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精心策劃的培訓,拉開了公職人員能力提升的序幕。2月27日,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針對近年新入職公務員和職員,推出"AI賦能成長系列首場活動——"公職人員職業發展規劃:DeepSeek驅動下的能力成長路徑"。通過模塊化課程設計,這場培訓不僅聚焦AI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革新潛力,更體現出街道在推動智慧政務從"高效執行"向"共情服務"躍升的深遠規劃。
課程設計的前瞻布局:技術與人文的協同演進
培訓以"工具應用—場景實戰—能力重塑"為主線,選取政策解讀、公文寫作、民生服務三大核心場景,系統展示AI如何重構政務工作鏈條。深圳市僑聯七屆委員會委員、國家級團體標準《營商環境企業滿意度通用評價指南》核心起草人周偉涵受邀主講,通過"DeepSeek+Kimi"組合展示了10分鐘生成政務PPT的高效流程,并結合"訊飛星火語音轉寫+DeepSeek格式審查"演示公文智能校核的應用成效——錯誤檢出率提升60%,人工校稿時間壓縮70%。這套課程設計不僅讓參訓者掌握技術工具,更傳遞出街道的核心理念:用AI釋放標準化流程的效能,將人力聚焦于決策與服務的價值創造。
培訓還將"AI公務員"話題引入課程,提出"雙線程服務模式":標準化任務交由AI全流程處理,復雜問題則回歸人工判斷。這種設計直指人機協作的未來圖景——"機器管效率,人力管溫度",為基層治理注入技術與人文的雙重驅動。
能力轉型的深層邏輯:從技術依賴到價值引領
面對AI帶來的崗位變革,街道通過培訓課程引導參訓者重新審視角色定位。課程設置的"矛盾化解模擬"環節,以拆遷補償為例,演示AI如何預判群眾質疑并生成策略庫,同時強調技術框架需由人工注入人性化判斷,方能真正解決問題。這種設計折射出街道的戰略洞察:技術替代的是低效重復勞動,而非崗位本身;未來公職人員需從"事務執行者"轉型為"AI監督員"與"政策解讀者",在數據洪流中錨定人的核心價值。
治理愿景的哲學升華:效率與共情的動態平衡
"目標不是建成最智能的街道,而是最貼近人心的街道。"街道黨建和組織人事辦公室負責人透露,此次培訓僅是數字化治理藍圖的起點。課程體系已嵌入對"服務溫度值"的探索,構建可量化的服務評價模型。這種從技術賦能到情感共的遞進,體現出街道在基層治理現代化中的思路:以AI為杠桿,撬動效率與共情的雙向提升,最終在"智慧政務"的框架內,重塑"有溫度"的公共服務生態。
通過這場培訓,吉華街道不僅為公職人員提供了應對數字化浪潮的方法論,更以課程設計為窗口,勾勒出基層治理從"技術理性"邁向"人文理性"的轉型路徑。在人機協作的嶄新時代,街道正以"效率為基,共情為魂"的理念,探索一條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治理新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