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拼,都是半夜睡的。
今天頭有點不舒服,睡了一個午覺,睜開眼就看見一個動人心魄的消息。
方大同去世了。
太意外了,印象中明明還非常年輕的一個人,怎么會突然離世?
可是,這就是事實。
消息確認后,微博服務器癱瘓了17分鐘,評論區擠滿難以自信的年輕人。
有人顫抖著打下:"正在加班的我,突然感覺心臟抽痛..."
一、
那些被我們透支的生命
2010年,方大同因操勞過度。
出現氣胸(俗稱“爆肺”)的癥狀,并因此數度住院治療。
在此后,方大同在與頑疾抗爭了五年。
可終究還是沒有抵抗住命運。
年僅41歲,本該是一個男人最美好的年華,事業有成,花期正在。
這讓我陷入了深思。
48歲的大S,41歲的方大同.....
還有那些年紀輕輕就倒下,不被知曉名字的人。
25歲的程序員在凌晨提交最后一行代碼倒下,30歲的女主播在鏡頭前永遠閉上眼睛。
就連方大同在倒下的最后一刻,還在錄音室里修改編曲...
這無一不在提醒我們,死神收人從不需要預告。
那些被工作群@到凌晨的夜,那些報復性刷手機的凌晨三點,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二、
年輕人正在陷入"自殺式養生"
最近的我,凌晨十二點幾乎都還在電腦前,干著一些有意義,還有一些無意義的工作。
我身體的那種抗拒,很明顯。
第二天會頭痛,會腰酸。
可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現狀,邊熬夜邊買護肝片,喝奶茶要選0糖款,凌晨兩點敷著最貴的面膜熬夜。
醫學期刊《柳葉刀》最新研究顯示,長期熬夜人群的血管年齡普遍比實際年齡大15-20歲。
你的心臟不會因為敷了前男友面膜就停止抗議,肝臟也不會因為吃了護肝軟糖就原諒你的啤酒燒烤。
一切的不安分因子,都會從身體中給你反饋。
三、
救命作息表正在刷屏
方大同事件后,一張"90后遺愿作息表"在豆瓣瘋傳:
每天23點前強制斷網,周末必開免打擾模式,微信置頂自己設置的"該睡覺了"自動回復。
北京協和醫生提醒:抓住黃金修復期(23點-3點),深度睡眠4小時相當于普通睡眠8小時。
從今天起,把手機充電器放在客廳,或許就是最有效的續命儀式。
四、
方大同再也等不到歌迷說的"下次一定去看 今夜關掉屏幕時,記得替那些永遠停留在深夜的靈魂,看看明天的太陽。 畢竟在生死面前,所有KPI都可以「已讀不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