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AMR)是導致腎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靶向CD38以抑制同種抗體和自然殺傷(NK)細胞引起的移植物損傷可能是一種治療選擇。Felzartamab(菲澤妥單抗)是一種靶向CD38的全人源IgG1單克隆抗體,它通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和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ADCP)消耗CD38+漿細胞,降低了致病性自身抗體的水平,進而對原發性膜性腎病(PMN)、IgA腎病(IgAN)、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以及狼瘡性腎炎(LN)等自身免疫性腎臟疾病的治療產生積極影響。近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Felzartamab用于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的2期臨床試驗。
研究方法
在本項2期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中,研究者將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發生在移植后至少180天的患者分配至接受9次CD38單克隆抗體Felzartamab(劑量為每16mg/kg)輸注或安慰劑治療,為期6個月,之后是6個月的觀察期。主要結局是Felzartamab的安全性和不良反應概況。關鍵的次要結局是24周和52周時的腎活檢結果、特異性抗體水平、外周NK細胞計數和供體來源的無細胞DNA水平。
研究結果
共有22名患者進行了隨機分組(11名接受Felzartamab治療,11名接受安慰劑治療)。從移植到試驗納入的中位時間為9年。Felzartamab組中有8名患者出現輕度或中度輸注反應。Felzartamab組有1名患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安慰劑組有4名患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安慰劑組有1名患者出現移植物丟失。在第24周時,與安慰劑組(10名患者中有2名[20%])相比,Felzartamab組(11名患者中有9名[82%])的形態學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緩解更為頻繁,差異為62%(95%CI19~100),風險比為0.23(95%CI 0.06~0.83)。
Felzartamab組的微血管炎癥評分中位數低于安慰劑組(0 vs. 2.5),平均差異為-1.95(95% CI-2.97~-0.92)。反映抗體介導排斥反應可能性的分子評分(0.17 vs. 0.77)和供體來源的無細胞DNA水平(0.31% vs. 0.82%)也較低。在第52周時,有3名對Felzartamab有反應的患者出現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復發,分子活性和生物標志物水平向基線水平增加。
研究結論
Felzartamab在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應總體是可接受的。
參考文獻:Published May 25, 2024 N Engl J Med 2024;391:122-132 DOI: 10.1056/NEJMoa2400763
添加藥學瞭望管理員
進入學術交流群
《藥學瞭望》征稿邀請
01.投稿內容
征稿內容不限于:研究進展、團隊科研成果、臨床用藥經驗分享、典型病例解讀、疾病診治經驗、人文故事等
02.聯系人
投稿 | 學術報道 | 合作
投稿聯系人:劉老師 15201320201(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contact@siri.ntesmail.com
(來源:藥學瞭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