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安寧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上老年大學成了“香餑餑”。2021年底,安寧市老年大學搬新址后,雖招生人數逐年增加,課程設置也一增再增,但仍滿足不了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因此,探索建立適應新時代老年大學教育發展需求的規范化建設,是擺在老年大學管理者面前的緊迫任務。近4年的探索和實踐,安寧市老年大學在管理規范化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制度管理規范化、教師管理規范化、學員管理規范化和校園文化管理規范化以及質量評估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推進全市老年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制度管理規范化著力打造“有章可循”規范化老年大學
近年來,安寧市老年大學制定和完善《安寧市老年大學會議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獎勵制度》《應急預案》《學籍管理制度》等31項制度、規定和辦法。每年根據需要修訂完善《工作人員職責分工》《學員評教表》《應急預案》等。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老年大學行政管理和教學教務工作運行規范、有序。
二、教師管理規范化 著力打造特色專業和品牌課程
搬新址后,安寧市老年大學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24學年,招收學員1286人(次),開辦18個專業,組建36個班(分屬6個專業系),聘請28名教師,師資庫儲備各類教師50多名。市老年大學堅持內引外聯選聘教師,拓寬選聘渠道和視野,從高等院校、退休教師、行業協會、專業人員中選聘政治素質好、專業水平高、熱心老年教育、奉獻精神強的人員擔任教師。為讓優秀教師熱心執教,對于口碑好、備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學校盡可能創造條件方便教師發展的興趣愛好,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同時,結合實際打造特色專業和品牌課程。學校目前有很多備受歡迎的品牌課程,例如聲樂課4個班,依然供不應求;體育系、舞蹈系、器樂系、書畫系都各有備受學生歡迎的特色課程和教師。市老年大學還重視發掘教師的才能,針對老年學員年齡結構、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特點,打造特色專業和課程,目前6個專業系18門課程編寫了教學大綱,在規范化的道路上又跨越了一大步。
三、學員管理規范化著力構建多層次學員管理系統
學校招生規模擴大以來,學員管理難度加大,原有的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新時期老年大學的需要,學校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學員管理新途徑。一是搭建管理框架,為“四自管理”提供組織保障。安寧市老年大學在各教學班設立班委會,作為學員管理的組織基礎。班委會由班級學員、老年大學專職人員共同推選產生,每班設班長一名,副班長1-3名(副班長職數根據班級人數確定)。班委會的設立,構建起了一個學員管理網絡,實現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積極互動、步調整齊的管理目標。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為“四自管理”提供紀律保證。各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學員“四自管理”工作在合理的框架渠道中順暢高效地運行。同時,市老年大學工作人員堅持進班級進課堂了解情況,經常與班委、學員溝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員自治管理工作健康發展。三是發揮班委作用,推動“四自管理”有序開展。四是注重引導激勵,增強學員自我管理意識。市老年大學注重從思想上、情感上引導、激勵學員,發揮個人所長,共推老年教育良好發展。
四、校園文化管理規范化 著力打造“教學樂為”主陣地
校園文化管理是學校規范化管理的重要部分,體現著學校的價值導向。一是設立“大講堂”,每年邀請專家、領導到“大講堂”為學員授課,加強思想引領。二是定期舉辦教學成果匯報展演,讓學員們有展示自我的舞臺,增強成就感、獲得感,支持師生同臺展演,教學相長,寓教于樂,增進學員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三是創建安寧老干微信公眾號,發揮宣傳方針政策、傳達工作信息、加強交流互動、增加老年大學線上文化的功能,深受學員歡迎,關注率超過80%。四是定期編印校刊。學校每年都編印校刊,宣傳國家政策、展示教學成果、刊登學員作品,談學習感受,談師生之情。校刊已成為活躍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宣傳老年大學、展示老年大學的重要平臺,是最直觀的校園文化之一。
通過四個管理規范化運作,促進了安寧市老年大學踏實穩步向前發展。近年來,安寧市老年大學受到社會、媒體的關注程度明顯提高,有了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社會效益良好。學員以所學專業回報社會,發揮正能量,助推主陣地文化養老步上新臺階。
(安寧市老年大學 王衛東 盧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