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不斷重復著“艱難”,疲憊的聲音傳遍了整個華爾街。
這位曾經揚言“在2030年銷售2000萬輛汽車,達到當前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銷量的兩倍”的硅谷鋼鐵俠(參數丨圖片),在這份營收暴跌的財報面前,也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好在,馬斯克迅速調整了狀態,并接連釋放出“新車型即將量產”“Robotaxi將實現規模化落地”“人形機器人Opitmus即將量產”等好消息。
然而,資本市場卻對這些“大餅”無感,盤后大跌的股價、分析師們的看空仿佛都在預示著:鋼鐵俠的盔甲,正在被現實鑿出裂痕。
潰敗:除了下滑,還是下滑
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汽車行業而言,特斯拉都絕對是一個特別的車企。
特別在特斯拉車型幾年不更新,但仍然有無數消費者買賬,Model Y和Model 3始終是市場上的常青樹。
還特別在幾乎所有的車企,在發布同級別,甚至是跨級別車型時,都忍不住在發布會上對標特斯拉,甚至還有車企將自家車型的配置與特斯拉車型的配置直接掛在門店里,讓每一個進店的消費者都能看到孰強孰弱。
而在社交媒體上,特斯拉更是攪動汽車市場的“鯰魚”,是激勵自主品牌進步的動力之一,但通過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來看,鯰魚也出現了被吃掉的跡象。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特斯拉的二季度財報,那就是“除了下滑,還是下滑”,具體表現為:
汽車業務的總收入達166.61億美元,同比下滑16%;
能源產生和儲存收入達27.89億美元,同比下滑7%%;
服務及其他收入達30.46億美元,同比增長17%;
總收入達224.96億美元,同比下滑12%;
總毛利潤達38.78億美元,同比下滑15%;
經營利潤率達4.1%,同比下滑71bp;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除了服務及其他收入取得了17%的增長,其余的汽車業務、儲能業務、營收、經營利潤率、總毛利潤均處于下滑狀態。
因此這份財報也被許多人稱為“特斯拉十年來下滑最嚴重的財報”。
困局:三大戰場遭遇“群狼戰術”
這份財報之所以如此難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斯拉銷量的下滑。
在2025年二季度,特斯拉的銷量達384122輛,同比下滑13%,其中主力車型特斯拉Model 3和特斯拉Model Y的交付量達373728輛,同比下滑12%。
其他車型的交付量達10394輛,同比下滑52%。
對此,馬斯克認為特斯拉正在進入不尋常的轉型期。那么一向在電動車市場所向披靡的特斯拉車型,為何突然不香了呢?
要知道,特斯拉是一家全球車企,其車型更是遍布全球,因此在討論銷量下滑時,也要站在全球角度,而全球最重要的三個市場,莫過于中國、美國、歐盟市場。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在4月的銷量為2.87萬輛,同比下滑8.56%,5月份的銷量為3.86萬輛,同比下滑30.11%,6月的銷量為6.15萬輛,同比增長3.7%。而在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國市場銷量達26.34萬輛,同比下滑5.4%。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遇冷,與中國汽車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密不可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中國車企正在對特斯拉進行精準狙擊。
在Model 3所在的汽車市場,小米SU7在2025年6月銷量達23225輛,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的16636輛,而在Model 3之后,還有小鵬P7+(6700輛)、蔚來ET5T(5103輛)、比亞迪漢(4920輛)、極氪007(4915輛)、阿維塔06(4447輛)、比亞迪漢L(3157輛)等車型虎視眈眈,對特斯拉Model 3進行圍剿,市場壓力巨大。
再看Model Y所在的市場,Model Y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在6月,其銷量達44848輛,遠超后面的樂道L60(6400輛)、極氪7X(5518輛)、智己LS6(3228輛)等車型。
但是在這一級別卻隱藏著一個黑馬,那就是剛剛上市不久的小米YU7,18小時240000的鎖單量,也被很多人視為有望擊敗Model Y的純電SUV車型。
此外,以上僅統計了純電市場的車型,還有理想L6、問界M7、智界R7等車型,也加劇了Model Y的市場壓力。
