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段視頻刷爆了網絡。
一名身著舞獅服的七歲小女孩,在家門前練習舞獅。
而三個壘起的紙箱,就是她的舞臺。
只見幼小的她,用一雙稚嫩的小手緊緊拽住獅子頭,奮盡全力地上躥下跳,絲毫不懼怕被摔下來的危險。
小獅子「的一招一式,都那么有模有樣,讓人忍不住為她鼓掌。
這時,一支專業舞獅表演隊,開車路過,看見努力練習舞獅的小女孩,眾人便敲鑼打鼓,用激昂熱鬧的鑼鼓為她吶喊助威。
就這樣,一個萌獅與一群舞獅隊,上演了一段精彩的舞獅表演。
這讓人為之動容的一幕,不僅給孩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更是在孩子心里種下了一顆傳承非遺的種子。
說到非遺文化,近年來,政府正在大力宣傳和支持「非遺教育」,而我們學校和社會機構,也意識到「非遺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意義,因此,都紛紛響應這一號召。
比如:
四川涼山,將當地 14 個少數民族的非遺文化,納入了學生課程中;
吉林洮北區的一所學校,將非遺剪紙搬到了課堂上;
河北一所教育社,舉辦了「非遺創新大賽」,全省174所院校,有近5000名師生報名參賽
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機構,開始將非遺文化引進校園,可以看出非遺教育對我們當代孩子的意義和價值。
蘊含上千年智慧的非遺文化,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堅定孩子的文化自信;非遺文化所蘊含的「工匠精神」,還能培養孩子吃苦耐勞、追求甚解、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
因此,為了培養更優秀、心理更健康的孩子,有遠見的父母,都開始讓孩子接觸和學習非遺文化了。
但是,應該從哪里入手開始學習呢?
俗話說:書籍是獲取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因此,今天推薦給你一套——《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專門向3-8 歲孩子們,介紹和描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美繪本。
《 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 》
??作者:童澤坊 知小乎 編著 張茗甜 繪
裝幀:平裝套裝,共10 冊
適合年齡:3-8 歲
關鍵詞:非遺/傳統文化/年畫/剪紙/竹編/泥塑
京劇臉譜/風箏/絲綢/榫卯/皮影/兔兒爺……
10 位非遺傳承人
親自下場講授,確保內容真實可靠
為了確?!洞髧匙鳎航o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這套書中的每一處文字、每一幅繪畫,都基于現存非遺記載,知乎特盛邀 10 位非遺傳承人聯袂打造,這將是少兒繪本領域前所未有的權威非遺主講人團隊。
如果你以為 10 位重量級的非遺傳承人聯合起來出一套書,那就錯了,是一人出一冊書,專門講述一個非遺產品。
所以,《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這套書,共分 10 冊,分別是:
《百變竹君》(竹編)、《過年的畫》(年畫);
《皇宮的燈》(彩燈/宮燈)、《神火飛鴉》(風箏);
《皮影巨星》(皮影)、《色彩精靈》(京劇/臉譜);
《絲綢上的路》(染織)、《榫卯兄弟》(榫卯);
《威武的兔爺》(泥塑)、《紙喜鵲的家》(剪紙)。
《皇宮的燈》(宮燈),主要講述了琉璃映畫、五彩斑斕的宮燈是如何制作的。主講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北京宮燈代表性傳承人翟玉良,他也是文盛齋的第四代手藝人。
翟玉良老師的代表性作品有:天安門城樓上的「仿明式八方宮燈」等,參加修復恭王府工程,復制了三百多支宮燈;2023年2月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現場制作燈彩,向全國人民展示中國傳統燈彩技藝。
《威武的兔兒爺》(泥塑)和《色彩精靈》(京劇臉譜)的主講人,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泥塑代表性傳承人雙彥所講。
雙彥老師的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級以上的各項獎項;其制作的老北京兔兒爺還保留著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古樸味道。
《神火飛鴉》(風箏)一書,主講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風箏制作技藝(天津風箏魏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魏國秋。
魏國秋老師是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天津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2014年榮獲第三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栋傺酆贰缎埴棥贰缎『贰端生Q延年》等作品入選中國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
《皮影巨星》(皮影)一書的主講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皮影戲(北京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路寶剛?!镀び熬扌恰愤€有一位主講人陳睿。
路寶剛老師,是北京西派路家皮影第五代傳人,北京皮影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陳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皮影戲(北京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北京皮影劇團簽約演員,國家三級演員。畢業于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學習京劇表演,專攻青衣。
《百變竹君》(竹編)的主講人胡廷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湘西竹編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胡廷賢老師,如今從藝已有30多年,作品《錦繡溪州》打破了曾是世界最長的竹編畫《清明上河圖》的世界紀錄。
《絲綢上的路》(染織)的主講人王鵬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定州緙絲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緙絲)大師,緙絲技藝定州王氏緙絲第七代傳人。
王鵬巍老師,師從王氏緙絲世家第六代傳人王建江,創辦定州緙絲「思本堂」品牌,致力于非遺緙絲的傳承和發展。
《榫卯兄弟》(榫卯)的主講人辛全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辛全生老師,是世界最大魯班鎖「大菠蘿」吉尼斯紀錄獲得者,木工高級技工,中華木作文化傳承特別貢獻人物,中華木工委木作技藝指導委員會委員、特邀指導專家。
《過年的畫》(年畫)一書的主講人霍慶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國際工藝美術家。
霍慶有老師,是2022年非遺年度人物,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紙喜鵲的家》(剪紙)的主講人馬天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童澤坊·非遺手作剪紙主講人。
馬天霞老師,自幼喜歡手工制作,業余從事剪紙、非遺拼布工作十多年,在自我技藝的不斷探索中,制作出幾十款可獨立欣賞的剪紙作品和拼布作品。
通過以上十位非遺傳承人的講解,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到真實可靠的非遺知識,也能讓孩子了解每一任傳承人身上的堅持、專注、信念和匠人精神。
可看可玩的國潮繪本
不愛讀書的孩子一定要試試
有不少家長,可能會想說:「我家孩子本來就不愛看書,就別提看非遺這種難懂題材的書了。」那是因為傳統的課本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孩子們還沒看就累了。 可是這套《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是以漫畫 + 文字的形式呈現,即有趣又有料。 而且,今天推薦的這套書籍,經過大量孩子試讀,孩子們捧起書來就放不下了。 甚至有些不愛讀書的孩子,一口氣讀了 3 本。
而且讀完以后,還能把書中的故事講出來,連其中的細節都講得繪聲繪色,孩子能讀這么細,很多家長都覺得非常驚訝!
