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又擁有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成為高校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青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團隊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成功構建了“一線貫通、兩融協同、三維聯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以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核心路徑,通過重構課程體系、整合實踐平臺、強化師資聯動,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創新意識不足、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持續為食品行業輸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創新理念引領,破解專業教育難題
食品類專業具有學科交叉性強、產業關聯度大、應用實踐要求高等特點,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行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團隊以創新理念為引領,提出“一線貫通、兩融協同、三維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新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起符合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二、深化產教融合,構建協同育人新機制
團隊以“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為雙翼驅動,與大型食品企業集團深度合作,聯合建立“功能性食品現代產業學院”,探索出“產業-教學-科研”一體化協同育人新模式。通過校企聯合開發,精心打造《食品安全學》、《食品工藝學》等專創融合課程,兼容理論學習與創新實踐,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同時,以《食品發酵工程》、《食品機械與設備》等核心課程為切入點,融入工程實訓中心、企業生產線等工程實踐資源,實現教學場景升級,提升學生實驗操作和工程實踐能力。此外,團隊還推動校企師資雙向交流,建立教師與企業專家掛職機制,實現了“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協同育人目標。
三、強化學生培養,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將創新思維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增設科技前沿內容,強化研究性學習與挑戰性任務;整合校內外實踐資源,構建“基礎實驗室—工程實訓中心—企業生產線”多級實踐平臺,覆蓋從實驗技能到復雜工程問題的全維度訓練。近年來,青島大學食品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山東省食品加工與設計大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參賽率達100%;考研率與深造率穩居全省前列,多名畢業生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及龍頭企業,成為行業創新骨干。
四、深化成果應用,輻射示范效應顯著
經過多年實踐檢驗,該培養模式成效顯著。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入選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獲評山東省一流課程1門、育人先進集體1個,師資隊伍建設成果豐碩,獲評青島市教學名師、創新先鋒等榮譽10余項,育人能力顯著增強。同時,這一模式已輻射省內外多所高校,產教協同機制被多家企業采納,為食品類專業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團隊負責人、青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孫海新教授表示,青大食品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適合實際需求的食品類創新性人才培養新路徑,也為兄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團隊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新工科建設貢獻高校智慧,為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書寫新的篇章。(何良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