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因水而得名,那“水天一色”的古云夢澤,引發著歷代世人綺麗的遐想。如今,云夢澤不見了,但云夢這個浪漫、詩意的名字卻留了下來。
它是湖北面積最小的縣城,但它卻是有名的文物大戶,這里不僅出土了從商代到秦漢時期的文物萬余件,還先后多批次、累計出土了3500多枚秦漢簡牘,被譽為“簡牘圣地”。
如果你是歷史文博愛好者,那么云夢,你不能錯過。在這里,你不僅可以了解恢弘的秦律條文,還可以看到那些未曾被傳世文獻記載的小人物的故事。
在這里,喜、黑夫、驚等人,從歷史深處款款走來,講述著2200多年前的中國。
今天的云夢位于古云夢澤的東北角,東南不遠處是我國古代南方最重要的銅綠山古銅礦區,特別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南北交通的重要節點。
歷史車輪緩緩碾過,云夢始終承擔著物資運輸和軍事調動重要職能,也在這個過程中,留下了諸多遺跡、文物,最終成為文物大縣。
云夢楚王城 | ?云夢文旅
夏商時期,云夢屬于荊州,云夢城關鎮和平村的小王家山遺址,出土了象征王權的大型青銅戈、石磐等重要文物,還發現了城垣等重要遺跡,證明了商代早期城址的存在。從大冶運來的礦石在這里熔煉加工,隨后轉運到隨州、棗陽,直抵鄭州、安陽,從而繪就商周青銅文明輝煌的歷史。
祥云灣石牌坊和石橋 | ?視覺中國
西周至春秋時期,云夢成為古鄖國的一部分,與當時正尋求擴張的楚國比鄰。后在與楚國的頻繁伐交中,古鄖國逐漸式微,淪落為楚國附庸。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熊壬被入侵楚國的吳軍追趕,向東逃亡到云夢澤,在鄖國避難,并建立了“楚王城”。云夢就此成為事實上的楚國重鎮,故有“楚別都”之謂。
然而,楚王也并非這座“楚王城”最后的主人。隨著秦國崛起,云夢又成為秦人東進、南下的重鎮。公元前278年后,云夢屬秦,秦始皇曾兩巡至此,遂有“秦禁苑”之名。
不過,很快秦漢風云又起,直至漢高祖六年,這座城址才歸于平靜,成為普通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
云夢寶塔 | ?視覺中國
見證了山河一統的楚王城遺址,至今仍然矗立在云夢城關東部,保留著城墻和水系遺跡。在楚王城遺址周圍,分布著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戰國墓地,西有大墳頭漢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漢墓地,西北有木匠墳秦漢墓地和周田東漢墓地,正北有陳趙、曙光古墓群,正東有趙許東漢墓地。
小王家山遺址出土的陶器 | ?視覺中國
上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楚王城遺址及其城郊古墓群,出土了從商代到秦漢時期的文物萬余件,其中包含國家一級文物1000余件,見證了云夢從楚別都、到秦禁苑、又漢承秦制的歷史變遷。
戰國磨光彩陶、臥鹿立鳥木雕、東漢陶樓、斗獸紋銅鏡、關內侯金印等尤其具有重大價值,目前這些稀世文物均在云夢祥山博物館二樓展出。
在云夢的眾多出土文物中,秦漢簡牘最為世人矚目。七十年代起,云夢先后出土多批次、累計3500多枚秦漢簡牘,被譽為“簡牘圣地”。
現今,云夢祥山博物館展出了56枚秦漢簡牘以及與之相關的陶器、銅器、漆器等100余件文物,包括從秦律到中國最早的家書“黑夫木牘”,再到龍崗墓群秦簡、“中華第一長文觚”等一系列明星展品。
云夢出土秦漢簡牘:效律和日書簡 | ?視覺中國
名震天下的睡虎地秦簡出土于1975年年底。當時,人們在云夢縣城西郊的火車站睡虎地崗地上開挖水渠時,發現了一處古墓。經考古人員詳細勘探,共有12座。
云夢睡虎地秦簡 | ?視覺中國
其中在11號墓中,1155片竹簡和80片殘缺的竹簡上的字跡清晰可見,共計4萬余字,是秦國基層官吏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記錄的“工作筆記”。這些竹簡記錄了完備的秦律,因而被稱為“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說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國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體系。
秦令史:喜(喜,曾先后擔任史、令史等與法律有關官吏) | ?視覺中國
更為令人震驚的是,當時在4號墓,發現了兩件木牘。這是秦國士兵“黑夫”和“驚”寫給家人的信,這是已知的中國最早的家書,寫于公元前223年,當時秦國對楚國大舉用兵,兄弟二人在秦國軍隊中服役。
黑夫的家書是這樣開篇的:“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衷,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家中母親是否一切安好,我們兄弟一切安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在信中,黑夫和驚希望家里寄點錢來,再請母親做幾件夏衣寄來,如果家鄉的布料貴,可以直接將錢寄來,他們在當地買布料做衣服。
