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眾所周知,如今的國際局勢并不太平。
經濟大環境發展的滯后,能源價格的上漲都在映襯這一點。
不僅如此,新聞報道里經常會出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摩擦和矛盾。
我們熟知的,距離我國相近的有俄烏沖突,誰都沒想到這場戰斗竟持續多年。
俄烏沖突不僅會給身處于其中的兩個國家帶來巨大影響之外,整個國際局勢都會有所變動。
所謂蝴蝶效應正是如此,在各國之間的矛盾和摩擦中,其他國家很難獨善其身。
正因為如此,我國才會秉持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發展態度。
只是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像中國一樣通透,在俄羅斯深陷俄烏戰爭泥潭中之時,其盟友敘利亞再次爆發戰爭。
各國目光被俄烏沖突和敘利亞戰爭吸引住,但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是,實際上亞太這里也已是危機四伏。
作為亞太中的核心,中國不能總關注俄烏和敘利亞,更多應該關注亞太上的變化,面對這些變化,中國能破局嗎?
一、國際中的矛盾問題
自從特朗普上臺后,國際局勢有很多新的變化,包括目前現有的國際矛盾與沖突,在美國的影響下會有新的走勢。
特朗普的態度是促成俄烏沖突的平息,為此他積極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盡管第一次不歡而散,但美國并未放棄與之會談。
近日,美國與烏克蘭雙方代表團進行正式會談。
會談的主要內容就是針對俄烏沖突的平息,在會談中,美國承諾會繼續對烏克蘭進行安全援助。
但恢復安全援助的目的并不是讓俄烏沖突繼續升級,讓雙方繼續持續戰斗,而是為了雙方達成和平。
對烏克蘭進行安全援助的根本,是為了讓烏克蘭能夠與俄羅斯進行談判。
不過美國要求,在談判之前,烏克蘭必須要同意臨時停火。
對于美國提出的這點要求,烏克蘭方在會議上表示認同。
烏克蘭方愿意實現30天內的臨時停火,并由美國牽線搭橋,將消息傳達俄羅斯。
當然臨時停火不是單方面的事情,除了烏克蘭方之外,俄羅斯也需要達成這樣的共識。
在臨時停火期間,雙方可以交換戰俘,釋放被拘留的群眾等等,為未來的和平和可持續發展做出鋪墊。
只要雙方能夠互相接受停火協議,那么就有談判的機會和可能性。
對于俄烏沖突來說,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談判。
畢竟從俄烏沖突持續的時間來看,雙方勢均力敵,再繼續戰爭只會給雙方帶來更大的影響和傷害,而并不能達成最終目的。
如果想要靠戰爭達成最終目的,戰爭延續的時間只會更長,除非是爆發更大的戰斗模式。
對此,美國希望俄羅斯同意停火協議,而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不排除近日與美國方溝通的可能性。
俄烏沖突此前的談判受阻,主要是缺少中間國家的牽線協商,如今以美國作為中間方,雙方談判會容易一些。
更何況不僅是美國在中間協調,還有歐洲各國同樣在推進俄烏沖突的平息。
由于俄羅斯將大多數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其盟友敘利亞再次燃起戰火。
敘利亞的戰火可能會讓俄羅斯分兵,只是這種情況會很小,因為俄羅斯的重點是在烏克蘭和自己的沖突上。
目前敘利亞的戰爭造成了上千人死傷,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呼吁敘利亞盡快結束這場戰斗,畢竟敘利亞好不容易才迎來和平的希望。
大家都在關注敘利亞這場內戰會持續多久,如果短期解決的話,那么內戰就不會擴散,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但如果有太多的外部勢力參與的話,敘利亞很有可能還會爆發大規模戰斗。
在國際局勢如此動蕩的時候,另外一邊亞太局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危機和挑戰已經來臨,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亞太地區危機四伏
從美國對俄烏沖突的態度中就可以看出,他們希望能夠盡快平息俄烏沖突。
僅僅是這一個態度,就讓亞太地區危機四伏。
一直以來美國都十分重視亞太布局,因為美國需要穩固自己的霸權地位。
在歐洲一帶,美國布局的已經非常完善,反觀距離較遠的亞洲地區,美國就顯得鞭長莫及。
之所以在2024年弱化對亞太地區的關注,主要就是因為美國的大多精力都被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吸引。
美國不希望亞太地區再發生動蕩,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再應付這邊。
更何況2024年美國還在面臨大選,作為領導人的候選者們,他們不希望會生出太多事端,這樣會影響到自身的選票。
同時大選意味著美國內部的矛盾再現,他們勢必會以穩固自身為主。
如今大選已經結束,美國又希望平息俄烏沖突,那么下一步計劃就很有可能針對亞太地區。
畢竟美國從未放棄與中國的博弈,也沒放棄在亞太地區的布局。
哪怕他們的精力被其他火力吸引,他們也沒放棄針對臺海和南海做出的系列舉動。
比如美國聯合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在我國海域附近進行軍事演習,目的不言而喻。
至于臺海問題,原本只是我國的內政問題,如今卻成為美國政客競選的外交問題。
不僅如此,在特朗普上臺之后,臺灣再次成為美國政客議論的對象。
再者,本身敘利亞就屬于亞洲西部國家,美國在平息俄烏沖突之后,很有可能參與到敘利亞戰爭,讓其擴大爆發。
在俄烏沖突平息之前,俄羅斯軍隊反攻庫爾斯克,這是所有人沒有預料到的。
