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閥
檢驗周期
- 定期檢驗:通常每年至少校驗一次(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40條:安全閥需定期校驗,一般每年一次,特殊情況縮短周期。
行業標準(如TSG ZF001-2006):高溫、腐蝕性介質工況下需每3~6個月校驗。
- 法規依據
- 校驗方法
離線校驗:拆卸后送實驗室,測試開啟壓力、回座壓力、密封性。
在線校驗:通過專用設備(如安全閥在線校驗儀)不拆卸直接測量,適用于無法停機的場景。
特殊情況:若工況惡劣(高溫、腐蝕性介質等),需縮短檢驗周期至半年或更短。
常見隱患
- 閥芯堵塞或銹蝕,導致無法正常開啟或回座。
原因:介質含雜質、積碳或結晶(如鍋爐水垢)。
處理:停機后拆解清理,必要時更換材質(如選用抗腐蝕的316L不銹鋼閥芯)。
- 密封面泄漏,介質長期微漏。
原因:密封面劃痕或腐蝕,或安裝時未對齊。
修復:研磨密封面(使用專用研磨膏),嚴重時更換閥瓣/閥座。
- 彈簧失效或設定壓力偏離標準值。
原因:長期高溫導致金屬疲勞,或彈簧材質不合格。
預防:高溫工況選用耐熱彈簧鋼(如60Si2MnA),并定期做金相分析。
- 未按要求安裝(如方向錯誤、出口被阻擋)
管理建議
建立“一閥一檔”臺賬,記錄每次校驗數據和維修記錄。
對高風險區域(如石化裝置)增設備閥,校驗時切換使用,避免停機。
2.壓力表
檢驗周期
- 強檢壓力表(用于安全防護):每半年校驗一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
- 強檢范圍
:鍋爐主汽壓力表、固定式壓力容器壓力表、氧艙壓力表等(依據《強制檢定目錄》)。
- 非強檢壓力表:按企業規定或每年一次。
- 非強檢
:一般工藝監控壓力表,企業可自主制定周期(建議≤12個月)。
- 標準表比對法:將被檢表與精度更高的標準表并聯,加壓至量程的25%、50%、75%、100%,記錄誤差。
- 允許誤差:一般工業用表為±1.6%~±2.5%,超差需校準或更換。
校驗方法
常見隱患
- 表盤玻璃破裂或刻度模糊,影響讀數。
- 指針卡滯、歸零失效或示值誤差超標。
原因:齒輪機構缺油、雜質進入表殼,或頻繁超壓導致扇形齒輪變形。
處理:清潔表內機構,潤滑傳動部件,變形嚴重時更換機芯。
- 內部彈簧管變形、接頭泄漏。
原因:螺紋磨損或墊片老化(如石棉墊高溫碳化)。
預防:安裝時使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帶或金屬纏繞墊,定期檢查緊固。
- 安裝位置震動大,導致機械損傷或精度下降。
管理建議
對震動區域加裝減震器(如彈簧式或橡膠減震接頭)。
在腐蝕性環境中選用隔膜式壓力表或噴涂防腐涂層(如哈氏合金)。
3.可燃氣體探測器
檢驗周期
- 日常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功能測試(如觸發報警)。
- 定期標定:每半年至一年一次(根據傳感器類型和環境條件)。
- 零點標定:在潔凈空氣中校準零點(避免誤報)。
- 量程標定:使用標準氣體(如甲烷2.5%LEL)通入探頭,調整輸出信號至標準值。
標定方法
- 壽命到期:催化燃燒式傳感器壽命約3-5年,紅外式約5-10年,需定期更換。
- 催化燃燒式傳感器:需定期暴露于高濃度氣體“激活”催化劑,否則靈敏度下降。
- 紅外式傳感器:避免強光直射,防止光學窗口污染。
傳感器壽命管理
常見隱患
- 傳感器中毒(受硫化氫、硅化合物等污染失效)。
- 氣體密度<空氣(如甲烷):安裝在設備上方(距頂棚30cm內)。
- 氣體密度>空氣(如液化石油氣):安裝在距地面30cm處。
- 避免安裝在通風口或死角。
安裝位置錯誤
- 典型場景:含硅密封膠揮發物導致催化燃燒傳感器永久失效。
