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瞄準了大模型角力的「第二場」。
文 | 佘宗明
DeepSeek火爆帶動的新一輪大模型角力,終于在2月底迎來了高潮。標志就是,分隔在大洋兩岸的兩大AI企業——OpenAI和百度,手持「4.5」的號碼牌「狹路相逢」。
2月28日,在預熱多時后,OpenAI發布了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知識最豐富的聊天模型」GPT4.5。
同日,百度官宣,「百度有史以來最強大模型」文心大模型4.5將于3月16日發布,并于6月30日正式開源。
▲百度官宣,將于3月16日發布文心大模型4.5版本。
「在幻覺方面降至新水平」「具備原生多模態與深度思考等高階能力」外加「開源」,讓蓄勢待發的文心大模型4.5受到了多方聚焦。
若只是「就模型看模型」,從GPT-4.5和文心大模型4.5的區別中看到的也許是幾個側面。
但若將視角拉得更遠、維度拉得更高,會意識到二者路徑差異的鏈式反應很可能延續到以「應用落地」為主題的后半場,成為中美AI競爭未來方位變化的顯微鏡。
據了解,OpenAI的GPT-5、百度的下一代大模型文心大模型5.0都將在今年內發布,屆時「隔空斗法」的情勢如何,興許也能從此次迂回交鋒中窺見端倪。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接連打出「開源+免費」組合拳的百度,在文心大模型4.5上延續了開放立場。「開源+免費」,也是理解百度如何在大模型第二場角力搶占主動權的題眼。
01
要是在1年多前就將風行于移動互聯網時期的「下半場」敘事引入AI領域,那難免會被認為是言之過早。
但到了今天,隨著Scaling law邊際效應遞減,DeepSeek又在「大力出奇跡」的道路旁開了個「四兩撥千斤」的岔口,大模型競爭轉場到下個階段的態勢已清晰可見。
問題來了:第二場,比的是什么?從歷次科技革命深處傳來的答案,指向了應用。
李彥宏說「基礎模型只有在能夠大規模有效解決現實世界問題時才真正有價值」,斯坦福教授吳恩達說「未來AI的競爭不是比誰模型大,而是比誰能把技術塞進企業工作流」,本質上強調的是同一點,那就是:應用,應用,應用。
這是基于產業發展規律的洞見:每次技術變革,在「價值鏈金字塔」中貢獻最大的均是應用層,移動互聯網時代從應用層到基礎設施的倒三角型利益分配,支撐了移動生態的長久繁榮,就是直觀注解。
▲應用生態是AI競爭「第二場」的決勝點。圖片由文小言生成。
如果說以往很多AI應用開發者在Scaling law筑起的大山面前只能望而卻步,那隨著技術成本降低和開源生態構建,AI應用迎來寒武紀般的爆發已非奢望。
在此情形下,大模型競爭的「底層邏輯」也會被重構:以往是參數競賽、算力比拼,現在是生態爭奪、產業落地競速。
已全量上線DeepSeek滿血版的百度搜索就說:在大模型「狂飆」兩年后,競爭的重點已發生根本偏移——價值錨點正從「技術驚艷度」轉向「經濟轉化率」;競爭維度正從「實驗室指標」擴展到「產業滲透深度」;勝負手正從「算法優勢」轉變為「生態掌控力」。
這時候,開發者生態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度成了重中之重。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4.5的「降本效應」,就在為此提供支撐。
那怎樣才能更好地助力AI應用爆發?核心其實就在于兩點:以開源促AI技術平權,以高性能基礎模型助產業提效。
此前DeepSeek已經讓各方看到了大模型「開源+高性能」迸發出的能量,而文心大模型4.5想要接著引爆。
02
可以看到,2月中旬以來,大模型「開源周」業已開啟。在剛過去不久的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商湯科技、MiniMax、階躍星辰等多家企業就紛紛亮出自家最新的開源模型。
