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工作報告,有幾個數據值得關注:5.5%的失業率,2%的通脹,4%的財政赤字率。
這幾年隨著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導致失業率陡然走高,2019年的失業率大概是3.6%,到了2024年12月,攀升到5.1%,這個數字按說不算低了,出臺更多政策想辦法緩解失業率,而且幾年退休的人數高于就應屆畢業生一千萬,按道理2025年的失業率目標會降低,但是今年的控制目標提高了0.4個百分點,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僅僅只是在70年代末期才有這么高的失業率。
失業率走高一般會被認作經濟悲觀的展望, 可是今年定下的GDP增長目標是5%,這說明我們對經濟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
2%的通脹控制目標,差不多回到了疫情之前,要把物價提升在這里,還是控制在這里,是截然不同的,穩定在這里的意思是擺脫通縮,溫和增長,控制在這里的意思是預計今年全球大通脹,要控制國內物價漲幅過快。
4%的赤字率就是要加大政府投資,按道理來說赤字率從3%提高到4%,失業率應該降低,但是今年的失業率目標反而是提高0.4個百分
點。
這幾個數字并不矛盾,而是在為今年美國的崩盤做準備。
2月份達利歐接受采訪的時候說現在全世界面臨一場比1971年美元脫鉤黃金更猛烈的歷史性時刻,他認為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將要遭受巨大債務的沖擊。他說了很多,篇幅比較長,核心思想美國債務問題已經把美國逼到了墻角,美債已經找不到足夠多的買家,以往借新還舊的循環模式已經無法進行,最終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美聯儲下場印鈔買入美債。
美國國債買家不足,會促使美債收益率上升,造成美國財政部更加沉重的負擔,同時高利率會嚴重打擊美國經濟,隨后就是美元大幅貶值,投資者拋售美元資產,美元不僅對主要貨幣下跌,更重要的是對黃金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失控。說直白一點就是黃金和大宗商品價格會暴漲,這一點也是我這幾年反復和大家說的大方向之一,我就是震驚達利歐居然現在才理解這個邏輯。
貨幣貶值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脹,又會導致美聯儲繼續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高利率繼續打擊經濟活動,導致經濟冷卻,供給變少,通脹繼續走高,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為了應付這種危機,美國政府可能會利用某些借口沒收國外機構持有的美國債券,這些措施會對全球政府信用產生嚴重沖擊,引發全球系統性風險,他說的這個事其實意義不大,不如通脹來得好。
達利歐這個判斷其實沒有錯,不過隨后他又說這些預測在現在看來只是風險,還沒有發生,他建議投資者關注美國國債狀況,一旦出現國債發行困難,倒逼美聯儲不得不進場印鈔買入國債,那就是風險臨近,特別是貨幣寬松狀況下利率依然走高,那就麻煩了。這一點也是我這兩年反復和大家說的,就是美聯儲不管加息還是降息,美債收益率都在震蕩走高,這其實就說明美債已經沒人要了,達利歐這兩年忽略了這一點,反而說關注未來,其實他說的未來早就已經來了。
我真的不理解為什么達利歐在這個市場幾十年,居然到現在才認識到債務危機的嚴峻性,這說明美國精英階層對即將面臨的巨大危機還沒有形成共識,這才是美國最致命的問題。
他給出的辦法是將美國財政赤字降低到GDP的3%就可以解決,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可以逐步緩解美國的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又可以重復恢復活力。然后他用90年代克林頓的財政改革措施來類比現在的情況,讓特朗普學習克林頓。
他說讓現在的美國政府學習克林頓時期的經濟改革措施,這一點同樣暴露了美國精英的認知水平很低。
90年代初的美國,是世界霸主,外無強敵,內能造血,這就好比一個20歲的小伙子得了大病,緩一緩沒什么問題。蘇聯解體的巨大紅利,足以支撐克林頓做任何的改革,而且當時美國的債務遠沒有現在這么龐大,1992年美國債務占GDP的比重只有61%,而現在是122%。當年美國制造業占GDP的比重高達23%,現在只有10.7%。
也就是說現在的美國和克林頓時期的美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只是用了同一個名字而已,現在特朗普怎么學習克林頓呢,這不就好比讓光緒學習康熙嗎?