如果你家孩子不愛讀書,這套一定要試試!
這套《大國匠作》究竟多有趣呢?
選取 10 個孩子喜聞樂見的非遺題材
本書聯合 10 位國家認證的中國非遺項目傳承人,選取 10 項孩子喜聞樂見的中國非遺,包括竹編、年畫、彩燈/宮燈、風箏、皮影、京劇/臉譜、染織、榫卯、泥塑、剪紙。
且每一本書只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在故事中,讓孩子自然地接收到與非遺有關的知識。
通過精湛的手繪,讓神秘的手藝更鮮活靈動,使科普更形象,知識更好玩
全書全景精細手繪,高度還原傳統手藝外觀,Q 版呈現相關知識點,讓中國非遺躍然紙上。
就拿《過年的畫》這本書來說,圖中有 12 個可愛的Q版小人物,仔細看,他們的表情各不相同。有委屈的、充滿疑問的、著急的、高興的表情,讓人看了移不開眼,近看那充滿童真的插畫,都讓人忍不住地想讀一讀。
有這樣童真童趣的人物做橋梁,還擔心孩子無法秒入情境,秒懂故事情節嗎?
非遺元素擬人化,以孩子的生活場景為出發點,洞悉現代孩子的興趣點
在「枯燥難懂」的非遺題材的基礎上,本書的語言以孩子的視角展開,可以說完全踩在了孩子的興趣點上。
每一項非遺是如何起源的?又是怎樣在千百年的人類歷史發展當中流傳下來的?那些精美的工藝品、實用的工具等等,又是怎樣制作出來的?燕子風箏、年畫娃娃等非遺代表元素,與小朋友一起作為主要「人物」穿插在故事中,符合孩子的閱讀口味。
每一本繪本最后附有涂色/剪紙頁,孩子可以與「非遺」玩起來
《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這套書,每一本最后都藏有小驚喜,附贈有涂色/剪紙頁,孩子們可以發揮想象給「非遺」涂色,也可以剪下來收藏。
3-8 歲是孩子鍛煉動手能力的好時期,通過涂、剪等動作,可以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而且,通過和「非遺」互動,孩子對非遺知識更加深刻,閱讀起來也就更加有趣。
《大國匠作》這套書,尤為可貴的是,它不以幼稚化、簡化的方式遮蔽非遺的核心思想,反而給孩子留出感受和思考的空間。
非遺文化是文化強國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深沉的歷史意識,為中華民族打下了維護大一統的人心根基,成為中華民族歷經千難萬險而不斷復興的精神支撐?!?/strong>
如果我們將傳統文化的堅韌不屈的意志刻進自身的骨子里,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便不會輕易喪失信心。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更是國家的強國之本。
我們可以看到,從央視到各大城市再到地方出品,都在進行各種各樣的非遺活動。央視出品了「新春非遺之夜」的系列活動;河南地區的博物院則是打造了賈湖骨笛、蓮鶴方壺等非遺特色活動,新時代元素攜手非遺文化強勢回歸,非遺文化正在以形形色色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開始被重視起來。
非遺文化有助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在 2023 年的 11 月,國家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到:「將非遺人才培養擺在國策重要位置!全面推進將非遺傳承特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學校美育工程!」
也就是說,在今后一個時期,「非遺教育」將會成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會越來越制度化、系統化和規范化。
對于青少年而言,接受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不僅可以為他們樹立正向的價值觀,更能培養學生們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
為了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生活,央視更是制作了大型節目《非遺里的中國》來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南京地區的玉帶實驗學校舉行開學季的游園活動,將剪紙、面塑等非遺技藝搬到活動中,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現在,越來越多學校把被人們遺忘已久的傳統技藝、文化重新搬回到課堂上,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非遺文化。如此形勢之下,父母更沒有理由忽視。
在趣味性閱讀中,讓孩子保持思考,了解和學習非遺文化,從而培養文化自信和積淀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豐富內心世界。
這么有趣、有料的讀物,家長千萬別錯過哦!
《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