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水漲船高的新房價格,正在把一些老牌中產板塊一步步推向深淵。
一方面是張家浜、唐鎮、新楊思、北蔡楔形綠地的新房賣得熱火朝天,地王一個接一個冒頭深受追捧;
另一方面是失去營銷熱度的“次新”中產社區,原本的產品稀缺性被新房不斷稀釋,需求逐漸走低。
繼聯洋四面楚歌之后,浦東又一個中產信仰森蘭,也迎來崩塌時刻。
森蘭過去很牛逼,不僅是外高橋的國際社區,還是金橋的改善首選,陸家嘴和楊浦的后花園。
巔峰時期,板塊內的標桿小區綠城上海御園成交單價12萬+,森蘭名軒、仁恒森蘭雅苑一期成交單價均突破11萬;
隨便在森蘭買一套90多平的次新兩房門檻都在1000萬以上,吊打市區不少地方:
之所以讓那么多中產家庭當時愿意高價接盤森蘭,離不開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森蘭的建設時間非常趕巧;
森蘭國際社區的商品房大多建設在2012-2017年之間,在整個浦東乃至當時江對岸的楊浦區幾乎沒有競品。
當時的格局是,浦東北部除了金楊、南碼頭這些老破小板塊,能選的二手商品房基本是在2000-2010年之間建成的;
比較好的有聯洋、碧云,中檔的花木、楊東,往下還有北蔡的大華社區以及三林的一些小區。
可以說在2010年后,浦東成片開發的品質住宅社區僅有森蘭這一塊,但凡想買房齡新一些的,都只能到森蘭看看。
再加上森蘭還有別的新盤沒有的綠地概念,生態環境的稀缺性加了大分。
仁恒森蘭雅苑和綠城御園一經入市,就各自霸榜了當年全上海新房銷售額前五名。
其次是森蘭的大戶型改善產品在樓市也具有一定稀缺性,成功抓住了周邊的高端購買力。
森蘭的規劃起點是一個國際居住區,除了生態環境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圈層營造。
森蘭北面是外高橋保稅區,南面是金橋進出口加工區:
2010年前后,還是兩大產業區造富的巔峰階段。
當時世界500強中的近150家都在外高橋保稅區設立總部或分部;
金橋成立30年里,以浦東新區1/50的土地占比,貢獻了浦東新區1/4、上海1/15的工業經濟規模。
開玩笑地說,森蘭最大客戶是福建鋼材老板,實際上周邊大量的企業高管和外籍人士都是森蘭的地緣客戶。
森蘭用90㎡的兩房、130㎡的三房、210㎡的四房,以及面積更大的疊墅和頂復產品,成功抓住了這些高端購買力。
初始住戶的層次奠定好了,森蘭的圈層營銷也逐漸深入中產改善的心里,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的買房抉擇。
最后是森蘭的教育資源也是說服眾多家長買單的一大原因。
在森蘭出現之前,浦東想要學Q的家長要么買老破小,要么選浦東南部學校次一點的商品次新,或者預算充足的上聯洋/碧云。
森蘭國際社區有明珠小學,北面次新組團有六師附小,這配置在當時的浦東中外環之間足以橫著走了。
購買力多、競品少、環境好、戶型大,學校還不錯,森蘭過去的價值充分得到樓市肯定,房價直逼市區,成了浦東中產又一個營銷高地。
城市板塊的輪動發展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仁恒森蘭雅苑一期最新價格已經從11萬+跌回了8萬+,價格基本回到2020年:
小兩千萬理財4年半都不止掙20多萬,更不論這里還沒計算房貸利息,可見森蘭被捧得雖然很高,卻也走不出徐濱的行情。
雖然今天森蘭黨依然嘴硬,但架不住板塊潛力已經到頭了,森蘭的優勢壁壘正在被逐一擊破。
森蘭引以為傲的生態環境,在整個浦東來說已經不稀缺了。
張家浜楔形綠地、北蔡楔形綠地以及前灘南楔形綠地,都是主打環境為賣點的中產改善住宅。
張家浜云天湖公園
明白人都知道,楔形綠地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樓市偽概念,你可以說它是曾經被擱置發展的郊區,也可以說是城市戰略預留地。
森蘭綠地早前只是介于高行濱江的工廠與居民區之間的戰略留白地,經過外高橋集團整治成為森蘭綠地。
森蘭綠地能成功,純屬是因為開發早了旁人十幾年,假設放在今天的浦東,綠地完全不是什么新鮮玩意。
隨著“7090”政策放開,上海新房市場全面擁抱改善時代,森蘭的產品優勢也嚴重下滑。
之前江對岸的楊浦新房供應緊缺,不少楊浦改善都會看看森蘭的房子;
現在楊浦濱江房滿為患,不乏一些大戶型平層產品,森蘭已經失去了外援作用。
浦東內部也是如此,新楊思上園三房已經做到了166㎡帶3個衛生間,未來這樣的新房還會越來越多。
反觀森蘭國際社區成型后,外高橋集團就開始揮霍森蘭的品牌效應了。
高行萬安街老居民區的新房也叫森蘭,還有【森蘭海天名著】,不查百度地圖誰知道該盤和浦東機場在同一個板塊?
