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A股喜憂參半,雖有反彈,但力度較弱。
憂的主要還是外圍市場風險,從上周四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一是特朗普揮舞著關稅大棒,到處敲打、要挾,并且意外要對中國再加征10%的關稅,讓各路資金落荒而逃。
二是英偉達財報嚇壞了科技股的投資者,作為全球AI界的總龍頭,英偉達上周四晚的股價跳水了8.48%。
美股指數近期也崩了,崩的比A股還嚴重,最近納斯達克從2萬點之上跳水到了18300點,跌幅8%左右。
這兩個風險,在君臨上周的文章中都有詳細分析過,就不多講了。
當然,海外也不凈是幺蛾子,也有個別好消息。
比如能源金屬的價格反彈,就是由于上個月24號,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國,占全球產量76%的剛果(金)忽然宣布要暫停鈷出口四個月。
按行業里的測算,如果政策嚴格執行,預計將減少約7萬噸出口量,短期內導致全球鈷市場從過剩轉向短缺,直接推動價格觸底反彈。
這里面最值得關注的是華友鈷業,它在印尼布局了兩大鎳鈷濕法冶煉項目。
一個是已經投產的華越濕法項目,年產能為鈷金屬超5萬噸、鎳金屬超30萬噸。
另一個是華飛高壓酸浸(HPAL)項目,2024年剛剛投產,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鈷鎳產能。
國內,更多還是喜的方面,重點是兩會主題、政策預期的升溫。
兩會馬上就要開場了,接下來,市場對“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消費刺激”等政策還是有很多預期的。
這里面最大的看點,是財政方面——
1)赤字率可能提高至4%,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如1.5萬億元)支持“以舊換新”和基建項目。
2)地方專項債規模或達6.5-7萬億元,用于債務置換和房地產去庫存。
這也是今天基建地產鏈(有色金屬、房地產服務、風電設備)、內需鏈(美容護理、化學制品、醫療服務、汽車服務)等相對活躍的基礎。
今天公布的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也給了市場一些底氣和信心。
2月財新PMI錄得50.8,較1月回升0.7個百分點,為近三個月來高點,顯示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加速。
另外,今天電池板塊領漲大市,則跟2月份新能源車銷量結果出來有很大關系。
從君臨過往的經驗來看,現在的新能源車企競爭激烈,各家銷量的披露是所有行業中最及時的。
往往月初的1-2日,主流車企都會及時的公布上個月銷量,吸引很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因此漸漸形成了一個規律,每逢月初,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好的話,都會刺激到相關板塊的一輪股價上漲。
我們看看已公布的2月主流新能源車企銷量數據:
1)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32.28萬輛,同比增長164%。
其中,乘用車海外銷售67,025輛,比亞迪汽車王朝和海洋系列銷售304,673輛,方程豹汽車銷售4,942輛,騰勢汽車銷售8,513輛,仰望汽車銷售105輛。
2月份能取得30萬以上的銷量成績,不得不說迪王太強了。
這里一方面是“天神之眼”發布,帶來智駕平權的全民關注,拉動了10萬元級別主力產品銷量的大幅增長;
另一方面是隨著海外渠道的鋪開,出口銷量也在爆發,2月海外銷量6.7萬輛,同比增長187.8%。
這里面最值得關注的是歐洲銷量的飆升,英國+551%、西班牙+734%、葡萄牙+207%。
相反,特拉斯堪稱落寞,在很多歐洲國家市場都出現了崩盤的走勢,比如德國-60%、法國-63%。
比亞迪在歐洲市場,基本已形成了對特斯拉的“替換之勢”。
2)小鵬汽車:交付30,453輛,同比增長570%。
小鵬的爆發,主要得益于兩個爆款的出現,MONA M03(11萬-15萬元價格帶)連續6個月交付超1萬輛,P7+上市3個月累計交付超3萬輛,成為銷量主力。
小鵬在智駕技術上,具有僅次于華為的影響力,而在十多萬元的中低價格帶里,性價比是相當高的。
3)零跑汽車:交付25,287輛,同比增長285%。
如果說小鵬是半價版華為的話,零跑就是半價版理想。
零跑的主打車型標配增程式技術、6座SUV、第三排空間設計、L2級智駕……
理想有的,他全都有,甚至標配“邁巴赫同款頭枕”。
而價格方面,僅要理想一半。
4)小米汽車:SU7交付量超過20,000輛。
小米則是半價保時捷。
SU7一炮而紅,月銷量基本保持在2萬以上,限制它的主要是產能而不是需求,最新發布的SU7 Ultra同樣高度受到市場關注。
目前來看,小米看上的主要是歐洲奢侈品牌的地盤,保時捷、邁巴赫的銷量,有一個算一個,遲早都要被它挖走。
這4個車企是目前國產新能源車陣營中表現最出色的,均實現了100%以上的驚人增長。
其實很多二線車企的2月份表現也不差,比如吉利+84%、上汽+41%、理想+29%。
但跟以上4家比起來,就不夠驚喜了。
這正是讓市場感到振奮的關鍵,很明顯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內卷還在繼續,快速的產品迭代讓國內車企獲得了全球頂級的競爭力。
別說國外了,前兩年大出風頭的理想、華為系車企,如今在后浪的沖擊下,都暗淡了不少。
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比亞迪在歐洲超越特斯拉的現象,很快就會在其它地區被復制。
等到小鵬、零跑、小米這些“極致性價比”的車企大規模出海,西方車企的震撼只會越來越大。
君臨說過,現在的中國經濟,就像一輛列車已經穿過了長長的黑暗隧道,光明就在眼前了。
我們經歷了十年的播種、耕耘,才抵達了“2025中國制造”的彼岸。
于是自去年底開始,從六代機到智駕系統,從deepseek到人形機器人,從黑悟空到哪吒2……亮點紛呈。
還有智駕技術、固態電池,都在持續不斷的快速進步。
這些新科技成就的集中井噴,很可能預示著,接下來的中國經濟即將進入一輪金子般的收獲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