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鑫晨利用互聯網思維,為民樂村207個小果園建立了首個數字化種植信息庫,統一對接采購商,幫助農戶解決“好產品賣不上價”的難題。通過直播帶貨和短視頻營銷,創下兩周賣出10萬斤獼猴桃、單季銷售額超30萬的成績,更讓民樂村耙耙柑登上B站熱門,吸引百萬網友關注鄉村。
湯鑫晨積極對接四川省頭部專家,與四川省供銷社聯合成立了四川首個數字供銷示范點——天府數字供銷合作示范基地,推動農業標準化種植和全鏈路降本增效。
在200畝果園中,引入極飛無人車、AI分選機等黑科技,探索智慧農業新范式,將果園改造成“面向無人化機械”的標準化農場。
湯鑫晨還計劃打造3000平米生態果蔬園,推廣無土栽培技術,并效仿浙江安吉模式搭建“數字游民基地”,引入100個來自不同行業的優秀年輕人返鄉創業。
“將鄉村的問題匯集起來,將解決問題的人也匯集起來,那么,一種提供鄉村解決方案的全新機制便會實現。”
——湯鑫晨
袁紅超力排眾議推動有機種植,禁用除草劑和化肥,堅持人工除草和生物農藥,最終讓邛崍獼猴桃獲得歐盟GAP認證,成功出口歐洲。
袁紅超始終堅持遵循“全域智慧倉儲”的理念,構建“種植+冷鏈+品牌”模式,建成6500㎡智慧倉儲中心,引入國內頂尖分選線,年周轉獼猴桃4000噸。2024年,總銷售額突破5800萬元。
袁紅超通過“租賃+分紅”模式,幫扶100余戶困難群眾年均增收千元,帶動村集體年增收3萬元。
徐瑞杰大學期間便展露創業天賦,承包土地養雞積累經驗,2016年借力阿里巴巴平臺將邛崍柑橘首次銷往土耳其,開啟“互聯網+農業”的探索之路。他敏銳捕捉家鄉柑橘“品牌缺失”的痛點,運用“奇耙”品牌,通過“線上電商+線下商超”雙軌模式,打通全國銷售網絡。
2017年成立成都市山依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搭建2000㎡保鮮庫和分揀中心,2020年注冊“源崍”商標,引入生態養殖項目,形成多元化經營格局。
2020年,成立成都市杰瑞佳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注冊“杰果佳”商標;
2024年,公司年銷售額突破9000余萬元,產品遠銷北美、東南亞等地;
2024年,他成立四川源崍農業公司,投資修建13000㎡廠房、萬噸級保鮮庫和現代化廠房,建成后預計年流通水果3萬噸,銷售額達3億元。
“個人富了,當然好;鄉親們富了,就更好。”
——徐瑞杰
徐瑞杰始終銘記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恩情,將回饋社會視為使命。他每年為周邊提供800個零工崗位,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聯合農戶銷售柑橘、獼猴桃超10000噸,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他還帶動12名大學生、3名退伍軍人和2名殘疾人創業,并積極助銷九寨溝地震滯銷脆紅李,資助15名貧困學生。從“被照亮”到“成為光”,他以鄉村振興為己任,用青春書寫了新時代新農人的責任與擔當。
從數字賦能的田野實驗
到全產業鏈的共富實踐
邛崍新農人正以
創新為犁、以鄉情為種
在鄉村振興的沃野上播撒希望
用新時代的“耕讀精神”
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精彩答卷
來源 | 看見邛崍 邛崍市農業農村局
編輯 | 白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