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仁澤易道
“七星連珠”雖然屬于一種罕見的天文現象,但“77年一遇”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實際上,七星連珠的出現周期并不固定,而是取決于行星的軌道和位置。
“七星連珠”是指太陽系中的七顆行星(通常包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天空中大致排列成一條直線的天文現象。這種現象非常罕見,因為行星的軌道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它們很少會完全對齊。
七星連珠的出現周期并不固定。行星的軌道周期和相對位置決定了這種現象的出現頻率。例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這五顆行星的軌道周期較短,相對位置變化較快,因此它們在天空中排列成一條直線的機會相對較多。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兩顆行星的軌道周期非常長,分別約為84年和165年,因此它們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較慢,導致七星連珠的出現頻率更低。
道教文化中的七星連珠
道教認為,北斗七星及二十八星宿都有專屬道號和神職,當七顆行星排成一列時,會形成特殊的能量場。古人把這種現象叫做 "七政同垣",認為這時天地間的氣場會變得特別活躍,就像手機充滿電一樣。
在道教信仰中,北斗七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們并非單純的星體,而是被神格化為具有無上神力的存在。據《云笈七簽》記載,北斗實為九星,七現二隱,分別對應“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主宰著世人的生死命運,貪狼主壽,巨門主財,祿存主福,文曲主文,廉貞主災,武曲主兵,破軍主厄。
“七星連珠”是極為罕見的情況,它被視為“陰陽交泰”的象征,暗合“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之兆。在這一時刻,天地之間的能量通道被打開,適合靜心內觀、采攝星輝以煉炁,對于道教修行者來說,是感悟天地之力、提升自身修為的絕佳契機。
此外,《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強調,北斗七星分掌十二時辰與九州分野,“七星連珠”或被視為“天官降敕”,警示世人順應天道、修德行善。通過觀測和感悟這一天象,人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認識到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寧靜。
【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星名,即金星。太白金星又叫“長庚星”,“啟明星”,每天傍晚天快黑時,西南方出現最早的一顆很亮的星,金星比太陽落得晚,所以叫長庚星,因為它出來的比太陽早,所以又叫啟明星。中國古代稱它為太白或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是天邊啟明星的神格化。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形象變化為一位童顏鶴發的老神仙。主要職務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五星連珠】
五星連珠,也叫“五星聚”,是一種天文現象。古代用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同一方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常發生,所以古人曾認為它是祥瑞之兆。后人推廣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宮相連不斷時就叫做“連珠”。
“五星”的命名,應該是在春秋時期完成的。關于“五星”的學說,則在秦漢幾近完備。
典型的代表,就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星占》。
清代欽天監縮小其范圍,規定五行星的黃經相差小于45度時才叫“連珠”。面對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現夜空的少見天象,有人稱之為“五星連珠”,這是不妥的。
天文學會的專家認為:傳統所說的“五星連珠”是以地球為中心,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于太陽的同一側,其張角小于60度,并能被肉眼觀察到。五星連珠張角越小越難得、越小越好看。
【我們應如何看待?】
有人說七星連珠可以召喚神龍,有人說七星連珠可以穿越時空,也有人說七星連珠代表兇兆,科學的大敵是迷信,而面對迷信的殘渣泛起,我們每個人的頭腦都有一份清醒的認識,不信謠、不傳謠,用正確理性的態度對待。
“七星連珠”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通過了解觀賞美麗的奇景,增加我們對于天文的興趣愛好。
星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星星”把它照亮,愿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你我前行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