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行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誕生不同類型的“多塔炮”,比如多單元動鐵、動鐵+靜電、再發展到后來的圈靜鐵,這兩年大家對平板單元也不再陌生,主要以14mm和10mm的大尺寸全頻段單元為主,雖然偶然也有混合單元的做法,但這類大尺寸的振膜其實在做分頻和濾波濾波的時候會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即便做了某些頻段大幅度的衰減,但還是會有比較濃的平板單元介入的痕跡,所以過去在有平板單元的混合單元耳塞里,平板很多時候是占整個調音的主導部分的,比如NG的大力神,而近期誕生了一種新型的小型平板單元,它的外觀看起來像動鐵、而且理論上一次性可以塞入多顆。EPZ的P50并不是第一款使用這類單元的型號,但在千元價位上我個人也是第一次接觸,上市一個季度后我這副也算是煲的比較透,來和大家詳細聊聊。
EPZ過去一直是一個做樹脂殼為主的品牌,他們的自有工廠和體量優勢能夠在低價位給到做工特別優質的型號,利用規模效應去卷,這個事兒不是隨便什么牌子都能做的,而從Q5開始、包括他們的小尾巴產品,開始更多的使用金屬工藝,而且比較敢于做復雜點的異形結構,而不是單純在面板的紋路上下功夫??梢哉fP50這個型號不論是照片呈現的質感還是實物拿在手里的感覺都不太像一個千元級別的東西,7系航空鋁材料,并經過噴砂、二次陽極氧化、鐳雕等多道工序處理,呈現出來了一種復雜且精致的質感,同時也是一個鏤空的開放式結構。腔體的內側依然是EPZ最擅長的樹脂工藝,與金屬結合的視覺觀感非常協調,精度可達0.25um,能夠充分保證一致性。標配的線材是一根6N的單晶銅鍍銀線,五金件精美,標配4.4和3.5可換插頭。
服務方面比較令人驚喜的是,P50支持面板的定制,之前聽聞是會對這個服務收費的,但我也咨詢了下客服,現階段P50的定制服務完全免費的,上面兩張圖是已經出貨的客戶定制實拍,相信低價位就能夠買到高精度的定制面板,還是一個蠻吸引人的選項。
中低頻的部分分別由一顆10mm的PEK+PU材料的復合動圈振膜和定制的32257動鐵單元負責,高頻部分則是定制的第二代微型平板單元,這顆平板單元前兩天有在另一篇文章里簡單和大家聊過,它內部是平面磁式的對稱磁路結構,你可以理解為它有著近似動鐵的外部體積、但是內部相關振膜的東西能夠在振幅與失真方面有著比動鐵更好的表現,而且第二代的小型平板單元也在高頻延展與音色的柔和度上比早期的版本更為優秀。而從應用層面來說,現階段各家在用的微型平板振膜Q值都會比動鐵更低,在基礎音色層面比較穩定和中興,不需要像以前調教14mm的版本一樣做很多的處理才能有比較好的音色,也更不需要去考慮易驅動性的問題,聲音效率也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我認為2025年會有大量的廠家把它當做一個常規單元來使用。
但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使用這類單元還需要磨合期,又或者EPZ這次想要跳出一些過去暖潤軟聲向的家族風格,P50前前后后多次展會所呈現出來的聲音都非常的緊實、干澀,低頻也給的很少,就好像是想要刻意凸顯一下平板+動鐵所呈現出來的這種中高頻素質感,但有些犧牲聲音的平順度。正式版的P50,在大方向上依然是一個比較偏素質流的聲音,也符合主流刻板印象中的那種現代聲、又或者說所謂數碼味的表達,中高頻的部分非常華麗、精致、能量感充沛且上揚,結合足夠寬大是聲場表現,會覺得P50是一耳朵的通透與開揚,底子相當清晰扎實。我之前所擔心的低頻倒是解決的很好,雖然量感不多,但是肉感、彈性、深度都起來了,速度偏快但不干薄,是屬于速度感要大于氛圍感的路子,沒有什么Delay或者彌散化的處理。
