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年報的時間。
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很多向來表現不錯的科技公司,都出現了集體“失速”。
比如中興通訊,以收入同比下降2.38%,凈利潤同比下降9.66%的“雙降”成績,結束了連續6年的快速增長。
比如思特奇,2024年由盈轉虧,從去年的盈利2202.17萬元,變成預計將虧損4500萬元至6500萬元。
比如亞信科技(01675.HK),2024年的營業收入也同比下降了15.8%。
這些企業的業績動蕩背后,都有同一個關鍵病因:三大運營商正在收緊錢袋子。
外部環境復雜,形勢動蕩;5G進入成熟期以后,投資需求降低;運營商發展重心轉向算網和AI。這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結果就是:
2024年,三大運營商資本支出僅3340億,同比下降5.4%,其中5G投資下降超過了20%。
最終我們看到,運營商生意多的公司,這一年的日子都不好過。
不過,環境的變化同樣也是進化的推動力。5G基建退潮在暴露出依賴運營商訂單的商業脆弱性同時,也進一步倒逼了各家公司的創新變革。
這些財報也如同一面鏡子,真實映照了寒潮之下,它們迎戰逆境的堅韌與蛻變。
比如亞信科技。
正如亞信科技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高念書所說,“真正的戰略定力,是在風暴眼中校準航向的能力”。
面對收入下滑的艱巨挑戰,亞信科技展現出了驚人的進化能力,以堅決的姿態和迅捷的行動,完成了面向新趨勢的關鍵轉身。
【逆勢突圍:亞信科技的“反脆弱”密碼】
亞信科技2024年的財報中,有三個關鍵數據。
一個是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8%。
一個是凈利潤,同比增長7.8%——相比去年的6.5%,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另一個是研發投入,占收比13.6%,與上年基本持平。
在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時,既維持創新投入不變,還實現了更大的利潤增長。
這三個看似矛盾的數據,向我們展示了亞信科技極具含金量的生存智慧:
一、亞信科技以更精細化的成本管控,實現了更好的降本增效。在“剩者為王”的行業下行期,這種“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的能力尤其可貴。
二、亞信科技以遠超同儕的戰略定力的風控能力,主動識別和放棄了大量高風險訂單。在“拿訂單難,回款更難”的當下,這份價值篩選的定力與能力也極具戰略價值。
三、亞信科技從組織層面,完成了企業內部的AI“生產力進化”。通過引入AI交付手段,將交付團隊從“橄欖型”轉為“金字塔型”,不斷降低傳統業務的交付成本。
恰似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所說,“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面對環境的劇變,堅持高質量發展的亞信科技,交出了比其他人更加優異的業績答卷。
【三新業務:“第二曲線”躍遷】
就像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中的警示:“必須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前,點燃第二曲線。”面對運營商市場的下滑危機,亞信科技的突圍轉型其實早已開始。
早在2019年,亞信科技就已點燃了“第二曲線”,正式啟動“一鞏固,三發展”戰略,即:
鞏固傳統的BSS(運營商業務支撐系統)業務。
發展以OSS(運營商網絡支撐系統)、數智化運營和垂直行業數字化為主體的“三新”業務。
而在2024年初,面對行業形勢劇變,亞信科技再次按下變革加速鍵,提出了新時期的升級戰略“四個轉變”:
一、從“以通信業務為主”向“通信+非通信業務”轉變。
二、從“單純做服務”向“產品+服務”轉變。
三、從“以純軟件為主”向“軟件+硬件一體”轉變。
四、從“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國際市場”轉變。
沿著以上戰略的路徑,亞信科技近年來不但業績連年增長,也已經逐漸完成了業務結構的“騰籠換鳥”。
在2019年,“三新”業務在亞信科技收入中的占比,還不到10%。
而到2024年,三新業務的收入占比已經提升至39.1%。
這意味著,在這一場“風暴”到來之前,亞信科技就已經以超前的戰略視野,完成了一場教科書級的戰略轉型。
如今,伴隨“三新”業務的占比持續攀升,亞信科技已經具有更加強大的“戰略容錯能力”。
【基因重組:擁抱AI的“達爾文進化”】
當然,我最關注的,還是亞信科技面向AI時代的“基因重組”。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在環境變化中能生存下來的物種,并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
如今,整個科技行業正站在AI與算力革命的新起點,幾乎所有企業都即將迎來一場機遇與風險并存的“進化考驗”。
誰能在這場變革中率先完成“達爾文進化”,誰就更有希望占據新時代的先機。
而亞信科技,已經率先轉身。
在傳統BSS業務領域,亞信科技加速AI注智落地,以“國產大模型+算力+大模型服務+垂直場景”的業務閉環,為傳統業務注入了新的發展力量。
在數智運營業務領域,亞信科技充分發揮自身的數據資源聚合能力,大模型構建能力、行業洞察能力和業務場景設計能力等優勢,以“AI+大數據”持續優化運營服務,在汽車、消費、金融等行業都已實現大幅增長。
在垂直行業數字化業務領域,亞信科技也已成為全行業5G和AI結合的領軍者。
尤其是在大模型應用交付領域,它已率先建立完整的工具、方法論和交付隊伍,亞信科技與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共建的“淵思大模型平臺”,在非運營商行業已完成超過30個大模型交付標桿案例。
而在企業內部,亞信科技不但引入AI工具賦能降本增效,更已展開了一場更徹底的“適者生存”:對公司全員進行AI培訓,從實習生到CEO,無論職務高低,無論年限,都必須重新培訓。所有技術人員更是必須通過AI認證,才能繼續上崗。
“這是我們擁抱AI變化整體的要求。”高念書說。
【“樂高式服務”:亞信科技的AI先手棋】
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
AI是一場席卷人類社會的科技大革命,絕大多數的科技巨頭,都已經入局這場變革。
面對“百舸爭流”的激烈AI競爭,亞信科技如何搶到自己的先手棋?
