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福布斯發布了香港50大富豪榜。沒有意外,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以身家373億美元再度蟬聯首富寶座,也是香港四大家族之首。
緊跟其后的是“四叔”李兆基、“純官”鄭家純,擁有身家分別為292億美元、195億美元。第4名是“蠔油大王”李錦記家族,身家為162億美元。
“大劉”劉鑾雄身家136億美元,新鴻基地產主席郭老太鄺肖卿身家120億美元,身家、排名比去年都有上漲。
恐怖的李嘉誠。
他不僅自己身家又漲了,也帶動著整體富豪身家上漲。
香港50大富豪總身家3010億美元,較上一年漲了50億美元,李嘉誠漲了11億美元,貢獻比率22%。
過去5年,香港50大富豪身家走勢呈現出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整體在走下坡路。
2021年至2025年,整體身家為3310億、3280億、3240億、2960億、3010億美元。
香港富豪普遍有一個共同點:深度參與房地產行業。
從2021年開始,房地產行業暴露出的問題讓很多富豪跌落了神壇,也是富豪身家整體下跌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過去2年時間里。
包括鄭家純家族旗下的新世界,新鴻基、九龍倉,三大富豪身家縮水分別為11.8%、10.4%和31.2%。
其中,鄭家純家族因為深度布局港、內兩地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廣州舊改領域,如今不僅面臨著身家縮水的問題,也一度傳出“爆雷”,快速調整之后,才完成了大部分債務的削減,短暫渡過危機。
李嘉誠恐怖的地方在于,身家是曲折上漲中。
過去5年,李嘉誠身家分別為354億、360億、390億、362億、373億美元,增長了近20億美元,占香港50大富豪總身家比例從10.7%上升到了12.4%。
往回看,2013年開始內地“大撤離”,足以證明李嘉誠對國內經濟形勢、房地產行業周期的見解。
他的眼光十分毒辣
李嘉誠說,“房子是用來住的,房價一直這么高不是個事,這行業怕是要洗牌了,炒房的得當心了”。于是,
2013年,賣掉廣州、上海、南京3個項目,套現127.6億元
2014年,賣掉北京、重慶、上海3個項目,套現126.4億元
2015年-2018年,賣掉廣州、上海、香港、重慶、北京5個項目,套現746.94億元
2020年-2023年,賣掉惠州、東莞、珠海、上海、成都5個項目,套現327.9億元
10年時間,16個房地產項目,入賬1328.84億元。
長期囤地、高位套現的策略,十分生動的詮釋了李嘉誠的投資智慧:
“不要賺最后一個銅板”
從1958年開始搞房地產行業,李嘉誠如今已經從商近70年,按照世界公認的“朱格拉周期”計算,他至少經歷了6個經濟周期。
李嘉誠等一眾港資開發商,見識過60年香港樓市崩盤、80年代市場恐慌、2008年金融危機......
碧桂園楊國強、恒大許家印、萬科王石、萬達王健林、富力張力......在上世紀90年開始搞房地產,頂多也是經歷了3個經濟周期。
跟李嘉誠比,他們還是太嫩了。
香港四大家族中,周大福、新世界依然看好并重倉內地市場,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采取謹慎策略:聚焦核心業務、保留部分優質項目。
資本天生是趨利,無可厚非,但資本有時也是有國界。像李嘉誠這種級別的富豪,投資、撤退每一個動作,往往會在市場引起巨大反響。
李嘉誠是一個把生意利益追求到極致的商人,坐享其成之后,轉頭開始投資英國和東南亞市場。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李嘉誠內地資產拋售總額超4000億元,其中72%投向了英國基建(水、電、氣、網),18%轉投東南亞數字經濟,僅10%留存香港。
上漲的身家,再次證明了他的投資眼光。
不過,李嘉誠今年已達96歲高齡,業務改組之后,交由兩個兒子打理,長子李澤鉅掌管長和系,次子李澤楷負責電訊盈科。
過去2年,李嘉誠十分罕見現身廣州,與合景、龍光洽談收購香港凱玥項目;時隔多年,和記黃埔也參與到廣州土拍市場;但在2024年底,他以6.08億美元賣掉了上海和黃藥業45%股權。
或許,李嘉誠又嗅到了什么,是否會重啟投資內地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