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汽聯的批準文件在3月8日凌晨正式生效,F1圍場迎來了自2010年有新車隊加入以來,F1的版圖又加大規模繼續擴張。凱迪拉克車隊的入場,不僅終結了安德雷蒂項目長達兩年的拉鋸戰,更揭示了通用汽車在電動化浪潮下的戰略野心。
三年前,安德雷蒂以個人名義提交的參賽申請被F1官方以"缺乏技術深度"為由拒絕。而如今通用汽車的強勢入局,憑借的是一份價值47億美元的十年計劃:初期采用法拉利動力單元確保競爭力,同時在美國密歇根州建立動力總成研發中心,目標在2028年實現100%自研引擎。這種"先借雞生蛋,再自主孵化"的策略,恰與紅牛-本田的合作模式形成鏡像。
值得思考的是,安德雷蒂以顧問身份"曲線回歸",其政治智慧在圍場內引發熱議。正如F1總裁多梅尼卡利所言:"通用汽車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底特律百年汽車工業的技術沉淀"。這種產業背書,讓凱迪拉克車隊在銀石賽道的技術中心尚未落成時,就已獲得梅賽德斯級的風洞資源共享資格。
翻開凱迪拉克車隊的架構圖,會發現其運營模式堪稱"分裂式創新",一是在英國銀石,興建占地3.2萬平米的研發中心,匯聚前瑪魯西亞車隊核心成員,主攻空氣動力學與底盤設計。另外在美國沃倫,通用汽車全球技術中心內設立的"Performance Power Units"部門,200多名工程師正三班倒攻堅混動引擎。再者在墨西哥城,利用通用汽車當地工廠資源,組建復合材料與3D打印衛星車間。
這種多極布局雖能最大化利用全球資源,卻也暗藏危機。前哈斯技術總監羅伯·泰勒指出:"當英國團隊需要與美國動力部門同步數據時,6小時的時差會讓每日有效協作時間壓縮到3小時"。對此,車隊領隊格雷姆·洛登的解決方案是引入"虛擬現實作戰室"——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實現跨大洲實時協作,這項原本為NASA開發的技術,或將改寫F1車隊的管理范式。
隨著2026賽季F1正式車手席位增至22個,凱迪拉克的選人策略已成為圍場焦點,據內部消息透露,印地賽車明星科頓·赫塔被視為頭號目標,其背后是NBC環球傳媒的5000萬美元贊助意向。現役F1車手中佩雷茲與博塔斯進入候選名單,墨西哥車手與通用汽車本土市場的組合,能帶來雪佛蘭等品牌的聯合贊助。
當然,對中國F1車手來說同樣是極大的機遇,周冠宇在近期采訪中明確表示:"不會放棄任何席位的機會",其背后潛藏的上汽集團合作資源,或成關鍵籌碼。還有美國車手薩金特正通過IMSA賽事與凱迪拉克建立聯系,若能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證明實力,或能上演"復仇者歸來"的戲碼。
當國際汽聯主席蘇拉耶姆說出"歡迎中國廠商加入第12支車隊"時,圍場的目光悄然轉向東方。凱迪拉克的入場,客觀上為中國資本提供了模板。
在技術合作層面上,上汽集團已派出工程師團隊參與動力單元研發,重點攻關熱能回收系統。在車手培養方面,周冠宇的儲備車手身份,可通過凱迪拉克與法拉利的引擎合作關系實現"曲線救國"。在商業生態方面,蔚來EP9的紀錄驗證了中國電動超跑潛力,若以電池供應商身份切入F1,借鑒復制邁凱倫與戴爾的合作模式。
i凱迪拉克的F1冒險之路,本質上是一場關于全球化協作的極限實驗。當通用汽車將航天科技導入賽車研發,當周冠宇在米蘭與底特律之間尋找機會,當3D打印部件48小時內從墨西哥直送銀石——這項運動正在打破的不只是速度紀錄,更是工業文明的組織邊界。當2026賽季3月份開始的揭幕戰上,無論那輛披著鉆石切割涂裝的凱迪拉克F1賽車能否完賽,它引擎的轟鳴都將是汽車產業革命的最強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