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晨文/米線
當(dāng)《三人游》的旋律還在街頭流轉(zhuǎn),創(chuàng)作這首歌的方大同卻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位曾以獨特R&B曲風(fēng)驚艷樂壇的音樂人,在與病魔抗?fàn)幬迥旰筲浑x逝。各大媒體不約而同提及的一個細節(jié),讓公眾陷入深思——他長年的素食習(xí)慣是否與健康惡化有關(guān)?在悼念與惋惜聲中,素食與健康的百年爭議再次被推上風(fēng)口浪尖:當(dāng)植物性飲食成為全球風(fēng)尚,我們是否真正了解它給身體帶來的雙刃劍效應(yīng)?那些被光環(huán)籠罩的素食神話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營養(yǎng)陷阱?
一.素食迷思的全面解讀
素食,是一種主要以植物性食品為主的飲食習(xí)慣。它包括但不限于蔬菜、水果、全谷物、豆類、堅果、種子等天然食材。
根據(jù)膳食限制的程度不同,素食可分為嚴格素食、蛋奶素食等。嚴格素食是完全不吃動物性食物及其產(chǎn)品的飲食方式;蛋奶素食是在素食的基礎(chǔ)上仍進食蛋奶類及其相關(guān)產(chǎn)品的飲食方式。
圖1.素食的分類
2020 年,YouGov 公布了2019年美國素食主義者的研究結(jié)果,該結(jié)果顯示,2.26% 的人報告自己是純素食者,包括2%的男性和 2.5% 的女性。在宣稱純素食的人群中,80%堅持不足一年即放棄,這暗示著植物性飲食的可持續(xù)性困境。
圖2.美國素食主義者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二.營養(yǎng)劇場里的光影交織
一般來說,素食者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鎂、鉀、葉酸以及維生素C、E較為充足,但飽和脂肪、膽固醇、動物蛋白和鐵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偏低。
研究表明,只要多樣化攝入植物來源,素食可以提供足夠的蛋白質(zhì)和鐵,但要注意其生物利用度低于肉類,且易受其他膳食成分干擾。
此外,素食者的某些脂肪酸(如EPA和DHA)減少,這兩種脂肪酸被證實與較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相關(guān)。
三.營養(yǎng)戰(zhàn)場的攻防博弈
01.優(yōu)勢方陣
過去十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成為素食主義者,一些研究表明這種飲食方式可能對健康有益。全食植物性飲食有助于減重,可降低BMI和膽固醇水平。
其益處可能與谷物、大豆、堅果和類黃酮的豐富攝入有關(guān),而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則能進一步降低心臟病風(fēng)險。純素飲食還能降低某些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風(fēng)險。
圖3.素食對人體的積極影響
02.隱患地帶
純素飲食的主要風(fēng)險在于關(guān)鍵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包括脂肪水平低、多不飽和omega-3脂肪酸、鈣、碘、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缺乏。其中,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導(dǎo)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fēng)險。
此外,素食者和純素食者常伴有更高的精神障礙發(fā)病率,如抑郁和焦慮。骨骼健康方面,鈣攝入不足可能導(dǎo)致骨折風(fēng)險比雜食者高 30%。尤其是老年人,若長期采用營養(yǎng)不均衡的純素飲食,可能面臨健康風(fēng)險,并難以滿足日常熱量需求。
由于植物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較少,因此選擇純素食飲食需額外關(guān)注蛋白質(zhì)、鈣、維生素 B12 和維生素 D 的補充,以降低潛在健康隱患。
圖4.素食對人體的消極影響
四.素食主義的雙面人生:心血管健康密碼
既然素食對人體可能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其和心血管疾病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
2023年發(fā)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項前瞻性研究——Do all vegetarians have a lower cardiovascular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或許能為我們提供答案。
【研究背景】
該研究基于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 數(shù)據(jù),研究團隊在2006 在 2010 年間,從普通人群中招募了 50 萬余名 年齡 37-73 歲 的參與者(回復(fù)率 5.5%)。
所有受試者均在 22 個評估中心接受訪視,并完成了飲食和生活方式問卷調(diào)查。研究者依據(jù) “飲食健康指數(shù)”(6 維度評估體系)將參與者劃分為四組,并對其心血管結(jié)局進行分析,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缺血性心臟病(IHD)、心肌梗死(MI) 等。
健康素食組:科學(xué)搭配植物膳食
不健康素食組:營養(yǎng)失衡的素食者
健康肉食組:葷素黃金比例
不健康肉食組:高油高鹽飲食
圖5. 研究人群和排除標(biāo)準(zhǔn)
【主要發(fā)現(xiàn)】
研究報告顯示,健康和不健康肉食者蛋白質(zhì)攝入量最高,但膳食纖維、水果和蔬菜攝入量最低,并且不健康肉食者更頻繁地在外就餐。