應對:改用抗毒性傳感器(如紅外型),或在探測器前端加裝過濾器。
- 校準氣體過期或標定方法錯誤,導致檢測偏差。
- 安裝位置不當(如距離泄漏源過遠或通風不良區域)。
- 電源故障或線路老化,造成誤報警或不響應。
管理建議
在探測器旁張貼“標定記錄卡”,標注下次標定日期和責任人。
對高毒性環境(如硫化氫)采用“雙傳感器”冗余設計,提升可靠性。
4.絕緣工具(如絕緣手套、絕緣靴、驗電器等)
檢驗周期
- 電氣性能試驗:每半年一次(如耐壓試驗、泄漏電流測試)。
- 絕緣手套:交流耐壓試驗(如10kV手套加壓20kV,持續3分鐘無擊穿)。
- 驗電器:啟動電壓試驗(額定電壓的15%~40%內應發聲光信號)。
電氣試驗標準
- 外觀檢查:每次使用前檢查,每月定期記錄。
- 絕緣靴:檢查鞋底磨損(厚度<4mm需更換)、防滑紋是否完整。
- 驗電器:檢查電極氧化、電池電量(每季度更換一次)。
外觀檢查要點
常見隱患
- 表面龜裂、劃痕或老化(橡膠制品易受紫外線、臭氧影響)。
- 內部受潮或污損(存放環境濕度過高或清潔不當)。
原因:雨季存放未密封,或清潔后未徹底干燥。
處理:使用專用烘干箱(50℃以下)干燥24小時,重新測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 超期未檢或試驗標簽缺失,導致工具狀態不明。
- 錯誤使用(如電壓等級不匹配或超負荷使用)。
案例:用10kV驗電器檢測35kV線路,導致電弧擊穿。
預防
- 在工具上噴涂醒目標簽(如“10kV MAX”),并培訓作業人員。
管理建議
配置專用絕緣工具柜(恒溫恒濕,帶濕度報警功能)。
引入智能管理系統,掃碼查看工具檢驗狀態(如“紅黃綠”三色標簽)。
5.注意事項
法規依據:需遵循《特種設備安全法》《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等標準。
環境因素:腐蝕性、高溫、潮濕環境需縮短檢驗周期。
記錄管理:檢驗結果應存檔,工具標注下次檢驗日期。
- 綜合管理策略
- 數字化管理: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安全閥啟跳次數、壓力表波動曲線等,預判故障。
- 人員培訓:定期開展“隱患識別”演練(如模擬傳感器失效應急響應)。
- 供應商審核:選擇具備特種設備制造資質的廠家,避免劣質產品流入。
- 通過細化檢驗流程、強化隱患分析和動態管理,可顯著降低設備失效風險,保障生產安全。
為助力打造中國數字化新生態,探尋流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思路,由流程工業上下游產業鏈資深人士聯合發起成立了易啟邦(工控一體化縱深服務生態平臺),籌備“數智工控管家智庫技術發展中心、全國自動化裝備產業發展中心、數智工控一體化創新人才中心、易啟邦自動化工匠學院”,建設工控E站網絡信息平臺,運營易啟邦公眾號,致力打造最具價值、資源共享的“技術創新研究平臺—工程應用咨詢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公共服務共享平臺”。
易啟邦以流程工業一體化產業鏈為服務對象,以工控管家智庫為技術支撐,以全心全意服務我國工業為宗旨,全力打造最具價值、開放式工控全流程產業鏈一體化領域資源共享縱深服務生態平臺,為工業全流程本質安全提供服務,有效促進科技革命加速滲透融合產業發展升級轉型貢獻綿薄之力。
數字化智能化是當前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流程工業的未來必將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過程,未來,期待能夠與大家攜手共建“易啟邦”服務平臺,共謀發展、共創價值、共享效益、共贏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