消耗能量,直到心灰意冷…
02
孩子不小心受傷時
所謂親人都出來心疼,數落媽媽失責
有一種苦,叫作你日夜帶孩子累到腰酸背痛,忙得連吃口熱飯都是奢望時,大家也都忙得無人問津
可當你帶的孩子不小心生病、摔倒受傷了,那所謂的親人就出來心疼了
有個朋友,19歲生大女兒,22歲生小女兒
在她自己本身就是個“孩子”的情況下,她挽起頭發、擼起袖子,從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天為孩子洗好幾遍衣服的家庭婦女
可以說,她所有的風華正茂、青春自由,都全交給了家庭,也心甘情愿地為兩個孩子所奴隸
為了更好地把兩個孩子培養好,她還時常在網上、和很多媽媽們一起交流育兒知識,爭取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
可帶娃的一路上哪有什么一帆風順,有時候明明不會發生的意外偏偏就發生了
那一次,朋友剛把大女兒從幼兒園接回家,小女兒大概是餓了,一直嚷嚷著要“喝奶,喝奶”
沒想到,也就是到廚房倒個水的功夫,站在床上亂蹦亂跳的大女兒突然從床上摔到地上,然后哇哇大哭
看了看地上的防摔墊,朋友當時只覺得孩子應該是摔疼了,安慰幾句,就讓孩子自己起來
可看著孩子依然在哭,只好停下手中的動作去扶女兒,結果不扶不知道、一扶就嚇一跳,女兒的胳膊—居然軟趴趴的
意識到情況不好,朋友驚慌失措,連忙一手抱著小女兒,一手牽著大女兒打車去醫院檢查
也是經過漫長的等待后,才確定了骨折并打上石膏休養,一顆懸著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
而發生這樣的事情,相信朋友才是最自責、最心疼孩子的那一個,可在另一個城市打工的公婆聽說了這些事情后,就直接打電話質疑說:
“床才多點高度?肯定不是從床上掉下來摔傷的,一聽就是在外面帶孩子時沒好好看著,才讓孩子把手臂摔傷了”
“一天也就是帶個孩子,怎么連看護好孩子這點小事都干不好”
隨后,就是連連嘆氣聲
再后來,女兒長大后,公婆還經常把這件事說給孩子聽,無形間就給朋友扣上了“不負責”、“不用心”的壞媽媽稱號
特別是大女兒,每次和媽媽頂嘴時就把摔壞手臂的事兒拿出來說,似乎時刻提醒媽媽:“這是你欠我的”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人言可畏”
也許公婆不是有心的,也是單純地心疼孫女,可事實卻是身邊人給孩子傳輸的是什么能量、孩子就會長成什么樣
分享這個例子,并不是袒護誰、也不是指責誰,而是希望透過這件事讓大家明白成長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
比如,像“你最喜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是爸爸媽媽”這樣的話,就不要再出現在孩子的耳邊了
這些人,都是最希望孩子幸福快樂的血脈至親,沒有誰更親、只有親上加親,多一個人愛孩子是孩子的幸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幸事…
03
孩子好不容易長大
家里人就只看到閑時,根本不問從前
講真的,蘭媽聽過對媽媽而言,最有失公允的一句話就是:“不就是帶個孩子嗎?有什么好累的,你看,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不就長大了嗎”
這句話舊事重提的傷人指數,懂得的媽媽都懂
前幾天,堂姐的大姑姐生了寶寶,我前去探望
還沒有到門口,就聽到樓上傳來一段接著一段的哭鬧聲
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哪個孩子摔倒,發出疼痛的叫喊、和哭鬧聲
也是走進房門才知道,哭聲來源竟然是堂姐的兩個小寶貝:五歲的姐姐,還有2歲的弟弟
當時,我看到孩子的時候,兩個小家伙正纏著堂姐的婆婆一口一個奶奶叫著,仿佛誰慢一秒就不能被奶奶一人獨寵了似的
特別是吃飯的時候根本就是手忙腳亂,奶奶既要喂一口姐姐、又要喂一口弟弟,哪個喂慢了會哭,哪個喂少了也會哭
直到兩個孩子稍有不如意一起哭,誰的哭聲還要蓋過另一個哭聲時,奶奶直接被哭聲吵得崩潰不已
看了看我旁邊的兩個女兒,還露出羨慕的表情說:“還是你家的兩個女兒聽話,坐在那里安靜得很,一點也不鬧你,這樣的孩子真是好帶,就算多生幾個也不會累”
聽完這番話,我跟奶奶嘮嗑說:
“哪有容易帶的孩子呀,您現在看到的,只不過是孩子被帶大的樣子,她們現在的興趣就是和朋友一起聊天、看看手機,焦點根本就不在我身上,自然也就不存在難帶鬧人的情況了”
“還記得兩個女兒都比較小的時候,我也是一手抱一個孩子,那時候的生活狀態更是飽一頓、餓一頓,但凡有一點空閑時間也用來給孩子準備有利于健康的營養餐了,至于我嘛,也只有等孩子晚上睡了,才能吃一口熱乎飯”
是呀,哪有輕輕松松就把孩子帶大的好事呢,有的只不過是無人問津里付出多少個日夜的艱辛、還有苦熬的歲月罷了
蘭媽身邊的一個朋友就是如此,好不容易跟蘭媽一樣把兩個女兒帶大了,又隔三差五聽到公婆的各種催生聲音
不是說“不就是帶個孩子嘛,有多累,真是嬌氣”,就是列數各種生三胎的“好處”,公公甚至拋出“再生一個,給二十萬”的橄欖枝,朋友依然不為所動
甚至還因為這件事和老人產生間隙,鬧得家宅不寧
后面也有人勸她“給你二十萬呢,為什么不生,反正孩子養大了,還是你的,這樣掉餡餅的事兒都不接,真是傻”
朋友卻淡淡地告訴大家:
“知道嗎,就因為我公婆總是說帶孩子有什么累的,我女兒現在就以為我是在家里享清福的,她們心疼爸爸掙錢累,心疼爺爺奶奶以前種地累,卻唯獨沒有心疼我把她們養大一路走過來的心酸”
“可以想想,如果再生一個孩子,也就代表我需要把自己再分一份給第三胎,我雖然是個媽媽,可我也是個普通人呀,哪里來的三頭六臂,可以把三個孩子都照顧得滿意呢”
“所以,不生,也恰恰是對孩子最負責的決定”
這番話,相信也戳中了無數媽媽的心
特別是從生活軌跡、和一個當媽的心理來看,所謂壓垮媽媽最后一根稻草的,從來都是孩子對媽媽的尊重態度
如果自己一直掏心掏肺、付出一切去培養的孩子,到最后認為你是一個閑人、享清福的閑人,那種心灰意冷的寒心程度不言而喻
而透過這些事也可以看得出,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家庭又是栽培孩子的希望,二者相互依附、缺一不可
想要養出一個積極陽光、孝順有加的孩子,也是需要從尊重家里面的每一個人開始
特別是付出諸多的媽媽當之無愧,更需要得到全家人的支持與尊重,才能讓孩子從內心產生一種“我愛媽媽”、“我要尊重媽媽”的堅定信念
那么,關于孩子為什么不尊重媽媽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