現在美國的問題,美國自己認識不足,但是中國洞若觀火,這就有點類似甲午戰爭時期,對清朝的實力,日本人比清政府看的更清楚。
最近美股持續大跌,昨晚納斯達克甚至一度跌了5個點,特斯拉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腰斬,英偉達春節到現在也跌了3成,對于這種暴跌,很多歐美機構說是因為特朗普加關稅造成的,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現在傻子都知道是因為美股科技泡沫破滅導致的,可是那些尸位素餐,衣著光鮮的家伙還把矛頭指向關稅。
按照道理,加關稅會導致美元上漲,但是看看現在的美元指數,這種下跌明明就是有大資金在持續的撤離。難道美國主動打貿易戰就是為了讓資金離開美國嗎?這解釋不通的。
對于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嚴峻的狀況,特朗普看起來非常恬淡,周末他在福克斯的采訪中說道:“ 會有一個過渡期,因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大。我們正在把財富帶回美國。這是件大事。我要做的是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你無法真正地觀察到股市情況。”
隨后他還稱贊了我們:“ 可能會有一點混亂,我們要做的是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不能真的看股市,如果你看看中國,他們有100年的視角,而我們是以季度為單位的,我們不能這么做。 ”
其實這個話還是顯示了特朗普對目前世界局勢和美國現狀的不了解,他的團隊只看到了中國的表面,根本沒有看到中國改革的艱難歷程。
我們這幾年進行經濟改革,從房地產,銀行信貸體系,股市,科技制度調整,甚至教育制度改革,都是建立在前面十年不斷的人事調整基礎之上的。
沒有前面十幾年的反腐,沒有軍隊改革,沒有人事調整,沒有決策制度的改革,沒有這十年形成的思想共識,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和房地產的托底,如果沒有前面的改革,那房地產泡沫破滅會把所有人都炸死,這是西方那些投行一直說中國不敢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原因,也是以許家印為代表的一眾房地產企業老板在2016年以后還在加杠桿的原因,他們相信中國會繼續大放水解決地方債的原因,所以上杠桿買資產,等大放水之后資產價格暴漲,而債務被稀釋。所以他們不聽勸,最終暴雷,這是咎由自取。
現在我們刺破泡沫了,沒有放水,很多人生活受到影響,但是整個國家科技大踏步向前,貿易順差急速擴大,中國出海成井噴之勢,這些利好會在后面成為房地產反彈的內生動力。
中國房地產泡沫被刺破了,輪到美國資本市場泡沫破滅了,特朗普現在要美國學習中國的長期規劃,那華爾街應該反問一下特朗普,美國做好了中國改革前的各種準備工作沒有?
美軍是否支持改革?
美國的政務系統是否配合改革?
美國的資本市場在改革之下是否會爆發系統性風險?
美國銀行業的大量貸款和衍生品在經濟衰退期連環暴雷怎么應對?
馬斯克想要審查美國國防部,現在沒有聲音了,裁減公務員,阻力很大,連這都無法做到,后面的改革更加無法推進,也就是說特朗普要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迎接經濟危機的到來。
現在美股泡沫破了,前幾年支持美股持續上漲的科技企業節節敗退,系統性風險即將爆發,連鎖拋售已經開始,上次美股熔斷五年之后,美股又可能會見到熔斷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要美國資本市場忍受陣痛期,誰能接受?
這可不是陣痛,不是拿手術刀做手術,而是用利斧斫人,美國的金融體系極度脆弱,根本不可能抗住這種打擊。
A股不是中國人的全部,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希望還在。但是美股就是美國的全部,東隅已逝桑榆也無,面對的就是萬古黑夜, 這是中美截然不同的差別。
現在是中國已經做好了美國崩盤的準備,但是美國自己沒有做好準備,真是可笑。
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失血,美股的下跌還會更進一步,就算短期企穩,也沒辦法改變下跌的趨勢,因為現在找不到接盤者,靠但斌這類永遠唱多美國的中國投資者去維持英偉達等一眾美國科技企業的股價,就是杯水車薪,這是上十萬億美元規模的拋壓,除了美聯儲親自下場,沒有人任何力量能抵抗。
現在跌的最狠的是科技公司,隨后就會輪到金融機構,隨著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商業地產隨時暴雷,還有信貸壞賬比例大幅走高,大量的資產拋售壓力會迫使美國銀行業開啟大規模的破產潮,到時候就不是一兩個硅谷銀行,肯定會有世界級的大銀行倒閉,所以巴菲特提前幾個月賣出美國銀行的股票。
金融機構如果出事,美聯儲就必須下場,因為很多金融機構是美債的做市商和買家,金融機構大面積出問題,美債也會崩盤,到時候想救也沒有辦法。
對于這些情況,特朗普的反應現在看來是比較遲鈍的,美國的金融體系非常復雜,涉及大量的衍生品,規模過于龐大,而監管又被多次放松,前段時間美聯儲要對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都無法進行,可見那些機構的問題有多嚴重。
現在沒有人能說清楚規模究竟有多大,暴雷的臨界點究竟是哪里,這一點和中國真的是完全不同,中國的金融監管和美國完全就不是一個水平,而特朗普想學習我們的長期規劃,改革美國經濟,這會讓美國徹底崩盤的。
這幾天美股大跌,美元大跌,人民幣大漲,大量資金頂著美國加關稅的利好逃離美國,抄底中國。
我們真的需要快點把中國資產價格拉起來,不要讓外資買入的價格太低,不要害怕美股的暴跌會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以前美股大跌我們也會大跌,一損俱損。
但是未來,大量資金從美國跑到中國,這是一個此長彼消的邏輯,我們還繼續保持資產價格在低位,給外資抄底機會,這是對國家砥礪幾十年勞動成果的賤賣,是對人民的虧欠,是對未來的不負責。
敵人已經潰敗,此時不乘勝追擊,更待何時,中國資本市場如果此時拉起來,成為全世界資本新的標桿,新的蓄水池,就會導致美國市場繼續失血,美元繼續下跌,美國經濟衰退更加嚴重,這是事半功倍的進攻,科技金融雙出擊,霸業必成。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