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公司正在試用美國公司Apptronik制造的人形機器人,用于將零部件搬運至生產線或進行質量檢測等工作,成為最新一家在制造業中試驗使用機器人的汽車制造商。
Apptronik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正與特斯拉以及得到英偉達支持的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等展開競爭,以擴大人工智能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規模。目前,奔馳公司已向Apptronik投資了數千萬歐元。
Apptronik的一些“阿波羅”(Apollo)機器人已通過所謂的“遠程操作”,針對奔馳生產流程中的特定任務接受了培訓。在遠程操作中,機器人由人類遠程操控,并學習其執行的任務,目標是最終能夠自主重復這些任務。
3月18日,奔馳公司生產負責人Joerg Burzer在柏林與記者舉行的圓桌會議上表示,該公司正在其位于柏林馬里恩費爾德的數字工廠園區(Digital Factory Campus)以及匈牙利的凱奇凱梅特工廠測試這些機器人的使用情況,并計劃將它們推廣到其他工廠。
Burzer補充說:“我希望能在勞動力短缺的領域找到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當然首先是用于重復性任務,然后是危險任務。”
他還表示:“機器人成本將起決定性作用,當成本降至數萬美元時(這絕對是有可能的),機器人的前景將會變得非常有吸引力。” 但他沒有給出實現這一成本目標的時間框架,也沒有透露目前每個機器人的成本。
當前,包括本田、現代和寶馬在內的汽車制造商都已試驗用人形機器人來執行可能具有危險性或枯燥乏味的重復性任務,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家大規模地將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2024年4月也曾表示,他“猜測”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到2024年年底能夠在工廠執行任務,但此后再未提供最新進展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