這需要回歸到一個根本的邏輯:
從場景設計、能力規劃到數據標注、數據治理、模型微調、精調,乃至應用的搬遷、安全體系、運維等等,從傳統IT系統到AI大模型的進化,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更重要的是,AI“從程序到算法”的改變,帶來不僅僅是數字化能力升級,更是員工、系統、組織和業務場景的深層次變革。
所以,大模型在企業實際場景中的應用落地,還要與通信網絡、算力網絡、用戶數據、業務數據等端到端的資源和能力全面打通,相互協同。
而就當下而言,這場宏大的AI工業革命剛剛拉開序幕,絕大多數企業對如何建立大模型、應用大模型,都還缺乏經驗和理解。
根據埃森哲發布的2024年《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大多數企業未能善用AI主要有三個原因:缺乏信心、方向不明、缺少實踐。
面對洶涌而來的AI浪潮,它們需要一個全程高效的“管家式”服務。
而這,正是亞信科技的優勢所在。
亞信科技是行業內罕有的,同時具備咨詢規劃、產品研發、實施交付、系統集成、智慧決策、數據運營和客戶服務等端到端數智化核心能力的,領先的數智化全棧能力提供商。
長期服務運營商核心業務系統的積累,讓亞信科技天然擁有了深厚的數據治理經驗和強大的業務交付能力。同時,對垂直行業的長期深耕,也讓亞信科技更精準地貼近用戶真實需求,幫助用戶實現切實、顯著的降本增效。
由于起步早、能力強、落地快,亞信科技目前已經成為行業的頭部玩家,在200多個項目中總結沉淀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交付工具集合、成熟團隊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亞信科技特色的“一套方法論+一組工具集+ 一支專業團隊”大模型交付體系。
相對很多大模型無法為客戶提供微調和訓練服務,亞信科技能夠基于客戶需求,完成構建代理、copilot、數據清洗、提示詞工程、訓練、蒸餾等大模型加工,最終為客戶提供橫向一體化,縱向端到端打通的“交鑰匙服務”。
正如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刷新》中的洞察:“未來屬于那些能把技術復雜度封裝成簡單接口的企業。”當很多玩家還在堆砌算力軍備時,亞信科技已經在提供成熟的“樂高式服務”:讓用戶的AI大模型落地變成像“拼樂高”一樣簡單。
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交給客戶。這,正是亞信科技贏得AI未來的殺手锏。
【冰山與火種:迎接AI時代】
無論AI的變革,還是亞信科技的進化,當下都還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如果說,在2024年,亞信科技點燃了迎接AI時代的戰略火種。
那么,面向全新的2025年,亞信科技正在以更務實的聚焦戰略,應對行業環境的快速變遷。
在傳統的運營商業務市場,擁有《反脆弱》密碼的亞信科技,還會繼續以創新手段穩固傳統業務,以降本增效確保利潤,用高質量的增長,裹緊過冬的棉襖。
而在新業務領域,亞信科技也將抓住時機,發揮優勢,聚焦重點領域,集中火力打造“尖刀產品”,在細分戰場搶占先機。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說,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沿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新周期起點,我們與其哀嘆5G基建的退潮和收入的一時下滑,不如去關注真正重要的改變:亞信科技已經率先擁抱AI,開始自己新的護城河。
冰山在海里移動的時候,只有十分之一露出海面,真正的力量深藏于水下。
對于亞信科技來說,看得見的收入波動,只是露出海面的表象;如何筑牢隱藏在水下的AI進化與沉淀,才是它穿越周期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