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給某火鍋品牌做咨詢,老板發給我3個G的競品資料,我讓助理都打出來,厚的像一塊古城墻上的石磚。
下次開會的時候,我當著所有人的面,把它扔進火鍋里煮了:"從今天起,你們公司禁止出現‘競爭對手'四個字。"
三年后,這家店成為區域品類王。
2023年,記得還是個“雙11”的晚上,我讓某服飾品牌CTO銷毀了一塊硬盤,里面存著過去五年來自各個競品的4千多份所謂的“活動方案”。
在此之前,這家公司正陷入"越做市場越迷茫"的惡性循環。
今年,遠在3000公里外的東莞,已經跟我合作七年的五金廠老板周總,已經連續七年不參加任何行業峰會,卻保持著37.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這種反差印證了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名言:"商業戰爭中真正的贏家,都是選擇性失明患者。"
也印證了我對所謂競爭對手的核心觀點:
商業致勝的關鍵,在于把偷窺同行的望遠鏡,變成洞察用戶的顯微鏡。
01
2003年的雷軍,還在做殺毒軟件。
有一次,他把公司核心產品金山毒霸的市場報告摔在會議桌上。
當時的報告里顯示,競爭對手江民科技的市場份額又提升了5%,于是會上某高管建議立即跟進價格戰。
雷軍卻對目瞪口呆的所有人宣布:"從今天起,所有會議禁止再出現友商數據。"
然后他在白板上寫下六個大字:專注用戶體驗。
此后三年,公司砍掉大部分市場調研費,工程師團隊卻擴張了三倍。
當競爭對手忙著在各大媒體投放廣告時,金山團隊正蹲在網吧記錄用戶每一次殺毒操作的卡頓時長。
這個決策的直接結果是:病毒查殺速度從120秒縮短到18秒,內存占用率降低83%,2006年用戶留存率突破91%。
而其他那些瘋狂追逐江民科技的殺毒軟件,如今早已消失在互聯網浪潮中。
管理學中有個"紅皇后效應":在商業叢林中,如果你只顧著追趕別人,最終只會耗盡體力卻仍在原地。
我帶領團隊對長三角制造業的長期調研顯示:
- 過度關注對手的企業,創新投入占比平均不足3%;
- 專注自身核心能力的企業,利潤率高出行業均值47%;
- 73%的跟風模仿者會在18個月內被市場淘汰。
更驚人的是我們在2023年對中小企業展開調研的數據:
- 過度關注競品的企業決策失誤率高出67%;
- 高管團隊41%有效工時消耗在無效對標;
- 每增加1個監控對象,核心業務投入縮減23%。
即使在更草根的個體戶老板們中間,也有這樣的真實例子。
在河北某地有倆包子鋪,老張家賣鮮肉包,老李家賣酸菜包。
大家本來相安無事,突然一天開始,老張開始研究老李。
他很能卷,凌晨四點開始記對方每日顧客人數。
他很有招,買通外賣小哥偷拍人家的菜單。
他還挺專業,每三天調整一次價格策略。
結果呢?
