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鎮化步伐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行業正在成為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出臺政策鼓勵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在鄉村振興和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裝配式建筑在市場上的需求持續增長。裝配式建筑具備較低的碳排放、快速施工、資源高效利用等優勢,這使得其在應對環境挑戰、提升建筑生產力和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沿河口村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村莊坐落在門頭溝區齋堂鎮的幽深峽谷出口,2023年因暴雨引發洪水導致80%以上房屋損毀,村民面臨住房安全與經濟恢復的雙重危機。災后三個月,該村啟動異地安置房建設,成為北京市首個采用全裝配式模塊房的整村重建項目。中建一局聯合多家單位負責設計與施工,通過“全工廠化生產+現場組裝”模式,僅用30天便完成96戶主體結構的全部生產和安裝。這一高效重建的背后,既有技術革新驅動的成本與工期優勢,也包含對村民需求的深度回應。2024年暑假,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的五名大二學生組成了“模塊鄉韻”實踐團,來到這個受災嚴重的村莊,希望通過實地調研探尋鄉村振興新答案。
“模塊鄉韻”實踐團主要成員為李赫、李涵云、鄭淏元、于澤琳、馮媛,都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有過硬的建筑學基礎知識,隊長李赫承擔了“總體計劃方案制定、材料整合、協調溝通”等任務。隊員李涵云承擔“問卷設計與數據分析、案例對比研究”等數據收集分析的任務。隊員鄭淏元負責“聯系指導老師、對接調查地負責人”等協調外界資源的任務。隊員于澤琳承擔“總結實驗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等統計分析的任務。隊員馮媛負責“財務管理、撰寫報告”等后勤工作。
抵達沿河口村后,實踐團用了三天時間熟悉環境,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災后重建的難點,李赫帶領隊員一起發放問卷、記錄需求,走訪了36戶村民,記錄下村民對模塊化建筑的疑問和擔憂。期間,他們還與中建一局的工程師和村委會干部進行了多次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
調研中,實踐團發現村民對模塊化建筑的接受度較低,主要擔心成本高、保暖效果差以及施工過程復雜。特別是村里的老年人,他們對新技術充滿疑慮,認為“鐵盒子”般的房子不適合農村生活。實踐團通過問卷數據分析發現,村民最關注的問題是房屋的保暖性(占比87%)和適老化設計(占比73%)。同時,他們還注意到村莊的地形復雜,模塊化建筑的運輸和安裝需要因地制宜。
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們團隊學會了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也讓團隊成員意識到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蓋房子,更是用心去傾聽村民的需求??萍嫉臏囟葋碜杂趯γ恳粋€細節的關注。我們會用腳步丈量鄉村,用技術溫暖人心,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