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加密貨幣交易所與傳統金融業務做一個對比,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業務大致=證券交易所+金融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
加密貨幣交易所一手負責“證券發行”的核準——上幣審核;一邊開設合約、期權等各種代幣衍生服務,同時收取代幣交易的手續費。這樣“從頭吃到尾”的商業模式,在傳統金融領域是無法想象的。
2025年3月,幣安交易所因GoPlus(GPS)和MyShell(SHELL)兩個代幣的暴跌事件,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在發行證券類代幣的同時,卻完全脫離了所有的傳統金融監管,成為了全球金融領域最強悍的“法外狂徒”。
加密貨幣通過上幣機制,核準了大量代幣在其交易所交易,這些代幣本質上類似于傳統的“股票”。而GoPlus(GPS)和MyShell(SHELL)在幣安上線后出現持續暴跌,暴露了加密貨幣交易所在代幣審核和做市商監管上的漏洞。做市商Web3Port通過拉高拋售策略,套現數百萬美元,而幣安未能有效防范此類操縱行為。甚至可以說幣安可能與這些做市商的利益是深度捆綁的,只是此次引發市場“公憤”后,拿做市商出來“擋刀”。
幣安等加密貨幣交易所,長期以“無總部、無國界”的模式運營,脫離了全球各國的傳統金融監管。盡管近年來各大交易所在合規上投入不少努力,但加密貨幣的本質特征和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其強悍的“脫管性”。當前,只有美國這樣的實行“長臂管轄”的大國,有能力對其進行遠程管轄,如迫使幣安于2024年繳納了43億美元的“保護費”。
此前,幣安在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多國均受到警告或起訴。2024年,尼日利亞政府封鎖幣安網站,指控其通過加密貨幣交易操縱匯率。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雖然早就對幣安等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網站進行了封鎖,但是中國用戶仍然可以通過VPN等方式繼續使用這些交易所的服務,其對中國金融帶來的潛在風險,有增無減。
此前,有用戶指幣安在上幣過程中存在利益輸送和內幕交易。例如,項目方需支付數百萬美元的上幣押金,并提交大量代幣用于空投,這種不透明的費用結構損害了市場公平性。
而幣安的做市商機制同樣缺乏透明度,導致市場操縱頻發。GoPlus(GPS)事件中,做市商通過拉高拋售收割散戶,而幣安未能及時干預,暴露了其流動性管理缺陷。
幣安的“嚴選”標簽也因多次代幣暴跌事件受損,用戶對其上幣審核機制失去信心。近半年上線項目中,68%的代幣首周跌幅超40%,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
未來,加密貨幣交易所恐怕需要建立更嚴格的上幣審核機制,全面公開代幣經濟模型和做市商信息,避免利益輸送和市場操縱。同時,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確保代幣發行的透明性。更應加強對做市商的監管,建立流動性風險預警系統,防止拉高拋售等操縱行為。
此外,交易所還需繼續加大合規投入,與各國監管機構合作,獲取更多合法金融牌照。同時,可以考慮采用鏈上透明度工具(如持倉證明),實時監控代幣流動性和做市商行為,防止內幕交易和非法資金流動。還應設立用戶賠償基金,為因代幣暴跌或市場操縱受損的用戶提供補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