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彭老師,孩子的語文有希望了
認識彭老師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兒的語文老師把我拉進彭老師的群,讓我在那里跟優秀家長學習。除了我,群里全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資深老師及高知家長,我在那里默默潛水了半年。
有一天,彭老師發了個文字素描的試聽課,聽完后覺得孩子的語文有希望了。
彭老師說,他的作文課是啟發的課,是快樂的課,通過文字去感受自由、愛與快樂。用文字定義萬物,實現萬物互聯的思維方式,這是精神的成長。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到生活中去寫作,每天堅持寫作訓練,這就是寫好作文的根本。
這就是我想要的苦苦尋找的老師,立刻找彭老師報名。
我家兩個孩子,姐姐和弟弟,都跟彭老師學習閱讀寫作和整本書閱讀。姐姐從小學六年級到初中八年級學了整整三年,弟弟從小學三年級到現在初中七年級,已經學了整整四年,接下去繼續跟著彭老師學習。這幾年下來的學習,為姐弟倆打下了扎實的文學鑒賞和寫作基礎。
2
學習不單為了考試,更為了幸福
姐姐從2019年開始跟著彭老師學習“名家名作”賞析以寫作,三年下來收獲很多,從開始的磕磕絆絆到后來的得心應手,他現在讀高二了,閱讀和寫作從來都是拿高分。
上了初中以后學習任務繁重,每個周六學校要4:30才放學,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寫彭老師的作業,要趕在7:00上課前提交,彭老師的作業可不是那么簡單,是大腦思考的折磨,是考驗大腦的思維能力,經常寫完作業就到了上課時間,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她說:“有彭老師的課不吃飯也不餓,期待已久??!”這些“名家名作”里的文章都是彭老師從國內外各大名著里精挑細選出來的。她雖然看得書少,但是這三年里讀的名篇可不少,正好彌補了她看書少的缺陷。
彭老師上課不但是講如何閱讀賞析和寫作,更是帶著學生融入文章里感受主人公的心情,感受事情的發展,感受當時的環境,以及作者為什么這么寫,意義是什么等等。彭老師講的激情飛揚,常常忘記下課,同學們也聽得不想下課。
我不喜歡把這課叫做閱讀與寫作課,我更喜歡稱之為給孩子的“精神糧食”。姐姐常常提起那段快樂的時光,很懷念彭老師給的精神糧食。她說,在彭老師那里學來的東西不僅僅是用來考試,更能用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本來就不單單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為了生活和以后的人生,這就是我想要的教育,感謝彭老師給了她真正的教育。
3
閱讀提升思維能力,讓孩子聰明
還有弟弟,他從2019年開始跟著彭老師上整本書閱讀,從“不老泉”到“國際大獎”再到“第二季不老泉”,整整四年的時間讀了上百本書,這些書都是彭老師精挑細選出來的國內外的經典。
從開始只讀故事情節,到后來能讀懂作者為什么這么寫,作者寫這本書的意義是什么,到現在讀每讀一本書都能讀出他自己的見解,有他自己的收獲,這個成長過程是漫長的,是艱辛的,更是快樂的。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每個周日從早上8:00開始寫彭老師的作業,手上拿著一本本子和一支筆,從這張沙發爬到那張沙發,苦苦掙扎,直到傍晚6:00才把幾行短短字的作業提交。不管他寫的質量如何,彭老師都會先表揚,再耐心指導他如何修改,我也從不對他的作業做評價,只要他寫就好。
就這樣他慢慢地越來越有感覺,越來越寫得好,現在幾乎能在一小時內高質量完成。看著他一點一點進步,我內心暗暗高興。希望彭老師接下來的“名人傳記”課開起來,讓他還有機會跟著彭老師繼續學習、成長。
上彭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場思考盛宴,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使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彭老師的課是教育的課,是給孩子精神糧食的課,是孩子受益終身的課。
雖跟彭老師從未謀面,卻是我們心中最熟悉的老師。感謝彭老師給了我的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受益終身,同時我自己也學習到很多,跟孩子一起成長不少。
彭老師的話
感謝金燁、文睿媽媽的信任,通過網絡的方式她讓兩個孩子跟隨我的讀寫課程,一路走來,看著他們的成長,感慨萬千,我也更堅信了“情、知、意”的語文學習之道。
寫作打卡,就是帶著孩子們練筆。網絡上能招募全國各地的家長,他們的教育意識很強,小學階段注重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寫作練筆,能培養孩子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長期堅持,師生共寫,交流互動,能玩出花樣,孩子們自然喜歡。
經典精讀,精選國際大獎小說,通過“讀內容、讀思想、讀自我”的三維目標,構建孩子的思考體系。精讀的難度比較大,每周一本書,節奏很快,幾十個孩子自覺投入,很少有人掉隊,現在看來孩子們堅持非??少F,很了不起。
金燁和文睿兩姐弟,先后跟我學習寫作打卡和經典精讀,他們積極思考,認真完成作業,上課搶麥回答,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取得的成績,和媽媽的鼓勵和支持密不可分。
媽媽經常與我微信溝通,反饋兩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包括他們的閱讀情況、作業完成度、課后思考等,讓我第一時間了解他們的信息,這極大了彌補了網絡授課不能見面帶來的缺憾。如果兩個孩子在語文上取得一點成績,首先要感謝一個人的話,我希望兩個孩子一定記得這是媽媽的功勞。
語文的學習方法,首先要激活孩子的熱愛,讓他們富有情感,與萬物發生關聯,這是我課程設計的出發點。
如果沒有情感,知識將沉寂、破碎、無用,更不可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思考。當下教育內卷,可視化的知識內容被人推崇,部分家長認為語文學習就是學大量的知識,包括閱讀理解方法、作文技巧和各種基礎知識等,這些當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
我的課程有個特點,先慢后快,先少后多,有的人覺得短期沒有效果,可能就棄之遠去,上我的課需要定力,也需要緣分和信任。
我個人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人生還長,生活還遠,一切都還來得及,不必焦慮驚惶。
很幸運在網上遇見了這樣一批家長,他們的信任堪比黃金。
奇妙,遇見,感恩!
課程咨詢,請加彭老師微信
講師簡介/Profile/
彭治旗:曾擔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主編10余年,《學語文之友》讀寫專欄特邀專家;持有人社部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頒發ACD青少年生涯規劃導師中級證書;策劃數十本暢銷圖書,著有《中考作文提分有辦法》(三冊)。
曾聯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開發創意寫作課程,參與策劃南開大學文學院“語文素養通識課程”;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命題評審委員會委員,被邀全國各地講座300余場。
通過“文字素描”“萬物互聯”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誤區,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寫作特長;指導上百名學生參與各類作文競賽,獲得全國知名高校的認可和青睞。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