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與燃油車的競爭愈發激烈,面對新能源車在能耗成本上的優勢,燃油車必須要在可靠性、安全性和功能性上不斷突破提高。全新上市的途昂(參數丨圖片)Pro,以26.99萬起的起售價,將“全境即可駕馭”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比新能源車的怕冷又怕熱,途昂Pro第五代EA888發動機+DQ501變速箱的組合,應對各種極限場景更可靠。1700轉到4500轉可持續輸出峰值400Nm,不管是零上50度還是零下40度,不管高速后段超車還是崎嶇小路低速當越野車開,都可以勝任。此外,通過全工況最佳油氣比和全工況米勒循環的設定,這套動力為保證更好經濟性而預留了不小的性能冗余。換句話說,目前200KW/400Nm其實還未達到它的上限。而且這套DQ501的變速箱可承載扭矩達到600Nm,遠超第五代EA888設計峰值扭矩400Nm。新能源車強在零百提速,但論后段加速以及安全和性能冗余,和途昂Pro相比就不夠看了。
面對復雜戶外場景,30萬級很多新能源車都提供了雙電機四驅,在提供強大動力的同時也實現了前后軸的同時驅動。但這種雙動力源的四驅,往往在左右輪之間沒有差速鎖止,無法實現左右輪的扭矩分配。某一側車輪打滑就能讓整根軸失去驅動力。例如某30多萬新能源車配備雙電機四驅,峰值扭矩高達620Nm,交叉軸測試輕松通過,但卻做不到單輪脫困,這么高的扭矩遇到了濕滑路面,一旦陷車就成了擺設。相比而言,途昂Pro的第六代瀚德四驅系統,通過電控離合片壓緊的方式鎖止,能在三個輪子打滑的情況下,將大部分扭矩傳遞到未打滑的后軸一側車輪,實現單輪脫困。這保證了途昂Pro在城市SUV里具有TOP級的脫困能力,“全境”二字更有底氣。
面對顛簸和彎道多的復雜路況,很多新能源車在減振器上裝備了CDC或者FSD,遇到顛簸時,自適應得通過調整油液流速來改變減振器的阻尼,從而實現了號稱的懸架自適應調節。但是實際體驗中,CDC或者FSD一來阻尼系數調整范圍小,二來從感知到決策再到控制,周期長調整速度慢,等你反應過來路面早已發生變化,所以實際效果差強人意。而途昂Pro全新一代DCC不同在于它可以提前鎖定減振阻尼,從“最軟到最硬”有15檔可調,減振器阻尼系數有60%到800%的調整范圍。如果你想要最舒適,就將阻尼系數調到最低,能過濾掉路面幾乎所有的顛簸。如果你想要運動,就將阻尼系數調整到800%,所有的橫擺和起伏都幾乎消失掉,彎道中獲得最穩的車身姿態和貼地感。相比傳統CDC和FSD的被動調整,途昂Pro的這套DCC其實是一種主動調整,讓駕駛者對底盤的反饋提前了然于胸,能根據自身的喜好、路面情況來個性化組合,獲得更符合預期的駕駛反饋。不管是坦途還是崎嶇山路,都能應對自如,不負“全境”二字。
最后我們不妨看看車身,途昂Pro全車82.3%的高強鋼、7.28米的激光焊接線,30萬級領先的9氣囊配置,開發階段經歷了82次整車級安全碰撞,強大的車身結構讓駕駛者不管應對各種崎嶇路面,都能最大程度減少車身扭曲,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也讓車輛在彎道中的動作也會更緊致、靈活,駕駛者的意圖能夠得到貫徹,讓這臺超過5.1米、2.3噸的大車做到如臂使指,大尺寸與操控樂趣全都要。此外從一些細節看,途昂Pro也充分考慮到了使用場景的復雜性。例如隱藏式門把手,達到了行業最高的200N破冰力(即被冰凍住以后,感應開啟后彈出時的力),相當于提拉20公斤重物所需要的力量。對比行業一般在100N左右,留出了更高的安全冗余。再例如行業一般不關注第三排的安全性,不管是C-NCAP還是C-IASI(中保研),都缺乏對第三排的相關測試規程。而途昂Pro在安全開發階段,不僅有追尾測試(測試臺車1800公斤遠超國標1100公斤),還增加了二三排的柱碰撞,而且車內第三排座椅距離尾門達到了40cm,即使發生追尾,也給三排乘客留出了足夠的潰縮安全空間。從車身設計看,途昂Pro正是為應對各種復雜工況而設計。
據了解,僅為途昂 Pro 的安全開發,上汽大眾投入 1.71 億元研發費用,進行了 82 次整車碰撞試驗、367 項安全測試項目和超過 2333 次安全研發試驗,如此巨大的投入在 30 萬級車中堪稱 “獨一份”。
途昂Pro給燃油車打了個樣。面對新能源的競爭,持續強化在安全、可靠和多路況適應性上的優勢,正是燃油車未來進化的正確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