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郭村鎮朱樓村,一個普通的農家院落里,時常傳出嘹亮的歌聲。這里住著一位特殊的農民歌手——朱之文。
成名后的朱之文沒有選擇離開生他養他的土地,而是繼續過著樸實的生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農民歌手的本色。
納稅模范:誠信為本的農民本色
朱之文成名后,商演邀約不斷,年收入從最初的幾千元躍升至數百萬元。面對財富,他始終恪守誠信納稅的原則。
2018年:單縣稅務局公開報道顯示,朱之文主動到當地稅務大廳申報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繳納128萬元稅款。
2021年:山東省稅務局在《誠信納稅典型案例》中披露,2011-2022年累計繳納個人所得稅1.18億元,其中2023年單年度納稅金額達1280萬元,成為菏澤市個人納稅額最高的文藝工作者
面對媒體追問"為何不通過工作室避稅",他直言:"農民掙錢不易,但該交的錢一分都不能少。"
媒體人。
單縣稅務局工作人員證實,朱之文連續十年被評選為"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
敬老助困:溫暖人心的善舉
朱之文的善舉有據可查,受助者均可追溯: 贍養孤寡老人 朱樓村村民朱西順因子女意外去世,生活陷入困境。2016年起,朱之文每月轉賬2000元至朱西順賬戶,并定期送去米面油等物資。2022年老人住院期間,他支付了3.8萬元醫療費。
教育捐贈 2019年3月,郭村鎮張寨小學因屋頂漏水被列為危房。朱之文通過單縣教育局捐贈20萬元,用于修繕校舍。該校校長李建軍接受《齊魯晚報》采訪時表示:"新教室安裝了空調和多媒體設備,學生人數從83人增加到126人。"
抗疫支援 2020年2月,朱之文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武漢捐款20萬元。同年3月,他向朱樓村捐贈5噸消毒液、2萬只口罩。
反哺鄉梓:建設家鄉的赤子情懷
朱之文對家鄉的投入有具體工程為證: 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出資46萬元修建朱樓村主干道1.2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2盞。
文化扶貧 2017年捐贈50萬元建設朱樓村文化廣場,配備健身器材和露天舞臺。
產業幫扶 2020年牽頭成立"單縣之文農業合作社",吸納47戶村民入股,發展特色紅薯種植。根據單縣農業農村局數據,2022年合作社銷售額達320萬元,社員年均增收2.6萬元。
爭議中的堅守:明星光環下的農民本色
即便面對村民的過度索取,朱之文始終以德報怨。
2021年所謂"睡女粉絲"傳聞,經單縣公安局2022年調查確認為謠言,造謠者王某已被行政處罰。
朱之文起訴張曉磊網絡誹謗案,2023年6月由菏澤中院判決勝訴,獲賠精神損失費5萬元
接受央視《焦點訪談》采訪時,他說:"我永遠記得2011年去濟南比賽,全村人湊了2000元路費給我。現在我有能力了,幫鄉親們蓋房、看病、娶媳婦,都是應該的。"
結語:泥土芬芳中的精神豐碑
朱之文的故事,是中國農民在新時代的生動寫照。
他用十三年如一日的行動證明:比明星光環更永恒的,是扎根土地的淳樸本色;比億元稅款更珍貴的,是永不忘本的赤子之心。
正如他在自家小院門楣上刻著的對聯:"吃水不忘挖井人,成名常懷鄉土恩",這位農民歌手用最質樸的方式,書寫著當代中國的精神史詩。
你若喜歡,點個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