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騎摩托車、夢想當個賽車手的追風少年——馬來西亞華人劉祥通,喜歡風馳電掣的感覺,卻“誤闖”空調行業。近三十年的職業生涯,用斑白的兩鬢寫下了空調人生上半場的精彩。
1989 年,馬來西亞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和經濟騰飛的階段,經濟增長強勁,出口導向型產業快速崛起。這一年,馬來西亞GDP 增長率達到8.8%,接近1990 年代的“亞洲四小虎”增長水平。
工業化加速,提振電子、電器、紡織品、橡膠制品、汽車組裝等產業迅速崛起。
這一時期的年輕人在服務業以及工業領域的就業機會顯著增多。時年22歲的華人劉祥通懵懂的進入了空調行業。對于這個年輕人來說,“誤闖”空調行業并非他的本意。
八十年代在馬來西亞華人圈盛行的香港電影《英雄本色》《笑傲江湖》《警察故事》是劉祥通的最愛之一。他夢想如同電影中的主角,灑脫、無拘無束。
現實,很快將他在虛擬的世界拉回來。他需要掙錢養活自己,也需要分擔家里的經濟負擔。
沒有夢想卻選擇了在空調行業賽道堅持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劉祥通繼承著華人的傳統,本著學一門手藝好養家的理念,先后從事過汽車噴漆、家居裝修、鋁業的工作。
生性好動、性格外向的劉祥通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于工作環境還有一些挑剔。
汽車噴漆工作,污染較大。有一種沁入心肺、空氣中似乎都彌漫顆粒的感覺。
此后,他先后輾轉于家居裝修、鋁業的工作,但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其實,那個時候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希望每天工作在外面不受約束。我喜歡每天接觸不同的人,我不想做等客的工作,而是希望上門找客。那種挑戰會讓你有成功的快感,當然,還有在失敗中接受教訓的頓挫感。”
劉祥通回憶起多年前工作的選擇時,輕描淡寫。對于劉祥通而言,他遵循內心的選擇,勇于選擇“找客”模式的工作,這種挑戰既是不安于現狀、也是年輕人該有的志存高遠,自我挑戰的體現。
偶然的機會,劉祥通進入了空調修理行業。相比于上述劉祥通先后從事過的三種職業,空調維修工作環境更舒適,成就感更高一些。但仍然是“等客”方式,距離他想要的上門“找客”還有一些距離。
按照劉祥通基本的判斷,空調行業未來的市場會更大。隨著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對空調和制冷行業的刺激會更明顯。因此,“誤闖”空調賽道的初期,以空調維修學徒的身份進入這個行業,他也想磨煉一下自己的心性。讓自己靜下來,在這個行業仔細學習,他要從空調制冷行業的原理一點一滴做起。
“我那時候沒有夢想,唯一想的就是找到可以學一門手藝的工作,工作環境相對好一些,而且可以經常外出與人打交道。如果說最喜歡的行業,我肯定首選摩托車。年輕的時候騎摩托車兜風,那種感覺很爽。但家里人認為從事摩托車這個行業,前景可能達不到預期。在兜兜轉轉一圈以后,從空調維修開始,我告訴自己,可以沒有夢想但需要堅持。”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份36年的堅持讓他在空調領域小有斬獲。1990年,凝聚著他堅持與專注、讓很多人記得住的(馬來西亞)制冷方案有限公司正式誕生。
從維修到零售他找到了最佳窗口期
1995年,是劉祥通人生的轉折點。
這一年,他從空調維修增加了空調銷售。一方面是劉祥通有過硬的空調維修技術,又樂于助人,很多熟客始終與其保持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客戶建議劉祥通邊做維修邊做銷售。
客戶需求倒逼之下,劉祥通在空調賽道開辟了銷售通路。左手維修,右手銷售,這是劉在空調行業起始階段的“核心技術”。
從維修空調到銷售空調,劉祥通更加如魚得水。一直以來,他希望自己有可以每天外出找客戶的業務,這讓他徹底釋放了“社牛”的天性。
為什么有客戶提議劉祥通嘗試銷售空調?這與當時空調行業整體現狀有關。
1995年,馬來西亞空調銷量持續增長,但銷量與服務不相適應。由于技術人員匱乏、用戶體驗差、技術不成熟、服務不規范、零部件存在假冒偽劣、空調制冷劑本身存在問題、維修費用不透明等各種現象,是用戶對空調售后詬病最多的。
劉祥通打造的(馬來西亞)制冷方案有限公司,主打服務專業、有較強的執行力、價格公道合理,從而積累了很多的用戶。這種底蘊,為其銷售空調奠定了基礎,也為劉找到了銷售空調的最佳窗口期。
這一年,劉祥通開始通過種關系找到供應商,說服別人,讓自己代理空調銷售。當時門店的用途,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來銷售,一部分用來維修,正式掀開了劉祥通進入空調銷售的第一頁。
新零售之下B2B業務尋找新增長曲線
(馬來西亞)制冷方案有限公司主要聚焦于B2B業務,主要銷售類別為商用制冷設備,以及寫字樓宇需要的壁掛機。
1997年劉祥通開設了第一家銷售門店,徹底將維修與銷售進行了區隔。
“隨著業務的增長,銷售與維修必須要分離。維修的環境相對要差一些,當用戶想要采購時,看到維修和銷售在一起,會影響用戶體驗。”劉祥通說。
然而宏觀經濟以及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給劉祥通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始于泰國,波及亞洲,馬來西亞未能幸免。1997年7月前,1美元≈2.5林吉特,1998年初貶值至1美元≈4.88林吉特,導致進口成本飆升。
馬來西亞政府迅速調整政策,激勵外貿出口提速。基于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電子元件的重要生產基地,貨幣貶值使這類產品價格優勢凸顯,出口訂單增加。
與此同時,棕櫚油、橡膠、石油等資源類產品因美元計價收入上升,推動出口額增長。
數據顯示,馬來西亞貿易順差從1996年的80億美元擴大至1997年的150億美元,表明外貿業務有強大的韌性。
作為時代的一粒塵埃,劉祥通在時代的洪流中主動出擊,在危機中尋求商機。他主動拜訪客戶了解需求,提升售后服務速度和效率。即便是1997年整體較悲觀的情況下,劉祥通第一年設立的門店營收達到400萬令吉。這份成績單背后,只有一個空調品牌成為劉祥通的強力支撐,這也說明劉祥通強大的銷售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印證了劉祥通在空調行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無論是市場、服務還是客戶關系,都成為(馬來西亞)制冷方案有限公司的“殺手锏”。
從1997年至2024年底,(馬來西亞)制冷方案有限公司擁有4家連鎖店,主要銷售日本、中國和韓國冷氣設備。
實際上,如今的劉祥通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一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包括B2B在內的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電子商務有價格優勢,但服務短板影響了用戶體驗,因此,劉祥通面對電子商務的沖擊,守緊服務底線。
二是行業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被壓縮。今天的馬來西亞商用制冷設備,中日韓的比拼正在加速。在增長空間有限、品牌眾多的背景下,整體行業的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
和過往相比,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劉祥通都安然度過危機。過去的營商環境雖然同樣辛苦,但和現在相比,今天的營商環境壓力更大。
劉祥通正在尋找新的增長曲線。他依然堅守“找客”的商業模式,他想用速度、服務、好產品成為新增長曲線的秘密武器。
這個曾經騎摩托車的追風少年,如今正在迎風而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