而帶頭宣布轉向開源的是百度。2月13日,百度宣布文心一言自4月1日起全面免費開放,次日,宣布文心大模型4.5系列將開源。
在OpenAI還在表示正在討論公開AI模型權重,馬斯克炮轟OpenAI變CloseAI后也只是表示「xAI將在Grok 3變得穩定后對Grok 2開源」的背景下,百度在轉向開源問題上沒有擠牙膏,而是一步到位,頗堪尋味。
李彥宏在2024財報電話會議上就對此作了解釋:「我們從DeepSeek學到的一件事是,那就是將最為優秀的模型開源供所有人使用,將可以極大地推動其應用,因為大家出于好奇自然會想去嘗試開源模型,進而推動其更廣泛的應用。」
對百度而言,推出「開源+免費」組合拳,有益于擴大自身應用生態。
開源社區的分布式創新模式,可以奪得生態主導權,顯著降低技術優化的邊際成本。
作為《Time》口中「全球少有的在AI上實現全棧布局的公司」,百度的AI四層架構(芯片-框架-模型-應用)的垂直整合能力可以放大「開源+免費」的賦能應用價值。
盡管開源意味著會減少API調用收入,但通過「開源引流+云服務變現」的模式有效拉動云服務需求,有望形成「技術優化—用戶增長—商業變現」的正向循環,帶來長遠價值。
不僅如此,推出「開源+免費」組合拳,還有助于刷新公眾對其大模型能力的認知。
以往很多用戶了解文心大模型的切口是產品端的文小言(前身為文心一言),而開源和免費之后,以往埋在API調用日志中跳動的數字里的百度先進大模型能力,就可以被更多B端C端用戶感知——他們用完后沒準會感慨:原來,文心大模型還可以這樣。
說白了,「開源+免費」本身會說話,可以讓更多開發者跟普通用戶知道文心大模型API日均調用量從2023年的5000萬次增長到16.5億次并非沒有來由,文心一言在咨詢機構沙利文的《2024年中國大模型能力評測》中拿下五大評測維度的四項第一也不是沒有依據。
▲開源+免費,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先進文心大模型的能力。
正因如此,在行業外部分人還在議論閉源轉開源的態度變化時,行業內關注得更多的卻是百度借「開源+免費」撬動「AI+云」飛輪的想象空間。
要知道,據第三方測算,文心大模型4.5系列的開源,將帶動至少百萬開發者入場,孵化出教育、醫療、制造等領域的千億級AI應用市場。
這意味著,百度在大模型競爭重點向應用傾斜的情況下,有了更大的重塑競爭優勢空間。
03
「開源+免費」策略只有跟高性能基礎模型結合,才能帶來強動能與高勢能的疊加。
文心大模型4.5能力過硬,是支撐「技術底座開放—開發者增加—數據增多—場景豐富」增強回路的關鍵支點。
評判模型能力的常見指標里,少不了「幻覺率」這一項。幻覺向來是大模型輸出采信度的最大「天敵」,從當年ChatGPT被調侃為CheatGPT起,AI「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制造信息污染」問題就引發了公眾警惕。
在那些容錯率極低的應用場景(如金融、安全)內,看似細小的幻覺問題很可能給行業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GPT4.5的主要賣點,除了情商更高之外,就是幻覺率大幅減少。
文心大模型4.5在融入了百度結合搜索技術積累形成的模型特色RAG(檢索增強生成)和首創的iRAG(基于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后,就被業界寄予了「在消除幻覺上實現新突破」的期望,其中也包括攻克公認難題——AI生圖幻覺問題。
iRAG憑著大模型生成能力跟百度搜索億級圖片庫這個「外掛知識庫」結合,實現了對特定人物、場景的高還原度,消除了圖像生成中的AI味,就為此提供了解決思路。
