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回顧開幕盛況
2025年2月15日上午,“墨染疏影——乙巳新春五人梅花十年寫生展”在東湖屈原美術館圓滿開幕,嘉賓云集。展覽展出了劉友凡、徐勇?、許奮、秦嶺、朱國棟五位當代?墨畫家在東湖梅園?年的寫?成果。當天還舉行了展覽學術研討會,眾多藝術領域人士齊聚,以“從物象到心象”為主題,圍繞此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展開,共同探討梅花繪畫藝術,內容涵蓋展覽介紹、畫家創作心得、作品點評、展覽意義剖析以及對湖北中國畫創作未來的展望。
學術主持、湖北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羅彬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湖北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羅彬教授擔任學術主持,他首先對專家學者們的到來表示歡迎,點明展覽與書畫院工作是在新的美術館環境下的有力探索。本次研討會按照參展畫家分享學術心得、學界和業界分別進行展覽評論依次開展。
參展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前院長許奮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前院長許奮先生表示,此次展覽是十年梅園寫生的小結,未來還會繼續。十年寫生讓他收獲頗豐,不僅加深了對梅花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還了解到梅花的生物性特征。他提到受梅園退休園丁啟發,認識到東湖梅園梅花的獨特性,如古梅多、品種多,干枝生長各異,且有人文修剪,具有獨特審美價值。
參展藝術家、原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友凡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劉友凡先生強調,梅花繪畫中 “道” 與 “技” 的追求永無止境,二者相輔相成,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創新。同時探討了 “勢與形”“簡與繁”“虛與實” 等關系在梅花繪畫中的重要性,認為處理好這些關系是創作的關鍵,而不僅僅是技術性工序。
參展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湖北書畫院副院長秦嶺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秦嶺先生,他表示十年看似漫長,實則在對梅花的期待與探索中飛逝。他認為畫梅花是花鳥畫家的基本功,也是山水畫家提升樹法的重要途徑。在與梅花的“精神對話”中,他深感主觀與客觀結合、構圖創新的難度,雖困難重重,但探索過程充滿樂趣,未來仍會繼續探索。
參展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朱國棟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朱國棟先生首先分享了自己畫梅歷程中的獨特經歷與深刻思考。從時間維度來看,他對跨年繪畫頗具講究。他提到由于氣溫因素的影響,年前與年后所描繪的畫面內容截然不同。年前,他專注于勾勒枝干,此時的繪畫工作對身體素質是不小的考驗;而年后,他則將精力投入到花朵的繪制中,讓梅花在筆下綻放生機。在畫面處理方面,他自己越來越注重詩、書、畫三者之間的協調統一。起初,他借助古人那些能夠抒發個人情感的詩詞來為畫作增添韻味,而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巧妙地借助AI技術來調整和深化自己對畫作的體悟。在創作風格上,也實現了從單純寫實向概括提煉的轉變,將自己對梅花、對藝術的獨特理解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之中,使畫作更具內涵與魅力。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師許金凌博士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師許金凌博士從美術史角度出發,指出當代人喜愛梅花圖像與宋元以來的文人畫傳統相關,梅花圖式的發展演變與當代繪畫風格進行了有機結合,畫家通過對景寫生將個人感受融入作品,實現古今對話。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劉雨塵博士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劉雨塵博士則聯想到宋代《梅花喜神譜》的格物做法,認為此次展覽通過科學研究和交流,強化了梅花作為武漢城市精神寄托和楚地文化符號的意義,對東湖文化建設有推動作用。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陳晶教授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陳晶教授高度評價展覽,認為其扎實、持久,體現了畫家的執著。她用 “取其骨”“取其意”“取其勢”“取其韻”“取其趣” 分別概括劉友凡、徐勇民、許奮、秦嶺、朱國棟五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展現了每位畫家的獨特魅力。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主任李珊副教授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主任李珊副教授則從君子文化研究角度,分析徐勇民作品的藝術特色。其作品線條應受通神、以書入畫,構圖和色彩運用新穎,營造出清雅氛圍;墨色層次豐富,剛柔相濟;強調生活性回歸,展現當代賞梅圖景;實現文人氣節的現代轉移,詮釋了傳統文脈的傳承與創新。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徐丹丹副教授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徐丹丹副教授對許奮以梅花枝干為主體的寫生作品印象深刻,認為其契合中國傳統君子精神,以“枯筆寫生機”體現出中國枯榮相生的美學理念,作品氣韻生動且極具形式美感,在特殊節氣觀看更有意在畫外的感受。