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從縣直部門遴選到了一個市直部門,一年的工作歷程,我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我后悔了。
一、心理落差大
在縣直部門的時候,我是一個核心股室的股長,也就是大家一般意義上的牛馬中層,雖然股長并不具有行政級別,但是在大多數縣鄉基層,股長是非常受重視的業務骨干,至少在縣直部門這個層面,局里面很多重大事項的決策,局領導在宣布之前一般都會和相關股室的股長碰頭,征求意見。
當然,因為縣鄉副科及以上的行政職數十分有限,所以又有段子將縣鄉層面的中層骨干叫做“千年股長”,用來形容牛馬股長干到退休也晉升不了的情況,而我當初參加遴選的直接動機也是來源于這一點。
到了市直部門以后,只有科長才算真正的牛馬中層,副科長都沒有機會參與部門一些核心事情的決策,這個時候,我才發現我在單位所有的信息都是滯后的,信息獲取上的落差感會讓自己覺得完全被邊緣化。
同時,原先在縣里引以為傲的統籌協調能力,在這里根本沒有機會施展,作為一名最底層的工作人員,被賦予的就是機械的事務性工作,這樣不僅自己無法成長,連以前所具備的技能也會漸漸遺忘。并且當你提出用基層工作經驗換來的工作優化建議的時候,你不僅不會得到上面的賞識,反而會是一種鄙夷,一種對基層事物的鄙夷,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申公豹的那句話多么的有道理,上級對下級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不會因為你和他在同一個單位了,而發生任何改變。
二、工作沒有獲得感
以前在縣里工作的時候,每出臺一項工作措施都要詳細考慮鄉鎮和群眾的接受情況,避免造成鄉鎮無法落實,群眾不方便辦理的情況。在幫助群眾辦理業務和解決困難后,面對基層群眾質樸的笑容,這時候的獲得感比任何時候的優秀證書都要強。
但到了市里工作之后,工作的方式和目標就完全變了,部門的工作方式和目標完全圍繞部門一把手轉,而不是考慮基層和群眾,一個早幾年從鄉鎮遴選上來的科長就因為這種情況被嚴肅批評過,在一些工作安排上,那位科長主張應該考慮一下縣區的基礎情況,但被領導批評,“上面安排了,你執行就是了,不要有那么多自己的想法”。
市直部門由于不需要直接接觸群眾,因此在工作安排上完全以一把手的意志為目標,而市直部門一把手在整個市級層面又相當于是中層,他們彼此競爭想要進入市級領導班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市直部門一把手制定的工作目標都是為他的晉升目標服務的,這種目標必須具備“多”、“快”、“大”和“不切實際”的特征,而作為普通工作人員的我們,就成了一把手上升的階梯。這種情況下,我再也不會有在縣里時為群眾辦實事的那種獲得感,反而成了兩頭受氣的出氣筒,即嚴格落實一把手的指令,換來了一把手的政績和潛在的高升,卻有大量的來自基層的不理解。或者靈活執行一把手的指令,換來基層的理解,卻招來一把手貫徹落實不力的批評。
三、上升天花板一樣存在
很多人說到了市里面,職業晉升的天花板要比縣里面高得多。理論上確實如此,我自己當初也是基于這一理由參加了遴選。但這只是理論上是這樣,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市級部門的職數確實比縣級部門多,但卻不一定是為遴選的人準備的。就像我遴選的那個市級部門,去了之后才發現即使是非領導職務的副科級職數都已經滿了,而且我發現單位里的大多數副科級干部都是剛剛晉升,他們大多很年輕,正是因為他們的提拔導致“將帥”多了,“士兵”少了,所以才會搞遴選來補充人員,如此一來,遴選進來的人的晉升等待周期可能比在縣上還要久。
這便是我真實的遴選經歷,現在我雖然已經習慣了市里面的工作狀態,但依舊羨慕曾經在縣里面的自己,我把這段經歷如此不詳細的寫出來,就是為了告訴那些準備參加遴選的人,一定要在參加遴選之前,多渠道多途徑地去了解你準備遴選的那個單位,讓自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