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經視“3·15特別報道”披露,蜜雪冰城宜昌門店將隔夜檸檬切片投入飲品制作的操作間視頻,撕開了中國現制茶飲行業高速擴張的隱秘創口。當執法人員抵達現場時遭遇的“巧合裝修”,負責人失聯的詭異狀態,以及店長“不可能24小時盯著”的辯白,構成了一幅極具隱喻性的產業圖景——在3.49億廣告罰單余震未消之際,食品安全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再次落下。
監控畫面顯示,該門店操作臺殘留的橙子切片已氧化發暗,蒼蠅在敞開的奶茶杯蓋上盤旋的畫面,與蜜雪冰城官網“嚴選產地直供鮮果”的宣傳形成刺眼對比。
被記者詢問不應該放冰箱嗎?店員回復:所以我以后不敢喝了,我有點害怕。
飲料包裝上蒼蠅亂爬 洗洗繼續用
據某行業媒體測算,使用隔夜水果可使單店日損耗成本降低18%,這對于客單價6元的品牌而言,或是難以抗拒的誘惑。更值得警惕的是,涉事門店二樓倉庫查獲的標簽不規范原料,暗示著供應鏈管理可能存在系統性漏洞。
記者多次在店內看到有蒼蠅和小飛蟲在奶茶杯蓋上亂爬,其他店員表示:“這個明天可以接著用,用來蓋檸檬和橙子
公開資料顯示,蜜雪冰城門店早已開遍全球,數量突破4.6萬家,加盟店占比最高,而據《2023中國餐飲加盟白皮書》顯示,頭部茶飲品牌平均每名督導需管理82家門店。當品牌擴張速度(蜜雪冰城近三年年均新增8000店)超越管理半徑時,“視頻監控+飛行檢查”的品控體系難免形同虛設。此次涉事店長將責任推給店員的說辭,恰是這種失控生態的典型注腳。
宜昌市場監管局在節目播出后連夜行動,卻遭遇“突擊裝修”的戲劇性場面,這種“監管追擊戰”折射出違法主體的反偵察意識升級。而扣押的標簽瑕疵原料,可能成為突破案件的關鍵——據某食品安全檢測機構透露,飲品行業約34%的食安問題源自供應商管理失控。若溯源發現更大規模的鏈條問題,或將引發行業震蕩。
蜜雪冰城的危機應對模式同樣值得審視。客服熱線“記錄反饋”的標準話術,與涉事店長“和公司溝通”的模糊承諾,暴露了品牌應急機制的滯后性。對比某頭部茶飲品牌在類似事件中2小時出具檢測報告、4小時全國門店自查的響應速度,顯示出不同管理體系的效果落差。
據某咨詢公司調查,70%的消費者認為品牌對加盟店的連帶責任不應設限,這對以輕資產運營為傲的蜜雪冰城構成根本性挑戰。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茶飲門店閉店率攀升,而蜜雪冰城憑借極致性價比逆勢擴張。
但“隔夜檸檬”警示著這種商業模式的脆弱性——當6元一杯的檸檬水需要覆蓋鮮果采購、冷鏈運輸、加盟抽成等多重成本時,質量防線極易在利潤擠壓下失守。
事實上,某供應鏈企業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部分品牌為維持低價,默許加盟商在非核心原料上“靈活操作”。
執法的后續動作或將重塑行業規則。監管部門對轄區內同類門店的“重點檢查”,可能觸發全行業排查。參考2022年某奶茶品牌因篡改保質期被罰千萬的案例,此次事件若查實系統性違規,或將影響蜜雪冰城正在推進的IPO進程。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當消費者用腳投票時,那些依賴“低價+規模”策略的品牌,或將面臨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拷問。
在3·15晚會的聚光燈之外,這場發生在宜昌購物中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實則是中國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矛盾的微觀呈現。當蜜雪冰城們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改寫商業版圖時,如何不讓質量管理成為擴張的犧牲品,將成為所有連鎖企業必須破解的達芬奇密碼。或許唯有將“鮮果現切”的承諾鑄入每個店員的操作肌肉記憶,才能真正守住中國餐飲的底線尊嚴。
(大灣區經濟網品牌觀察頻道綜合自經視直播、新聞晨報、南昌晚報、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宜昌市場監管局、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
作者:徐麗麗
編輯:高小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