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一線城市的土拍市場,大多都是國企身影,民企拿地很難。
從去年開始,具有國企背景的“閩系房企”象嶼地產在上海拿地也非常困難。在最近的上海土地出讓中,象嶼地產再次“陪跑”。
春節過后,上海土地市場拉開2025年首次土地出讓的序幕,競爭異常激烈,節后土地拍賣戰況火熱。
盡管象嶼地產積極參與奉賢新城10單元06-07地塊的爭奪,卻未能戰勝龍湖與建華組成的聯合體,再次折戟。
自2024年以來,象嶼地產在上海土地市場的收獲屈指可數,僅拿到3宗地塊,這一數字明顯低于過往年份。
上海作為象嶼地產的深耕之地,當前土地市場補倉難度的增加,從某種程度也彰顯了象嶼地產目前的生存狀況。
搶灘上海頻頻折戟
春節過后,上海首輪土拍共出讓4宗地塊,包括虹口地塊、浦東新楊思地塊、奉賢新城地塊、松江地塊。
除了參與奉賢新城地塊競拍,其他3宗地塊競拍中并未出現象嶼地產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象嶼地產再次與奉賢新城地塊失之交臂。
去年12月30日,在上海第八批次土拍中,象嶼+天安、保利置業、貝好家爭奪奉賢附小西地塊(奉賢新城10單元17-02地塊),最終被貝殼旗下的貝好家以6.97億元摘得。
在此之前,象嶼地產旗下公司曾提前發布過該地塊的招標計劃公告。在奉賢新城兩宗地塊附近的龍湖觀萃,去年“三開三罄”,相比之下,象嶼地產遺憾錯過多次銷售額顯著提升的契機。
事實上,自去年6月上海土地出讓取消限價以來,象嶼地產曾積極參與多宗地塊的競拍,比如楊浦東外灘、楊浦周家嘴路以及靜安曹家渡等地塊,但均遺憾落敗。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4年全年,象嶼地產在上海僅摘得三宗地,權益地價合共68.6億元,與2023年拿地數量持平,卻遠低于2022年。
除了土地獲取困難,象嶼地產的產品口碑也遭遇危機。其在上海推出的多個項目飽受詬病,以虹橋嘉悅府為例,該項目自2023年3月首開,多次加推,至今仍有超300套房源可售,去化不足七成。
在互聯網平臺上,諸多網友指責其存在虛假宣傳、減標減配、房屋漏水發霉等問題,如故意隱瞞小區被公共通道分割的情況,將其美化成內部櫻花大道等。
象嶼路勁都匯云境也因購房者反映房源與樣板房不符而受到關注,該項目自2023年4月首開,供應640套房源,至今仍有93套可售。
象嶼招商公園1872同樣問題不斷,屋內裂縫、地板松動、中央空調減配、小區排水設計隱患等問題頻出。
受此影響,象嶼地產在上海的業績也呈現出下滑趨勢。根據克而瑞統計,2024年象嶼地產全口徑銷售額為279.9億元,較2023年的425.1億元明顯下降。
其中,上海市場銷售額占比從2023年的67%降至2024年的44.38%,在上海市場的排名也從2023年的第5名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第14名。
債務壓力與日俱增
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象嶼地產的業績表現尚可,但債務壓力在隨之增加。
自2020年起,象嶼地產的業績快速增長。2020-2022年,象嶼地產簽約銷售額從122.7億元攀升至330.4億元。
2023年,象嶼地產業績爆發,營業總收入為80.27億元,同比增長46.21%;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增95.18%,達到8.92億元。
在房地產銷售業務方面,2023年度象嶼地產房地產銷售收入為75.66億元,同比增長47.86%。
在業務擴張過程中,象嶼地產采取聯合拿地、合作開發的模式。隨著項目開發和銷售力度的加大,其營業成本也相應增加。
2023年,象嶼地產營業成本同比增長51.17%,毛利率下降5.34個百分點,降至28.18%。
同時,象嶼地產的管理和銷售費用也有所增加,盡管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使得財務費用同比減少約70%,但三項費用合計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9.7%。
進入2024年,象嶼地產上半年實現營收137.59億元,同比增加1514.5%;凈利潤為6.47億元,去年同期為-2.2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據克而瑞統計,2024年象嶼地產全口徑銷售額為279.9億元,相比2023年的425.1億元有所下降。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象嶼地產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長,債務規模也隨之攀升。
2023年初和2023年末,象嶼地產合并報表范圍內公司有息債務余額分別為234.28億元和222.05億元,同比變動-5.22%。
雖然從數據上看有息債務余額略有下降,但短期借款的期末余額卻從2022年末的0.28億元增加至2023年末的5.92億元,同比變動2048.48%,主要原因是項目借款規模增加。
到了2024年,由于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象嶼地產為了維持項目開發和運營,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據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象嶼地產的有息債務余額有所上升,長期借款相較于2023年末增加40.08%至127.38億元,期末短期借款較期初的5.92億元增加至6.27億元,加上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12.72億元,短期有息負債總額為18.99億元。
盡管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余額為91.52億元,現金短債比4.8,看似償債能力尚可,但持續增長的債務規模依然給象嶼地產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如何平衡業績與口碑?
象嶼地產成立于1993年,是象嶼集團旗下專業從事城市開發運營的全資子公司。象嶼集團成立于1995年,是廈門市屬國有企業。
2003年,象嶼地產進軍上海,正式布局長三角區域,并打造虹口區第一個全裝修小戶型社區,逐漸嶄露頭角。
此后,象嶼地產在長三角持續深耕,2005年進入福建南平開發130萬方城市大盤,2006年進入江蘇,夯實長三角區域布局。
2007年,象嶼地產成立物業公司,正式涉足物業服務管理領域,構建起從地產開發到物業服務的完整業務鏈。
同年,象嶼地產進入湖南,開啟中南區域布局。2010年,象嶼地產進入重慶,布局西南區域,業務版圖不斷擴大。
2012年,象嶼地產品牌正式亮相,首進中國地產百強。2014年,公司正式更名為集團,標志著其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6年,象嶼地產進入福建福州,夯實華南區域;2017年,象嶼地產進軍天津,布局華北區域;同年進入太倉,持續鞏固長三角布局。
2019年,象嶼商發品牌發布,正式進入長租、養老板塊,在廈門、上海等地成功打造多個商業項目。
之后,象嶼地產戰略布局發生變化。2021-2022年高層人事變動后,新管理層帶領象嶼地產從穩扎穩打的發展模式轉向快速擴張。
在這一戰略轉變下,象嶼地產重倉押注上海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象嶼地產(包括聯合體)在上海拿地不下15宗。
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象嶼地產的口碑開始頻頻出現問題,如部分項目因質量和宣傳問題受到消費者詬病。
如此看來,如果平衡規模與質量,始終是橫在房企面前的一個難題,象嶼地產亦是如此。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