三個月后兩家都改賣"酸菜鮮肉雙拼包",客單價從5塊降到3塊,毛利率砍掉一半。
這就是典型的"競爭內耗"。
咨詢費收上千萬的華與華咨詢,創始人華杉在其所著的《華與華方法》中,對這事講得很透徹:
“當你開始研究對手,你的品牌就開始貶值。消費者不需要第二個XX,需要的是唯一的你?!?br/>
最近我在服務一家母嬰行業新客戶的前期階段,也發現對方一些觸目驚心的現狀:
1、他們每年耗資87萬購買行業分析報告(摞起來超過姚明身高)
2、他們高管在重要的營銷會議上,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討論“XX品牌又出了什么新招"
3、他們研發部將近一半的人力用于反向工程,想要復制競品的爆款
但問題是,他們過去三年推出的18款“跟風產品",只有一款勉強存活。其余全部死掉,并且浪費了大量內部資源和市場預算。
這讓我想起合作過的一位開始做品牌時間不長的服裝廠老板:當他停止參加行業展會,砍掉所有競品買手崗位,毛利率反而翻了一倍。
02
一家處于行業頭部的母嬰品牌,因為死磕競品爆款,錯過了銀發經濟900億的藍海。
一家如日中天的MCN機構,因為設立"競品情報部",導致核心團隊流失率達58%。
更有一家曾經靠質量和價格戰勝過日本家電品牌的老牌家電企業(可能大家都能猜到名字),因為每年30%研發預算用于反向工程,近年專利數比同行相比大大下滑,市場份額縮小了一大半,才驚慌地意識到和競品卷性價比的戰略似乎已經失靈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稟賦效應"理論揭示:消費者對體驗價值的感知,比對價格差異敏感3.7倍。
廣東一家具廠老板林總的實踐印證了這條理論。
當同行都在模仿宜家風格時,他堅持做明式家具改良設計。
當競爭對手降價促銷,他在每件家具里藏著手工雕刻的《魯班經》節選。
三年后,他的客單價是行業均值的4.2倍,60%訂單來自老客戶推薦。
“真正的好生意,都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做出來的?!彼诓稍L中說。
有一次,我在一家創業平臺舉辦的“一日百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問診會上,給一位來自山東的連鎖包子鋪老板的建議是:
1、門頭堅持用刺眼熒光綠(全鎮獨一份);
2、每天早8點準時敲梆子(對外宣傳三十年不變);
3、餡料永遠三鮮/牛肉兩款(砍掉28種"網紅餡")。
結果,在后疫情時期,他周圍3公里內的7家網紅包子店陸續全都倒閉,他的店卻成為市級非遺。
03
我們的"藍海戰略"模型顯示:
1、在現有市場血拼的企業,利潤率通常不超過5%;
2、創造新價值空間的企業,利潤率可達23%-38%;
3、開拓增量市場的成本,比爭奪存量市場低67%。
已經火爆全國的胖東來,這家四線超市把35%的人力預算投入員工關懷,當零售巨頭互卷數字化時,其單店坪效超過北京SKP。
創始人于東來直言:"盯著沃爾瑪,永遠學不會溫暖。"
日本蔦屋書店的老板增田宗昭從不研究同行,卻派人潛伏醫院、美術館。由此創造的"書+ X"模式,客單價達行業12倍。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記載過一個細節:
京瓷創立初期,財務總監每天帶著競爭對手的報價單來請示對策。
直到某天,稻盛把報價單扔進碎紙機:“從今往后,我們只對自己的成本負責。”
這個決定讓京瓷完成了震驚業界的成本控制革命:原材料損耗率從17%降至0.3%,產品不良率控制在0.001%,利潤率連續23年保持行業第一。
紐約曼哈頓有家傳奇餐廳,菜單三十年未變。
當所有米其林餐廳都在追逐分子料理時,主廚托馬斯堅持用祖母傳下的鑄鐵鍋熬制肉醬。
“我不需要米其林星星,我要的是讓每個客人記住這個味道?!彼凇度A爾街日報》的采訪中說。
這家拒絕米其林評級的餐廳,預約已經排到2026年。
商業哲學家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發現:
- 百年企業的核心戰略變更次數平均只有2.3次;
- 93%的長期成功者從未改變過創業初心;
- 頻繁調整方向的企業,存活率不足7%
結語
不管你是中小企業主、個體戶,還是創業者,從今天起,你只需要做到三件事:
1、把對著競爭對手的望遠鏡,換成對著產品和用戶的顯微鏡。
2、確定你的戰略和戰術,和你自己的使命、愿景以及初心,是否真正統一,并經得起十年以上的考驗。
3、你是否能在用戶心里種下,你在做一家百年老店的種子。"
最后記住這句話:創業的最高境界,絕不是能夠迅速模仿的行業巨頭們的動作,而是讓那些大你無數倍的對手的研究報告,變成廢紙。
真正能讓你的人生,變得幸運和幸福的事業,從來不是比較的產物。
作者簡介:前國際4A創意總監,知勝咨詢創始人,公眾號小宇宙全開主編,操盤過多個10億級品牌轉型戰役,現為多家行業顛覆性新技術/新業態公司提供戰略咨詢服務,并致力于將最新的營銷技術及成功案例賦能給中小企業。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