憑借該技術,品牌海報制作成本可以從數十萬元降至近乎零,影視漫畫行業的內容生產效率可以提升數十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搜索在接入DeepSeek時沒有簡單「拿來主義」,而是利用RAG為DeepSeek提供更精準的知識來源,優化模型輸出的可靠性與專業性,所以DeepSeek inside的百度搜索幻覺率往往也低于其他AI搜索工具。
▲接入了DeepSeek的百度搜索主頁面。
從進階能力看,現實中,生成式AI常面臨兩大痛點:一是多模態協同,二是深度思考能力。
從單一的文本語義理解到多模態能力,是AI技術的關鍵迭代。多模態協同催生的「看聽說寫畫」的應用場景,可以讓AI的表現更真實,因而也被視作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的關鍵。谷歌公司此前發布的《2025年AI商業趨勢報告》預測,2025年多模態AI將成為企業采用AI的主要驅動力,助力改善客戶體驗,提高運營效率,開發新商業模式。
但具備原生多模態能力而非「拼接型」,能實現文本、圖像、語音、視頻、代碼深度融合的大模型,還不是很多。
深度思考是DeepSeek給很多人留下的強心智點所在。輸入問題(即便是復雜的 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問題)后,看著對話框里蹦出思考過程,不少人會對大模型的拓展推理能力驚呼「瑞思拜」。
但兼具這兩項能力的大模型很少,GPT4.5跟o3?mini也是分別擅長前后者。
RAG 和iRAG跟「理解-檢索-生成」協同優化框架帶來的多模態檢索協同能力,還有異構信息統一表示、沖突信息邏輯推理能力,則為文心大模型4.5兼具這兩大能力提供了基礎。
04
「開源+免費」帶來成本下降,模型能力升級帶來性能提升,集兩點于一身的文心大模型4.5,不啻為給開發應用的便捷度加了N倍「杠桿」。
到頭來,此舉可以加速技術傳播與應用創新,構建更活躍的生態系統,進而吸引用戶沉淀場景數據,再反哺模型性能優化,打通整個閉環。
「謀一時,莫如謀長久;謀一域,莫如謀全局」,置于應用生態構建已成大模型競爭重點的語境中,對強大模型開源,無疑是更貼合「長期主義」要義的謀長久與謀全局。
對百度來講,「開源+免費」能將百度積累的AI全棧能力釋放的倍增器。
文心大模型4.5的開源,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4.0的發布,昆侖芯三代萬卡集群的點亮,帶來的遠不只是加法效果,而是乘數效應。2024年累計幫用戶精調3.3萬個大模型,開發出逾77萬個企業級應用,只是其乘數效應尚未被完全開發的結果,更可期的是以后。
而應用全面爆發,反過來也會增強百度在大模型角力下半場的優勢。
對中國AI產業來講,大小模型在「開源」紐帶連接下形成的緊密技術共同體,能加速應用遍地開花的節奏。
從DeepSeek模型到文心大模型4.5,都在接連將AI應用開發成本「打下來」。「創新的本質是成本下降與生產力提升」,伴隨成本下降而至的,必定是應用生態的更加繁榮。而應用生態繁榮的「烈火」,遇上中國市場海量應用場景的「干柴」,結局也充滿想象空間。
從中美AI角力角度看,當大模型競爭格局從單一模型的對決變為生態體系的對壘時,優勢天平往往也會朝更開放的那一方傾斜。
▲路透社也發布了文心大模型4.5版本將上線的消息。
GPT-4.5跟文心大模型4.5之間的界域里,就橫亙著一道墻,墻上就寫著——誰能通過開放生態加速AI應用落地,誰就能掌握更多AI時代的標準定義權和規則制定權。
從DeepSeek到百度,很多中國大模型企業就在以開放生態為棋,在全球AI競爭的新版圖上落子卡位。
眼下正要攜文心大模型4.5登場的百度,出場BGM就很帶感——「下個,路口,見」。
?作者 | 佘宗明
?運營 | 李玩
轉載須經許可
廣告合作請聯系微信號:rabgogo88
或手機號:18810070968
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