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Simplex公司的技術傳承與歷史地位
在自行車變速器的發(fā)展史上,法國Simplex公司的地位始終微妙而關鍵。盡管其早期歷史存在一定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品牌在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期間,以一系列突破性設計奠定了現(xiàn)代變速系統(tǒng)的雛形。
【30年代到90年代的一小部分變速器】
從現(xiàn)有資料推斷,Simplex的起源與意大利工程師Pierre Gardini密切相關。1937年前后,他在巴黎東郊的Villemomble創(chuàng)立了établissement Nivex(后文統(tǒng)稱Simplex),專注于自行車傳動系統(tǒng)研發(fā)。公司首個重要成果是1938年問世的Nivex后撥鏈器——這款采用鋼制平行四邊形結構、雙拉線設計的變速器,被安裝于鏈條下方(chainstay mount),其精準快速的換擋性能遠超同期產(chǎn)品。
【Nivex被普遍認為是首款實用化的四邊形結構的變速器】
業(yè)界普遍認為Nivex是首款實用化平行四邊形后撥,這一設計直接影響Campagnolo在1951年推出的Gran Sport。關于Nivex變速器的詳細內(nèi)容,晚幾天會在后邊的文章專門聊到。
【Nivex后撥的一款現(xiàn)代復制品,而且從評測來看,效果非常好,足以證明它的在歐洲玩家中的地位。】
Simplex的產(chǎn)品線至少持續(xù)至1995,盡管部分史料存在斷層,但可以確認的是,這家公司將工程思維深植于自行車行業(yè),為后續(xù)的變速器技術演進提供了重要參照系。
Simplex Selematic 5:復雜與實用的碰撞
20世紀50年代,當Shimano的Positron(正電子索引變速)變速系統(tǒng)以顛覆性的設計沖擊市場時,法國品牌Simplex以一款名為Selematic 5的后撥作為回應。
這款設計復雜到近乎“超現(xiàn)實”的變速器,不僅承載了Simplex對技術極致的追求,也暴露了機械工程在實用性與復雜度之間的深刻矛盾。
機械結構的“科幻式”探索
Selematic 5的核心設計理念可謂獨樹一幟。
與傳統(tǒng)的后撥依賴用變速線的拉力控制后撥位置的方式不同,它通過一根剛性變速線直接推動或拉動后撥內(nèi)部的杠桿機構。
每一次變速動作會觸發(fā)杠桿的擺動,帶動滑輪架沿導軌移動,而杠桿在完成動作后會自動彈回中心位置,等待下一次操作。
這種設計摒棄了傳統(tǒng)后撥的“持續(xù)張力”模式,轉而采用類似“擒縱結構”的分段式定位機制。
專利圖紙(美國專利號4,504,250)顯示,其內(nèi)部結構復雜程度令人咋舌:滑輪架樞軸與導輪同心設計,渦卷彈簧包裹核心部件以防塵,而變速動作通過隱藏的類似鎖舌的結構逐級鎖定。這種精密布局甚至被形容為“一臺微型機械鐘表”。
然而,復雜的代價是驚人的重量——Selematic 5重達525克,幾乎是同期競品重量的兩倍以上。
超前理念與致命缺陷
Simplex為Selematic 5注入了多項前瞻性設計。例如,其變速撥桿配備 數(shù)字檔位指示窗,并采用獨立升/降檔按鈕,操作后撥桿自動復位——這種設計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主流品牌廣泛采用。
此外,變速索引定位機構完全內(nèi)置在后撥內(nèi),無需依賴外置定位器,這與我們熟悉的帶有定位的指撥思路形成對比。
然而,這些創(chuàng)新并未轉化為用戶體驗的優(yōu)勢。首先, Selematic 5未解決 鏈條間隙恒定的問題。其滑輪架移動軌跡固定,導致變速時鏈條與飛輪的間距波動顯著,尤其在寬齒比飛輪上易出現(xiàn)卡鏈或掉鏈。其次,剛性變速線的兼容性存疑:它是否適配標準變速線纜,還是如Positron般需要特制線材?歷史資料中始終未有定論,而這直接影響了維修與升級的便利性。 時代背景下的技術博弈
20世紀50年代是自行車變速系統(tǒng)激烈變革的時期。Shimano的Positron系統(tǒng)以“無需微調(diào)”為賣點,簡化操作;
而Simplex則反其道而行,將機械復雜度推向極致。Selematic 5的設計得到了法國國家技術創(chuàng)新局(ANVAR)的支持,但其開發(fā)思路明顯偏離了自行車行業(yè)的常規(guī)路徑——ANVAR更傾向于工業(yè)設備而非消費產(chǎn)品的設計邏輯,這或許解釋了Selematic 5在人體工程學上的不足。
(銘牌上有ANVAR授權的標致,大概率是這個創(chuàng)新局的簡稱,不是太確定,但是一定是ANVAR設計的,因為這款班后撥和Simplex的其他后撥設計風格差異巨大,前后都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產(chǎn)品。)
值得注意的是, Simplex在這一時期的市場策略也略顯矛盾。盡管Selematic 5主打“精準索引變速”,但同期Simplex仍大量生產(chǎn)傳統(tǒng)的摩擦式變速器,反映出品牌在技術路線上的搖擺。這種分裂最終導致Selematic 5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場突破,反而成為“過度設計”的典型案例。
遺產(chǎn)與啟示
如今回看Selematic 5,它的價值更多的體現(xiàn)在機械工程史的維度上。其專利圖紙中的同心樞軸、分段式鎖止機構等設計,都為后世工程師提供了寶貴的靈感來源。而它的失敗則印證了一個永恒命題:在工業(yè)設計中,復雜度必須與可靠性、輕量化達成平衡。
Simplex的這次嘗試,猶如一場孤獨的科技舞蹈——優(yōu)雅、精密,卻未能踏準市場的節(jié)拍。當今天的騎行者享受著電子變速的精準與輕盈時,或許會為Selematic 5的野心與偏執(zhí)發(fā)出一聲嘆息:它本可以成為傳奇,卻最終淪為機械美學的一曲挽歌。
好了,今天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關于shimano的Positron和SIS索引定位變速的內(nèi)容會在明天更新,歡迎持續(xù)關注。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