森蘭引以為傲的教育資源,隨著新開發板塊建成,也不再那么稀缺。
新楊思有九年一貫制學校規劃、張家浜有九年一貫制學校規劃,北蔡楔形綠地要建學校,前灘南也有小學初中的用地規劃,未來三林城中村舊改也規劃了教育用地......
不敢說未來全部能引入一、二梯隊的學校分校,但可以肯定這些花高價成片開發的新中產板塊給的資源不會太差,唐鎮的福山+建平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樣看來,還和動遷戶共用一個初中的森蘭國際社區,逼得森蘭業主紛紛自我安慰:
只有好的小學才能決定孩子一生;
動遷房都是租客,沒那么多要上初中的...
森蘭神話破滅背后,還有一層最本質的原因:
外高橋、金橋這浦東兩大產業巨星衰退,主流購買力不行了。
外高橋雖然也是自貿區,但論開放程度和潛力不如后起之秀的臨港。
今天一些人還在拿2013年外高橋保稅區升自貿區的光輝戰績說事,企圖穩住森蘭國際范的人設;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自貿區真的這么有用,那么今天的臨港應該賣8萬/㎡而不是3萬/㎡。
金橋的日子也不好過,想要大刀闊斧地舊改不現實,但已經跟不上時代的園區硬件配套確實滿足不了新興企業的需求。
2035規劃提出了建設金橋副中心,但除了兩座還沒建成的雙子塔高樓,副中心概念其實已經有些名存實亡。
去年年末金橋痛失大半個華為,雖然其實板塊內還有德國費斯托、艾默生、松下這些知名企業,但是大眾信心已經一落千丈,金橋元氣大傷。
森蘭這幾年自己也在打造商務區,雖然湖景環境做得不錯,但依然難逃高空置率;
網上告訴你森蘭美侖是迪卡儂大中華區總部,實際上為了去化很多被做成商住公寓出租出售。
房價不再節節攀升又失去產業光環,配置在被新生代板塊逐漸追趕,森蘭的一些短板難免又會讓人在意了。
論傳統地段,森蘭并不是什么好地方。
雖然地處中外環之間,但地理位置偏安浦東北部一角,十分閉塞。
過去森蘭僅有一條6號線穿過,能級之弱只有5號線能與之一戰;
未來森蘭雖然有21號線東靖路一個站點,但也沒有打通去往核心區的脈絡,能級也不算高。
從仁恒森蘭雅苑一期自駕到陸家嘴,如果不走浦西,花費時間和唐鎮的大名城紫金九號差不多。
森蘭北面的化工廠也是讓人談之色變的存在,本地人笑稱自己的白車在附近停一段時間都能熏上黃色包漿,空氣污染甚至能讓對岸的新江灣居民抱怨,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精研全市板塊 獨家賣房買房邏輯分析
私信免費咨詢更多板塊買房避坑建議
結語
如果把今天的森蘭當做一個居住板塊來看,且不論人氣如何,各項配置確實在不斷提升。
繼花園城之后,未來這里商業還將有印象城、森蘭綠地的大餅也兌現了95%,但這些利好的也只是森蘭原住民,很難成為拉動房價的理由。
樓市側森蘭隱藏了最終的王炸項目森蘭島,占地27萬方,一共有6塊地,內含5塊低容積率宅地,1塊社區商業用地,宅地容積率在0.4-0.7之間:
相傳未來將會打造260-500㎡的別墅產品,參考張家浜浦開摩登江南價格,定價很可能在15萬/㎡上下。
如果森蘭島主力價格段在4000萬以上,可能在樓市又將引起軒然大波。
目前浦西市區舊改豪宅項目扎堆,富豪們是會買單黃浦的大平層,還是風貌別墅,或者是森蘭的全新別墅不好定論。
但不論怎么說,森蘭島確實和森蘭的中產社區沒什么關系了;
就像云錦東方也沒能讓周邊的高層新盤全部同化成云錦東方的價格。
森蘭本身存在硬傷,現在中產社群的核心優勢下滑,面對競品分流,這幾年想嘗鮮森蘭國際社區的中產們,好自為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