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今天繼續Shimano歷史系列的第九期,昨天標錯了,合計可以在底部的#Shimano歷史和集中查看。需要補齊前文的可以跳轉:
前言:
1978年誕生的Shimano Altus套件,用45年時間完成了從公路車到山地車的技術遷徙。這個命名源自拉丁語"alto"(意為"高")的零件系列,始終在專業競技與大眾市場之間搭建著技術橋梁。
一、公路基因(1978-1991)
初代Altus誕生時,定位僅次于Dura-Ace和Shimano 600系列。其SELECTA牙盤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前鏈輪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自行選擇,后撥采用主流的下沉式四邊形設計,讓入門車架也能實現近似競賽車的變速邏輯。
1980年推出的Altus AX系列移植了Dura-Ace AX的氣動元素,鍛造曲柄和低風阻撥桿造型,成為當時性價比最高的空氣動力學套件。
二、山地轉型(1992-2007)
1990年代全球山地車熱潮重塑了Altus的產品邏輯。1992年Shimano推出A/C雙系列:A10/A20瞄準硬尾山地車市場,C10/C20/C50則更專注通勤旅行需求。
這一時期中國珠三角地區已開始出現外貿尾貨市場,搭載Altus套件的26寸山地車開始進中國家庭。
1997年改款強化了防銹處理,后撥導板加入硬質鍍層。這些改進恰好匹配中國南方多雨氣候,在深圳、廣州等城市,首批山地車普遍選擇Altus套件。雖然多數車還分不清楚卡飛和旋飛的區別,但穩定的變速表現已積累起口碑。
三、技術下沉(2002-2017)
2002年V剎系統的引入具有轉折意義。相比調節繁瑣,手感僵硬的吊剎,V剎車的簡單和易維護更容易得到普通玩家的認可。
2008年M310系列搭載機械碟剎上市時,恰逢北京奧運會引發的騎行熱潮。美利達勇士、捷安特ATX660等品牌大量采用該套件,造就"千元山地車"的黃金時代。DIY市場在當時也異常火爆,通常可以用和整車一樣的價格,安裝上更高級別的Acera或者Alivio系列的變速。
在2013年9速M370套件上發展為可替換模組,用戶能單獨升級剎車或變速系統,而非像以前的剎車變速一體整合。
四、遺產與新生(2017-至今)
2017年M2000系列雖然因復位彈簧張力不足引發爭議,但其影子后撥結構為后續技術鋪路。
如今Cues U4000繼承Altus定位,通過統一拉線比打破速別限制——僅需按需更換個別組件就可以實現速別升級,無需整套更換。
就在昨天,我還在路上看到騎著M310碟剎山地車的大爺在送孫子上學。幾乎每次長途我都可以看到馱滿行李的貨架下Altus的影子。這些零件或許沒有華麗參數,但真正的技術全民化,是讓每個轉動腳踏的人都能獲得騎行的樂趣。
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歡迎持續關注。
往期相關內容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