好在,雖然特斯拉在中國的半年度銷量出現同比下滑,但在6月份的銷量卻取得了大幅回升,環比增長高達59%,若能延續下去,將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銷量支柱之一。
接下來是美國市場,在特朗普上臺之后,直接推翻了拜登時代的“綠色新政”。1月2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撤銷對純電車的補貼,停止政府資金用于充電站建設,轉而大力推動傳統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開采,意圖重振美國制造業。
此舉對于電車發展造成的災難可想而知,在市場風向轉變的背景下,特斯拉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根據某研究公司發布的報告,第二季度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銷量中,份額首次降至50%以下。
可見,特斯拉在自家地盤也同樣不好過。
最后是歐洲市場,數據顯示,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在歐盟及英國市場的銷量達108878輛,同比下滑33%。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汽車以133465輛的銷量成績奪得歐洲地區電動車冠軍。
除了特斯拉與歐洲本土車企以外,中國車企在歐洲的出海動作也十分頻繁,在2025年4月,比亞迪在歐洲電動車的注冊量達7231輛,首次超過特斯拉的7165輛,并且比亞迪還有許多插混車型,如果算上這些車型,數量將更加夸張。
除了以上三大市場的失速外,特斯拉銷量下滑也離不開自身的原因,那就是產品過于單一,只有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撐起銷量大旗,市場的覆蓋率狹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馬斯克在財報中表示,正在擴充特斯拉的車型系列,包括一款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的價格更平易近人的車型,還將繼續推進Semi和Cybercab的研發,這兩款車型都計劃于2026年投入量產。
這也將成為特斯拉能否在汽車業務實現逆轉的關鍵。
逆轉:兩張未來船票的豪賭
當傳統業務潰敗時,馬斯克并沒有陷入失落的情緒中,而是從口袋里掏出兩張豪賭未來的船票,也就是Robotaxi和Optimus。
在財報電話會上,他用了很大篇幅描繪這兩個“萬億級業務”。在馬斯克的規劃下,機器人Optimus將在5年內實現月產10萬臺。
而對于Robotaxi而言,在2025年6月,特斯拉在得州奧斯汀正式啟動Robotaxi業務,首批車隊由Model Y改裝。
在2024年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還表示,他的計劃是讓特斯拉車主可以在空閑時,通過車輛的無人駕駛功能接單、賺錢。在需要時車主可以點擊特斯拉的應用程序,車輛就會加入特斯拉Robotaxi車隊,而當車主需要用車時,車輛就會自己回來。
特斯拉Robotaxi的規劃,不僅可以幫助車主增加收入來源,還可以讓汽車從出行工具,進化成“出行工具+賺錢工具”的組合。
如果車主想加入車隊,那必然要訂閱FSD服務,也就幫助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業務實現了落地。
但是目前這兩個業務都存在一些困境,首先AI機器人業務已經有許多企業都在布局,其中也不乏汽車企業,但始終存在落地難題。
而Robotaxi業務已經有Waymo、百度apollo等眾多企業布局,雖然已經有部分企業看到盈利可能,但市場競爭巨大,如前段時間T3出行、哈啰出行等出行企業也紛紛加入這一陣營,在群狼環伺的背景下,特斯拉Robotaxi能吃下多大的蛋糕,也依然是個未知數。
由此可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就是Robotaxi和Optimus的發展依然是一片迷霧,他們更像是馬斯克在特斯拉失速的情況下,給資本畫下的大餅,而真正解決特斯拉的困境,依然還是要回歸汽車。
尾聲
在2025年一季度的財報發布后,馬斯克宣布回歸“7×24小時工作模式”,甚至會睡在會議室、服務器機房或工廠里,并表示必須全神貫注X/xAI和特斯拉,字里行間都透著破釜沉舟的決絕。
如今二季度財報發布,慘淡的財報、下滑的銷量,再度讓這位硅谷鋼鐵俠嘗到了現實的苦澀。
特斯拉新車型、Robotaxi、AI機器人等業務成功與否我們無法預測,但筆者想說的是,特斯拉已經沒有那么可怕。
過去幾乎所有的自主車企都對標過特斯拉,這也在潛意識中將特斯拉放在一個無法打敗的高度,但到了現在,自主品牌已經蒸蒸日上,比亞迪、小米、鴻蒙智行等車企正在強勢崛起,開始樹立全新的市場標桿。
盡管,我們還是不能小瞧特斯拉,畢竟鋼鐵俠的字典中從來沒有平庸二字。
但好在,鋼鐵俠的盔甲已經還是出現了裂痕。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