柴米油鹽、家長里短,這是一封寫于九死一生戰爭前線的家書,被考古界稱為“黑夫木牘”。真實地記錄了秦楚戰爭時期,普通秦國士兵的艱難時世。
湖北博物館館藏黑夫木牘 | ?視覺中國
同樣重要的還有1989年,龍崗墓葬群出土的150支竹簡和1枚木牘。簡文主要是禁止到禁苑狩獵、禁止擅自捕殺被驅趕到禁苑的野獸、進入禁苑辦事需要呈文報縣、道府等涉及秦禁苑管理的法律條文。
這不僅確認了云夢禁苑的存在,更為還原秦朝禁苑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那1枚木牘只有38字,是一篇司法文書,內容是通過再審,糾正了對當事人的誤判,恢復了其原有身份,還對誤判官員進行了處罰。這也是迄今最早的再審判詞。
云夢出土的中華“第一長文觚” | ?圖蟲:鄭文軍
2021年9月23日,在云夢縣鄭家湖墓地,又再現驚世簡牘類文物——“中華第一長文觚”。
這是關于謀士游說秦王“寢兵立義”的故事,戰國后期,秦國勢頭強勁,東方五國結盟抗秦,取得暫時勝利,謀求與秦休戰,故派謀士前往秦國游說秦王。
簡牘記載了謀士以“以不義反為義”“桀紂亡國,吳人失其先王冢廟”等典故,暗示秦王當以史為鑒。
這些簡牘生動展示了秦文化與楚文化逐漸融合、統一于漢文化并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過程。我們不知道后來黑夫和驚是否活著回到了家鄉。也許并沒有,最終只是家書被帶入了地下,斗轉星移,千轉百回,又被帶到了我們的眼前。
除了厚重的歷史,云夢還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非遺之鄉”,把歷史與文化融入了日常生活。
落伍鎮的三節龍·跳鼓舞已傳承上千年,因龍身由三節竹篾扎制而得名,平時并不常見。只在春節、清明“限量供應”,但只要出場,便是全鎮盛事。
云夢“三節龍” | ?視覺中國
表演當天,喧天鑼鼓聲響起,舞龍隊輪番上演“穿云”“盤柱”“戲珠”等高難度動作,“龍首咬龍尾”的絕活兒也不在話下。
舞龍隊會俯身讓孩童觸摸龍身沾福氣,鼓勵人們跟隨一起舞動,甚至邀請觀眾加入鼓手行列,體驗擊鼓助威的酣暢。即使不擅長舞蹈,游客也能在他們的帶動下,跟隨鑼鼓聲擺動身體,向他們致意。
“三節龍”表演 | ?視覺中國
相比于三節龍·跳鼓舞的可遇不可求,看一場云夢皮影戲就容易多了。云夢祥山博物館、各個鄉鎮的文化館都有皮影戲演出,夢澤影戲館更是除大年初一之外全年無休地上演皮影戲。
皮影戲輕裝簡從,演出只需兩人,前臺藝人操縱皮影并演唱,后臺藝人擊樂伴奏,俗稱“打鑼腔”或“二人臺”。
云夢皮影戲 | ?視覺中國
我有幸看過館長秦禮剛的經典劇目《武松打虎》,印象深刻。一方幕布、一盞明燈,秦館長手控近十個皮影,足踏鑼鼓擬馬蹄聲,邊吼虎嘯邊唱臺詞。
自此,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便有了新的看點:武松皮影醉步搖晃,酒壇一傾,一道清亮的“酒水”從壇口潑灑成弧線,拳抵虎額時,武松布衣乍裂,露出精壯臂膀,待竹簽一挑,虎瞳驟赤如血月炸裂,兇光如灼直刺幕前。
即便不懂曲調唱段,也足以為這頻出的“特效”驚嘆連連,難怪演出總能吸引眾多年輕人捧場。
非遺傳承人秦禮剛先生和他的皮影戲 | ?視覺中國
皮影戲之外,楚劇也在云夢流傳甚廣,并且更為親民。老城區的茶館里,常能遇到民間楚劇班子的演出。
木質桌椅、蓋碗茶、嗑瓜子的聲響交織,觀眾多是本地老人,偶爾夾雜著如我一般的游客。楚劇唱腔高亢婉轉,方言念白自帶幽默感。演員與觀眾互動頻繁,一句即興調侃常引發滿堂笑聲。
楚劇《獄卒平冤》 | ?視覺中國
與民俗和傳統戲劇的鏗鏘熱烈不同,云夢的特色美食顯得婉轉溫柔,云夢魚面是其中的代表。
云夢魚面每個步驟都大有講究,匯聚了云夢的物華天寶:取城西府河中“白鶴分流”處所產之鳊、白、鯉、鯽,剁成茸泥,用城郊“桂花潭”之水和面成團,再經搟面皮、切絲等工序后,將已然狀如銀絲的魚面在城中地勢高闊處曬干、收藏。
廣場上曬出的云夢魚面 | ?視覺中國
在城關鎮的許多老作坊里,云夢魚面是眾多店家的看門絕活,只見灶臺霧氣蒸騰間,店主撈起一把魚面浸在琥珀色的雞湯中,根根分明。還未入口,已聞見魚香撲鼻,輕挑一筷,魚面滑溜似綢緞,卻無普通掛面的綿軟,咬下瞬間,舌尖先觸到一絲彈潤的阻力,隨即“嘣”地斷開,像咬破薄透的魚腸衣,內里卻藏著小麥的筋骨。
店主笑道:“老輩人做魚面,揉面時要唱《打魚歌》,那調子揉進面里才是真滋味。”聞言再細品,似乎真能嘗出捶打魚茸時木槌撞擊砧板的節奏感,此刻方懂,這縷銀絲為何能綿延兩百年——它把漁家的辛勞、農人的匠心,都化作了唇齒間欲說還休的婉轉溫柔。
炒魚面 | ?云夢文旅
穿越千年而來,云夢這個小城,有自己的故事要講。關于簡牘研究的步伐未停,它的故事還有成長的可能。而當地獨特的民俗和非遺,又非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鮮活的生活切片,隨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的變化,繼續生長。
未來可能云夢會給我們講一個更好的故事,誰知道呢。
編輯/Tasia
文/周承影
圖/見文中標注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