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人人期待,因而,圍繞長壽,誕生了營養、健身、醫療、保健、心理等諸多產業。
當我探視看望了我的小學語文老師,已86歲高齡的劉竹英后,發現長壽竟如此簡單,她86歲了,還健步如飛,耳聰目明,忙進忙出,沒有一點老態倦意之色。
我母親叫曾素琴,母親只有一個姐姐,叫曾素娥,因爺爺曾祥太只有兩個女兒,我母親算是招上門女婿,因此,我們兄妹四個,都叫外公為爺爺,外祖母為婆婆。
爺爺最小弟弟叫曾祥超,劉竹英是曾幺媳婦。因此,劉竹英,便成了我的幺婆婆。
么婆婆劉竹英
幺婆婆是我小學三、四、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現隨叔子曾勇,定居在宜昌市點軍區維多利亞港灣社區。
2025年2月16日上午,星期天。我約上老伴,來到維多利亞港灣社區去看望幺婆婆劉竹英。
走進院子,只見幺婆婆正在水池子邊洗白菜。我對著幺婆婆忙碌的背影,叫了聲:“幺婆婆新年好!”
聲音不大,聽到叫聲,滿頭斑白發絲的幺婆婆扭頭看到我們,丟下手里的白菜,笑容滿面,說:“躍進來啦!快坐。”
我出生于1958年,取名劉躍進,總有同學與我開玩笑,故意把劉躍進,讀成“流月經”,讀三年級時,我便自己做主改了名字。
幺婆婆談笑風生
見我與老伴到來,幺婆婆快步走進我們,麻利地搬過三把藤椅,又端來一盤椪柑。走路腿腳生風,精神狀態比我們都好。
她告訴我們,她每天除打理自己的日常衣食住行外,還幫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利用坎邊地角,種了白菜、瓜果,差不多可滿足一家人食用。
幺婆婆帶我們看了她的勞動成果,又帶我們到長江邊看風景。
這時,才發現,幺婆婆所居住的維多利亞港灣社區,就是數十年前的朱市街,卷橋河的出口處。
對面,是宜昌中心城區的高樓大廈,初春的長江,綠如翡翠,左前方,是宜昌至喜長江大橋。
我與老伴在這大江大城的背景中,與幺婆婆合影留念,想沾點長壽的榮光。
認識幺婆婆,是1966年初秋,我從長陽鴨子口公社長灘大隊曾祥太爺爺家,來到都鎮灣區古坪公社,隨媽媽讀書,學校是古坪小學,我當時讀3年級,媽媽告訴我,上語文課的女老師劉竹英,是我幺婆婆。
我與壽星合影
老伴與幺婆合影
我當時雖只有8歲多,聽到這個消息,非常自豪得意。
那時,幺婆婆還只有20多歲,幺爺爺曾祥超,是華師大學畢業,在長陽縣商業局工作。他是曾家的老幺(老四),我爺爺是老大,他們兄弟間年齡相差了一輩人。因此,幺婆婆比我媽媽曾素琴還小兩歲。
幺婆婆意氣風發,留著“江姐”式的短發,五官端莊,走路驕健生風,但平時一臉嚴肅,學生們都怕她三分。
有了幺婆婆這層關系,我每次上語文課,都格外開心認真。有時,放學后,她還留我們兄妹吃點好的,特別開心,也很“占勢”。
當年,正值文革,爸爸劉定煥任都鎮灣區副書記,已打成“走資派”。擔心我們兄妹四人安全,便將我們兄妹四人,都集中到最偏僻的大山深處一一古坪小學讀書。
如果說有幺婆婆教語文,讓我驕傲得意,學語文認真,但也有缺陷,就是出現了語文偏科,語文成績較好,算術則只能勉強及格。
讓我對幺婆婆產生崇拜的,則是一件小事:我們班上有個男同學叫田勝成,生得人高馬大,高出我們其他男生一個頭,且很壯實。
為顯示他有力,田勝成拿起堆在操場邊的幾塊瓦片,一掌下去,幾個瓦片斷成數塊。男同學都愛出風頭,比力氣,大家也跟著有樣學樣,用手掌打瓦片。
一堆好好的瓦片,都被我們砸得七零八碎。這件事被班主任劉竹英老師知道了,擒賊先擒王,她叫住田勝成,要他承認錯誤,但田勝成很頑皮,不僅不認錯,還準備一跑了之。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幺婆婆風一般沖上前,攔腰將田勝成抱起,快步扛進了辦公室,罰田勝成站墻根。田勝成則像一只斗敗的公雞,狼狽不堪。幺婆婆這一行動,把我們同學都看傻了。
從此,我覺得劉竹英幺婆婆是最猛老師,特別崇拜。在古坪小學,我還跟著幺婆婆等老師,學會了紅小兵拳,學會了打背包、打綁腿,在讀5年級時,我還當上了紅小兵連長(相當學生會主席)。
我五年級剛讀完,古坪小學便升為中小學,辦起了初中。我在古坪中小學讀了半年初中,1970年夏,因我父母工作調動,我便轉學來到榔坪區樂元公社響潭元中小學。從此,便有多年沒見到幺婆婆。
直到1984年,我的女兒滿周歲后。為了方便我父母幫助接送女兒上幼兒園,便把孩子送到父母住房附近的縣商業幼兒園。
