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時光里,日子被貧寂且忙碌包圍著。那是個物質相對匱乏的時代,生活圍著基本生存需求運轉。功課雖不像現在這樣卷壓,但對于成份高、家庭背景沒有關照的我來說,改變受擠兌的路徑,就只能在課堂、在作業上尋找。放學后,薅豬草、拾柴禾,許多瑣碎占滿了時間。
村里偶爾傳來放電影的消息,這對小伙伴們而言,無疑是場盛大狂歡。消息一傳開,孩子們滿心期待,早早就在心里琢磨怎么搶占絕佳觀影位置。電影放映場地一般是村里的曬谷場,一到傍晚,那兒漸漸熱鬧起來,擺滿了從各家搬來的各種板凳。大家滿心歡喜地早早來到放映點,等著夜幕降臨,等著那一方白布上光影舞動。
然而,這樣的熱鬧場景,我卻常常只能遠遠看著。就算偶爾有空,母親也會叮囑:“天黑外出不安全,明天還要早起上學,別去看電影了。”當時我家因出身成份,在糧食分配、出工勞動諸多事項上或隱或顯受到歧視,家前屋后的樹木幾乎每年要遭到破壞,宅子東沿的汪塘每到冬春,生產隊強行挖淤泥,累年下來,汪塘的邊坡越來越陡,堂屋的安全令人擔憂。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母親對子女的出行安全增添了許多焦慮。不能隨發小一起去看電影,雖然理智上能想得通,可是心里卻免不了一番糾結。
就這樣,一場又一場電影錯過了,只能聽著發小們在上學路上眉飛色舞地講電影里的精彩情節,眼里閃著興奮光芒,我滿心羨慕,只能默默聽著,心里滿是向往。
為了能參與他們的討論,感受那份快樂,我后來想到去合溝街的書柜買相關電影的連環畫、小人書。像買過的《決裂》《春苗》《艷陽天》等,每一本都讓我愛不釋手。透過這些小畫頁,就能觸碰到錯過的光影世界??催^之后,我終于也能和發小們一起討論,在那些簡單的畫面和文字里,找尋電影帶來的快樂與共鳴。
不看電影、不湊熱鬧慢慢成了我的生活常態。我上學和回家路上總是走得很快,在書本和田間來回切換,像是被生活趕著。同行的發小們常跟不上我的腳步,我的急切像是在追趕什么,又像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推著。這種快速、急促的節奏,不知不覺滲進了我的生活習慣,融入了我的性格。
大學畢業后步入社會,本想停下匆忙腳步,彌補少年時錯過的美好,特別是那些想看卻沒看成的電影。可新的壓力緊接著來了。剛工作時在縣委研究室,撰寫和修改文章成了生活主要內容。那時,為完成任務,常常連續十天半個月埋頭在大量文牘里,辦公室燈光一直亮著,疲憊和壓力時刻相伴,就像在一場漫長艱難的旅程中。在鄉鎮當一把手時,肩上擔著一方百姓的生計與發展,輕松愜意成了奢望。后來到縣文體、科技兩個部門當領導,學習提升相關專業知識占去大量時間。到了知天命之年,調任市級機關辦公室主任,事務繁雜,協調部門、處理文件、安排會議,每天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
回想少年時代,因為忙著學業和家務,我常離群獨處,很少有機會和發小們玩耍。這段生活斷章,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我主動交流能力有限,不擅借助外界條件、整合各方力量,覺得繞彎子迎合別人不如自己來干。要是工作自己能干完,就首選自己做。時間長了,生活的情趣也少,甚至連一些節日的儀式感都予摒棄。現在退下來,看到別人悠閑地垂釣、打牌、喝茶聊天,我因為從沒養成這些愛好,實在沒興趣跟風,反倒更容易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里。
如今,我在滬上為孩子的生活忙碌,因為生活又有了新責任和牽掛?;仡^看,童年玩耍的缺失,不只是我個人成長的遺憾,也是那個物資匱乏、生活重心在基本生存保障年代,無數家庭孩子的共同經歷。這種童年的局限,影響了我后來對生活的規劃和思考。自己面對選擇時,關注最關鍵、最緊急的事,忽略了那些能讓生活多彩的細節。就像曾經錯過的一場場電影,那些被遺忘的美好瞬間,是可以給生活增添很多不一樣的色彩。
生活,或許不只是匆忙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那些被我們遺忘在歲月角落的瑣屑,那些沒用心感受的瞬間,也許蘊藏著生活的本意。忙碌中的人們應該適時停下腳步,從容看看那些被忽略的部分,去追尋曾經錯過的美好,讓生活不再只是單調的奔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