其實看到這里、以及我開頭所做的鋪墊,大家應該已經能猜到P50的人聲走向是那種明亮清秀、偏甜系女聲的風格,聲線偏渾厚的那種男聲會顯得韻味不足、也比較偏年輕化一些,可能會勸退一些愛聽老港臺、Jazz的用戶,也不太適合德永英明、玉置浩二這種聲音顆粒感很足的人聲風格。有失有得的是,P50的女聲表現不僅清甜,而且非常的細膩順滑、甜的自然不做作,徐佳瑩的輕盈、黃麗玲的雌性、柴田淳的韌勁,都是P50的舒適區,但它的高頻特性是那種瞬態凌厲、能量感也比較強的,如果聽一些日系ACG渣錄音或者偏金屬的搖滾曲目的話可能會顯得有些“吵”,當然這里的吵并不算貶義,其實是一種把味道給回放出來的表現,我個人也覺得它是一個非常適合聽各類燃曲、包括電影OST的塞子。P50的人聲強在女聲的甜度、潤澤感,但并不會強化聲線厚度與氣息部分的吞吐感,所以如果前端搭配不好的話可能會容易干澀,雖然我并不覺得P50是一個多難推的型號,但如果拿EPZ自家的小尾巴做參照的話,TP50就比聲音偏線條感的TP35要合適很多,如果不是喜歡銳度偏強的聲音的話,選擇厚聲、暗聲型的播放器會和P50搭配出比較協調的表現。
高頻的部分,P50有一個特性,就是你會覺得它的高頻結像存在感很強、密度很大,雖然通透但并不是那種很輕盈化的處理,器樂聽起來有重量感、顆粒感也比較強,我認為它在聽純音樂時的表現可能要優于流行人聲的部分,因為它在聽流行的時候偶爾會出現那種高頻器樂搶戲的情況,如果錄音質量高的話倒不失為一件好事兒,反之則不然,而在純器樂的表現、尤其是在SOLO的時候,P50的高頻密度、信息量表現非常亮眼,極高頻的部分給的蠻大膽,如果是用控制力不足的播放去驅動,它出現的問題一般不是刺激、而是偏亮,可能會有人把這種聽感當作是素質高,但P50在同風格的產品里,在驅動不足、或者過推的情況下對負面聲音算是抑制的還不錯的那類,就好像一個咖啡豆過萃了、但析出的負面風味也不算多,依然能入口。
缺點方面,我認為P50的高頻銜接和中下盤有一點點小問題,可能談不上脫節、但是密度和結像給的有些大,和克制的中頻口型與偏輕快的低頻相比顯得不那么協調,所以反而像凱音N63的E203這種高頻不突出的機器能和P50結合的相當自然。另一個目前還沒有什么評測者提及的點在于,P50雖然聲場的縱深表現不錯、人聲的頭中效應也控制的較好,但低頻部分的結像位置有一些后凹,有時候會和人聲不在一個平面上,越是好的錄音越是明顯,常規流行樂中用合成器做出來的低頻可能不直觀,但對于聽古典、爵士的老鳥來說還是能夠感知到的。
P50的硬素質早在工程機階段就不是我所擔心的事兒,同價位有頂級的密度、信息量、動態的表現,而且聲音上限可以非常高,拿千元小尾巴和拿墨菊GT2去推完全是兩個聲兒,給多大勁兒能出多大動靜,聲音風格比較偏向于主流女聲向的那種現代聲底子,如果搭配得當的話可以和2K檔的一些競品正面PK,但目前還是能夠感知到高頻的平板單元與其他單元的輕微音色區別,如果能夠把高頻的密度削弱一些可能還有更高一層的表現,而以聲論價的話,P50你只需要考慮聲音風格是否適合自己即可。當然了,購買時如果想要定制點自己喜歡的圖案的話,別忘了這個免費獲得專屬面板的機會。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