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萬農民過上好日子,比百萬年薪更有價值!”2011年,耶魯畢業生秦玥飛,毅然拒絕美國企業拋出的百萬年薪橄欖枝,回到了貧困的賀家山村......
2011年,26歲的秦玥飛取得了耶魯大學政治、經濟雙學位。
年少時的秦玥飛,親身體會過農村的貧困與教育資源的匱乏。
為了讓更多孩子不必經歷他童年時的掙扎,他在畢業后選擇了一條讓旁人難以理解的路——
拒絕美國企業拋出的百萬年薪橄欖枝,回國擔任湖南省衡山縣賀家山村的大學生村官,月薪只有1450元。
1985年,秦玥飛出生于重慶農村,父母為供他讀書舉家遷至北京,擠在狹小的出租屋中。
盡管生活拮據,他仍然憑借努力考入了重慶南開中學,并以托福滿分和全額獎學金進入耶魯大學,成為當年中國大陸僅有的兩名耶魯錄取生之一。
留學期間,他主修政治經濟學,熟練掌握英語、俄語和法語,擔任耶魯中國學生會主席,甚至組建搖滾樂隊,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這段經歷并未讓他忘記初心,他想要在學成后回國服務基層的想法,從未改變過。
然而初到賀家山村,現實就先給了秦玥飛一記重擊。
他的宿舍是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瓦房,屋頂漏雨,蚊蟲肆虐。
村民對他的“洋派習慣”充滿質疑:每天洗澡被批“浪費水”,穿襯衫被嫌“不像干活的”。
為融入村民,他換上了解放鞋、舊衣褲,學會抽煙,甚至將煙別在耳后模仿村民的樣子。
漸漸地,秦玥飛和村民們熟悉起來,大家都叫他“耶魯哥”,經常找他幫忙修電器,或是輔導孩子功課。
真正讓他贏得村民信任的,是他為村子解決的實際問題。
賀家山村的水渠年久失修,干旱時農田顆粒無收。
秦玥飛脫下膠鞋,穿上西裝,奔走北京、上海拉贊助,最終籌得15萬元修好了水渠。
2012年湖南大旱,這條水渠保住了全村300畝稻田的收成。
此后,他又為村里修建養老院,引入電腦和網絡教室,硬化泥濘道路,甚至自掏腰包墊付路費,靠每月1450元的工資攢下了1萬多元投入公益。
2013年,秦玥飛因事跡突出被評為“最美村官”和“感動中國人物”,但他并未止步。
2014年村官任期結束后,他拒絕升遷,主動調往更貧困的白云村。
當地村民以傳統方式榨取山茶油,利潤微薄。
他引入深加工技術,成立合作社,將山茶油售價從每斤50元提升至120元,并開發衍生產品,一年為村子創收12萬元。
2015年,他發起“黑土麥田”公益項目,吸引了30多名國內外名校畢業生加入鄉村建設。
通過直播帶貨、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他們幫助多個村莊實現年盈利超百萬元,甚至吸引800萬元投資。
秦玥飛的成就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犧牲。
駐村期間,他只回過兩次家,還因長期勞累患上了胃病。
他年近四十仍未婚,坦言“無心成家,怕耽誤對方”。
村民們的回報質樸而真摯,有人給他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有人為他縫補破舊的解放鞋。
2012年,秦玥飛以85%的得票率,當選衡山縣人大代表。
截至2025年,秦玥飛已扎根鄉村14年。
他不再擔任村官,但仍在基層推動鄉村振興,近年致力于將閑置農房改造為民宿,發展生態旅游。
盡管榮譽加身,他卻始終低調。
多年來,總有人質疑他擁有這么好的學歷和能力,為什么不去賺大錢?
但秦玥飛卻說:“如果追求個人財富,我早就可以離開。但讓千萬農民過上好日子,比百萬年薪更有價值!”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耶魯哥”秦玥飛:我為什么愿意做中國“村官”?》
人民網《“耶魯”村官秦玥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