在這場戰斗中,俄羅斯目前呈現著勢如破竹的狀態,他們利用地毯式轟炸和高精度定點清除相結合的戰術,使得烏軍連連敗退。
為了吸引俄羅斯分兵,敘利亞戰爭暫時恐怕難以暫停。
如果俄烏沖突平息后,有可能會從敘利亞開始引發更大的戰爭,從而引發亞太戰略的變化。
可以說亞太地區目前就已經危機四伏,美國想要盡快平息俄烏戰爭,目的就是希望在這里創造新的烏克蘭模式沖突。
也就是利用一些小國作為先行卒,讓其與發展勢頭正猛的中國對抗。
而美國和歐洲各國只需要給先行卒支援軍事武器,他們就可以在背后坐享漁翁之利。
首先他們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其次他們還能夠在支援武器的過程中發一筆戰爭財。
當然,因為戰斗在亞太地區,所以美國和歐洲國家并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失。
只有先行卒受到的損失會更加猛烈一些,而被迫參與其中的中國也會面臨發展滯后的問題。
如果針對中國,那么這個先行卒極有可能是我國臺灣地區或是我國鄰國菲律賓。
因為目前菲律賓領導人正在面臨角逐,如果是親美派小馬科斯上任,他的外交態度會以美國為主,以折損自身利益換來美國庇佑的他們就可能在亞太地區創造新的戰場。
可亞太地區的危機遠不止如此,作為我國鄰國的俄羅斯和日本關系也極為緊張。
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和日本的矛盾頻發,雙方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加劇隔閡。
如果俄烏沖突平息,那么俄日之間也可能會出現邊緣摩擦。
日本的小動作映襯著他們的狼子野心,他們除了在北方四島上與俄羅斯叫囂之外,日本的防衛大臣還提出針對于菲律賓的戰略部署。
由此可見,日本想在亞太地區制造混亂并分走一杯羹。
日本希望引爆亞太戰火,將中國和韓國都卷入這場戰斗中。
韓國內外部的紛爭和矛盾讓亞太地區再添危機,內部矛盾主要是源于尹錫悅被釋放。
而外部矛盾主要是長期與朝鮮半島之間的矛盾,所以說亞太地區局勢的緊張程度不容小覷。
臺海問題就更不用細說,自從臺獨分子上臺之后,美國就不斷在臺灣與大陸之間拱火,臺海局勢因此復雜嚴峻。
面對這些危機,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中國能夠破局嗎?
三、中國的破局
中國能否破局的關鍵在于是否提前做好了準備,畢竟亞太地區危機四伏,但還只處于四伏的情況。
那么中國做好準備了嗎?這點毋庸置疑,一直以來中國都在加強國防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與更多的國家達成合作。
這些都是破局之策,國防建設是保家衛國之根本,對于國防的投資預算在逐年增加。
在強有力的推動之下,我國的軍事技術取得顯著進步,目前在國際當中的影響力超越歐洲各國,甚至可以達到世界第三。
在陸軍建設上,我國有著規模大,技術高的特征,其中的東風導彈是精準打擊的秘密武器。
海軍建設上有著許多國家沒有的航母,而空軍建設上,更是結合了與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
作為我國的底牌,核武器的建設和發展也至關重要。
我國承諾不會率先動用核武器,但核武器是保護我國安全的最終武器,因此火箭軍的發展是后盾和底氣。
雖說美國和歐洲各國在亞太地區駐扎軍事力量的做法讓這里呈現新的變數,他們企圖在這里建立控制亞太地區的北約組織。
這樣的做法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安全,所以我國采取有力的反制手段,包括在南海臺海附近進行軍演,警告日本等等。
經濟發展是持續對抗的重中之重,從俄烏沖突中就可以總結出經驗,西方各國對俄羅斯的態度就是制裁俄羅斯經濟。
如果經濟發展不夠強悍,也許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早已落入下風。
為防止美國和歐洲各國在亞太戰局中制裁中國,我國需要積極發展經濟。
好在目前我國的GDP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目前的生產總值在全球可達第二名。
經濟的發展不僅是數值上的變化,更多的是產業結構的優化,這樣才能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從最初單一的制造業發展進行優化,目前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發展都在不斷提升。
這讓我國常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也讓我國在國際中贏得更多話語權做出鋪墊。
擁有更多話語權同樣是破局的根本,除了經濟發展成為途徑之外,外交合作上同樣是提升國際地位的途徑。
結語
正因為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發展,才讓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忌憚。
所以美國及其西方國家極有可能以多種形式遏制我國發展,尤其在國際格局動蕩和調整的階段,我國更需要保持敏銳態度。
中國是亞太地區發展的關鍵,自然應做好萬全準備。
恐怖主義和大國博弈都會影響到亞太地區安全,只是大國在博弈中應該持有謹慎態度。
畢竟蝴蝶效應的道理人人都懂,在緊張混亂的局勢之下,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
亞太地區的形勢會和整個國際形勢緊密交織,你認為在混亂的亞太局勢下,中國應該如何破局呢?
參考信源:
【1】金一南盤點2024:大國博弈加劇,亞太安全形勢未來將會怎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