沒料,幺婆婆也調到了縣商業幼兒園工作。幸虧有幺婆婆關照,我的一歲多一點的女兒,年齡小膽子也較小,常常將尿拉在褲子里,全靠幺婆婆幫助換衣服。
當年,我正在長陽縣公安局工作,后又到縣電臺、宣傳部工作。1995年2月,調入宜昌城區某紙媒體工作。離開了長陽,我與幺婆婆見面的次數就更少了。
轉眼間,幺婆婆劉竹英80歲了。在她生日這天,她在長陽舉行家庭音樂會,沒想到,80歲的幺婆婆談笑風生,比我們剛退休的人還要健朗。一直想討教她的長壽之道。
幺婆婆的兒子曾勇,是個大孝子,也是一個成功企業家,他把企業辦到了貴州,成為長陽曾氏家族的大能人。
幺爺爺去世后,曾勇叔帶著幺婆婆游玩了東南亞、北歐、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周游了全國近百個著名景區。幺婆婆很趕時髦,她學會了用手機拍照片,拍抖音,玩起手機來,不遜年輕人。
前兩年,曾勇叔子在宜昌城區長江邊維多利亞港灣社區買了房子,一直想去看看,因我與老伴自駕游東游西逛,直到2025年2月16日,才前往探視幺婆婆。
我與老伴向幺婆婆討教她的長壽心得。我與老伴坐在室外露天吊架椅上,幺婆婆則搬來一把椅子,坐在我們對面,打開了話匣子。
她的講述,讓我幾乎驚掉了下巴。幺婆婆在40年前,即她46歲時,因背脊骨增生,痛不欲生,已差不多癱瘓了。
幺婆婆年輕時是運動健將,打藍球不是中峰就是后衛,參加工作后,教語文也兼教體育,平時,體育運動都也少不了她。
古坪小學,是長陽最偏僻的小學。當年沒有公路,從都鎮灣區到古坪公社,有60華里,要翻三座大山。縣里要選擇一位身體健康的老師到古坪小學任教,相中了幺婆婆,幺婆婆便被分配到了古坪小學。她在這里呆了7年
后來,她又到鴨子口鄉靜安小學等地教書。由于劇烈體育運動,多次拉傷背脊,沒料,在46歲下年,病痛突發,人只能卷曲著,一動,背部就如刀刺樣疼痛。
幺爺爺曾祥超,認為幺婆婆喊身上痛是裝病的,她在運動場上這么風風火火的人,怎么可能會有背脊痛呢,這讓幺婆婆哭笑不得。
眼見就要癱瘓,幺婆婆感覺生命將要終結,但心又不甘,便給遠在河南新鄉當軍醫的三爺爺曾祥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自己的病情。
三爺爺曾祥龍收到信,感到事情很嚴重,如果不馬上手術,要么癱瘓,要么性命難保。并要幺爺爺趕快送幺婆婆去河南新鄉軍醫院做手術。
當年,幺婆婆工資每月還只有17元一個月,幺爺爺的工資也只有50多元一月,根本沒有錢買零食和上館子。
在到達軍醫院不遠處,一陣大風吹來,將一個悼亡人的花圈砸到了幺婆婆的頭頂上。幺婆婆心里一驚,莫不是閻王爺要接我過去,在給我暗示?
在軍醫院院內,有人曬花生。幺婆婆心想,做了手術,要是臥床兩個月,怕到時候會挨餓,反正要死的人,顧不了那么多,她背著幺爺爺偷偷買了5斤花生,病床頭小木拒抽屜里。
當年,在機關單位有個工作不容易,手術后的第五天,幺爺爺請假時間到了,便回到了湖北長陽。軍醫院也沒有專門護工,幺婆婆上廁所、吃飯成了最大難題。
病房沒有廁所,要上一層樓梯,吃飯更是不方便。每上一次廁所,都要扶墻一步一個多小時,有一次還差點摔倒。好在恢復得快,10天后,就能直起身了。
餓了,她就吃幾顆花生,抽屜里5斤花生,成了幺婆婆延續生命的救命主要食物。
二個月后,幺婆婆出院回到長陽。在距商業局住宿樓不遠外,又一次被悼亡人的花圈擊中。
已是臘月,天氣非常寒冷。幺爺爺見幺婆婆回家,馬上發了一盆白炭火,并關好門窗。
約過了約一個小時,幺婆婆突然覺得十分難受,心口悶得慌,有像掉氣的感覺,馬上喊:“祥超,快把門打開,我胸口氣逼得厲害!”
幺爺爺馬上站起身,剛打開房門,便倒地昏迷了。原來,是白炭火中毒了。門打開約半小時后,幺婆婆才緩過勁來,并把昏迷在地的幺爺爺弄上床。
兩個多月時間,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讓幺婆婆完全看淡了生死,看淡了功名利祿,心情豁然開朗。
從此,心態平和,也不再做超強度體育運動,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兒,閑時,看手機玩抖音打發時光。
幺婆婆說:“長壽其實很簡單,保持快樂的好心態,不生氣,不爭論,不攀比,把家務勞動、散步當運動,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開心過好每一天,僅此而已!”
(文中圖片,均為湖北宜昌怪奇公社劉洪進、張大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