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任珊珊副教授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任珊珊副教授則以觀者身份談對劉友凡作品的感受,認為其看似仿古卻有獨特平衡感,與傳統梅花印象不同,筆墨布局和創作胸懷大氣,越品越有韻味。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文物學科負責人耿紀朋教授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文物學科負責人耿紀朋教授評價秦嶺先生作品,構圖紙空意滿、富有張力,枝干虛實相應、穿插得體,筆墨筆勁厚重、氣韻生動,色彩豐富且側重雪梅,展現出寒冷氣息。他還建議繪畫與書法更好結合,并統一展簽時間標注。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程國棟副教授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程國棟副教授喜愛朱國棟老師的作品,認為其具有 “清氣” 和 “奇氣”。“清氣” 體現在畫面簡潔,與弘仁大師折枝梅有精神契合;“奇氣” 源于其用筆率性飄逸、題款書法有金石意趣,得益于深厚的金石學和篆書功底。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趙詩琪博士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趙詩琪博士認為藝術家們通過十年觀察領悟,展現了梅花不同意趣。創作需將眼中之景轉化為胸中之意,再通過國畫技法呈現在紙上,畫家們在繼承傳統范式的同時結合新理念,展現梅花精神與個人觀念。
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辛宇博士
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辛宇博士則從寫生實踐角度,用“立梅”“滿梅”“靜梅”“動梅”“舞梅”概括 5 位老師作品特點。同時自我檢討展覽不足,如缺少合作作品、未展示參展藝術家手稿等,并希望在下一屆的展覽中盡善盡美。
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肖安民
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肖安民先生點贊畫家們的藝術追求,認為展覽體現了藝術深度、文脈傳承和時代氣息。畫家們關注梅花品種、花期的物理變化,通過筆墨展現,作品風格各異,雅俗共賞,體現了藝術為人民的宗旨。
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北書畫院院長李乃蔚
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北書畫院院長李乃蔚先生贊同劉友凡先生關于中國畫傳承傳統的觀點,認為中國畫應在傳承基礎上演進。他高度評價此次展覽,認為作品風格獨特、打動人心,希望美院多組織學術展覽,提升東湖地區美術館學術品位。
本次展覽策展人,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石秀芳
本次展覽策展人,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石秀芳女士闡述展覽意義,她認為此次展覽首先是當代藝術家十年來對梅花精神表達的藝術修行,通過對梅花植物學標本的寫生,探索中國畫材料與筆墨表現梅花虬曲枝干的生物美感和花瓣開合間暗涌的時空密碼。那些紙上梅魂已在筆鋒觸及宣紙的瞬間幻化成穿越時空的生命意志。從水墨實驗角度講,藝術家們以“顯隱共生”的構圖,將梅的形態內化為藝術家的精神記憶,在道家"虛室生白"的思想啟發下,以骨法用筆對"梅花香自苦寒來"做出了肉身注解,總體看來,此次展覽以梅論藝,以梅比人,呈現出五位藝術家風格迥異 的探索性作品,這是是一場面向公眾的獨特展覽。正是對梅樹根脈生物美感極盡可能的摹寫,才會對梅花真身進行視覺解碼,寫梅的互融才得以持續,藝術家參于人與自然的對話才算真正開始。
在此次研討會上,各方深入探討,讓我們對五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有了更為透徹的認識。不僅精準把握了作品中蘊含的藝術巧思與情感表達,更順著研討的脈絡,對中國畫的發展趨勢與多元走向有了更為全面、深入的洞察。尤為難得的是,我們借由這次契機,領略到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青年理論家們的卓越風姿。他們以新穎視角、獨到見解,為學術領域注入了一股鮮活力量,恰似一陣清風,吹散陳規,帶來全新的思考與活力,助力藝術領域邁向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
據悉,本次展覽將繼續展出至3月5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點擊海報,觀看展覽作品
墨染疏影
乙巳新春五人梅花十年寫生展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
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湖北書畫院
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聽濤管理處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
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參展畫家:劉友凡 徐勇民 許奮 秦嶺 朱國棟
顧 問:鮑清芬
藝術總監:周峰 李乃蔚
學術主持:羅彬
策 展 人:石秀芳 辛宇
展覽統籌:陳晶 李珊 徐丹丹 任珊珊
展覽執行:魯黎 王燦婷
展覽時間:2025年2月15日-3月5日
展覽地點:屈原美術館(武漢東湖聽濤景區內屈原紀念館二樓)
展覽地點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聯系電話
027-88739422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402路、411路、552路、578路、709路、810路至東湖路知音傳媒站下
地鐵:乘8號線至梨園站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