相比之下,健康素食者更傾向于在家烹飪,其飽和脂肪攝入較少,但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攝入更豐富,然而其更有可能每天飲用含糖飲料。此外,健康肉食者和素食者食用礦物質(zhì)和其他膳食補充劑的比例高于不健康的兩組(表1)
表1.四類研究人群的飲食特征
研究者收集基線數(shù)據(jù)時,根據(jù)研究人群分組分析了其飲食特征。
經(jīng)過約10年的隨訪,共有40,048 名參與者發(fā)生MACE,其中 24,344 例為缺血性心臟病(IHD),7,379 例為心肌梗死(MI)。
圖6.飲食類型與心血管事件結(jié)局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5、中國人膳食指南推薦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中國居民推薦:
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豆類食物。
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
保證每天攝入水果,避免果汁代替鮮果;每天攝入300ml以上液態(tài)奶;經(jīng)常吃全谷物和大豆制品,適量吃堅果。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少吃加工肉制品,優(yōu)先選擇魚,少吃肥肉和腌制肉制品。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g,烹調(diào)油25~30g;控制添加糖攝入,反式脂肪酸不超過2g;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及慢性病患者不應(yīng)飲酒,成年人如飲酒,每天酒精攝入不超過15g。
當(dāng)方大同的《好不容易》再次響起,我們幡然領(lǐng)悟:健康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與其在素食與葷食的陣營間劍拔弩張,不如修煉"知食分子"的智慧——讓每一口食物都成為精準(zhǔn)的營養(yǎng)投資,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致敬。
參考文獻
Lederman Z. Amoralist rationalism? A response to Joel Marks: commentary on "Animal abolitionism meets moral abolitionism: cutting the Gordian knot of applied ethics" by Joel Marks. J Bioeth Inq. 2014 Jun;11(2):115-6.
Petermann-Rocha F, Celis-Morales C, Pell JP, Ho FK. Do all vegetarians have a lower cardiovascular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Clin Nutr. 2023 Mar;42(3):269-276.
Craig WJ, Mangels AR . "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vegetarian die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19.109 (7): 1266–82.
Neufingerl N, Eilander A. Nutrient Intake and Status in Adults Consuming Plant-Based Diets Compared to Meat-Eaters: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2021 Dec 23;14(1):29.
Norat T, Bingham S, Ferrari P, Slimani N, Jenab M, Mazuir M, Overvad K, Olsen A, Tj?nneland A, Clavel F, Boutron-Ruault MC, Kesse E, Boeing H, Bergmann MM, Nieters A, Linseisen J, Trichopoulou A, Trichopoulos D, Tountas Y, Berrino F, Palli D, Panico S, Tumino R, Vineis P, Bueno-de-Mesquita HB, Peeters PH, Engeset D, Lund E, Skeie G, Ardanaz E, González C, Navarro C, Quirós JR, Sanchez MJ, Berglund G, Mattisson I, Hallmans G, Palmqvist R, Day NE, Khaw KT, Key TJ, San Joaquin M, Hémon B, Saracci R, Kaaks R, Riboli E. Meat, fish,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J Natl Cancer Inst. 2005 Jun 15;97(12):906-16.
小黑屋作者簡介
張晨文/米線
中山大學(xué)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研究生在讀,主要圍繞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相關(guān)方面展開研究。
圖片:網(wǎng)絡(luò)(侵刪)
編輯:小黑屋編委會
初審:郭玥/心內(nèi)小郭
審核:Dr.莊
審定:廖醫(yī)生
本文來自雙鴨山科研小黑屋,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如有需要請聯(lián)系小編或zsyyxhw@126.com
【 ↓原創(chuàng)不易,多謝贊賞↓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