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半年報顯示,廚電行業龍頭企業老板電器(股票代碼:002508.SZ)交出了一份令市場擔憂的成績單。在一串串下降的數字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29億元,同比下降4.16%;歸母凈利潤7.59億元,同比下降8.48%;扣非凈利潤降幅更達11.91%。
這是繼2020年疫情沖擊后,公司首次出現營收與利潤雙降,且下滑幅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從財務數據與市場表現來看,老板電器的經營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將從核心業務失速、新興品類布局滯后、房地產依賴癥、成本與現金流壓力、戰略轉型瓶頸等維度展開分析,探討其業績下滑的深層邏輯。
老板電器的業務結構長期以吸油煙機和燃氣灶為核心,兩者合計貢獻超過70%的營收。2024年上半年,吸油煙機收入22.59億元,同比下降2.85%;燃氣灶收入11.69億元,同比下降1.17%。
這一數據看似跌幅溫和,實則暗藏危機,傳統品類已接近市場滲透率天花板,且存量市場受房地產下行沖擊顯著。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廚電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2.3%,其中煙灶品類增速墊底。
盡管老板電器在煙灶市場的線下份額仍保持第一(油煙機31.9%、燃氣灶31.3%),但市場份額的維持更多依賴促銷讓利,而非內生增長。
更嚴峻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興品類表現分化。消毒柜、蒸箱、烤箱等嵌入式產品收入降幅均超10%,集成灶收入1.83億元,同比下滑10.68%;洗碗機收入3.18億元,同比下降4.01%。
唯一亮點是熱水器收入增長14.84%,但其1.11億元的規模僅占總營收的2.34%,難以彌補其他品類的下滑缺口。對比行業趨勢,集成灶與洗碗機本應是廚電行業增長引擎,但老板電器在這兩大品類的布局明顯滯后。
以集成灶為例,火星人、億田等品牌早在2020年前后便搶占市場,而老板電器直至2022年才推出首款產品,錯失品類紅利期。洗碗機領域,方太憑借水槽式創新快速崛起,而老板電器仍以傳統柜式為主,產品差異化不足。
廚電行業與房地產周期的強關聯性,成為老板電器業績下滑的核心外部誘因。公司長期依賴房地產精裝修渠道,與恒大、碧桂園等房企深度綁定。截至2024年6月末,應收賬款余額達18.63億元,應收票據3.47億元。
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房地產行業暴雷的持續沖擊:2022年因恒大債務違約,公司一次性計提壞賬6.3億元,而后續合作房企的資金鏈緊張導致回款周期拉長。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僅4.14億元,同比暴跌56.86%,進一步暴露了應收賬款積壓對現金流的吞噬效應。
從渠道結構看,工程渠道(房企精裝修配套)收入占比約20%,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這種“捆綁式”合作模式雖在房地產黃金期帶來穩定增量,但也使公司過度受制于地產周期。當新房銷售疲軟(2024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滑27.3%),工程渠道需求銳減,而零售渠道轉型尚未完成,導致整體營收失速。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房企為緩解資金壓力,要求供應商延長賬期甚至“以房抵債”,進一步加劇了壞賬風險。
成本端的壓力在財報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上半年營業成本24.18億元,同比上升1.92%,而同期營收下降4.16%,導致毛利率從2023年同期的42.3%降至38.9%。
不銹鋼、銅、玻璃等原材料價格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影響,疊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應緊張,推高了生產成本。然而,在終端市場,公司卻難以轉嫁成本壓力:線上渠道面臨小米、小熊等互聯網品牌的低價沖擊,線下渠道為保住市場份額被迫參與價格戰。以煙灶套餐為例,2024年上半年線上均價同比下降8%,線下促銷機型占比提升至40%。
費用端的矛盾同樣突出。銷售費用同比下降12.57%至11.9億元,看似優化,實則暗藏隱憂:線下門店租金、人力成本剛性支出難以壓縮,而線上流量成本攀升(電商平臺傭金率從5%升至8%)導致營銷效率下降。
研發投入雖同比增長3.26%至1.78億元,但占營收比重僅3.76%,遠低于方太(6.2%)等競爭對手。這種“重銷售、輕研發”的投入結構,使得公司在高端化與智能化競爭中逐漸掉隊。
面對行業困局,老板電器試圖通過“科技+人文”戰略破局,2024年6月,公司發布全球首個生成式AI烹飪大模型“食神”,并推出數字廚電i系列產品,主打個性化菜譜和智能烹飪。
從數據上看,數字廚電上半年銷量突破20萬臺,同比增長61%,i系列零售量飆升566%。然而,這一創新尚未轉化為實際業績:數字廚電收入占比不足5%,且研發投入分散(成立成都創新科技公司、數字廚電研究院等)導致短期成本激增。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戰略落地能力,AI大模型需要海量用戶數據支撐,此外,AI廚電的推廣受限于消費者認知:多數用戶仍將廚電視為功能型產品,對智能化附加值的付費意愿有限。奧維云網調研顯示,僅15%的消費者愿為AI功能支付超過20%的溢價。
在渠道轉型上,公司提出“老板+名氣”雙品牌戰略,主品牌堅守高端,子品牌“名氣”主打下沉市場。上半年名氣收入增長40.47%,但基數較低(預計不足5億元),且下沉市場已被華帝、萬和等品牌以高性價比產品占據。
海外市場拓展同樣緩慢:盡管在馬來西亞、澳洲等市場取得突破,但海外收入占比仍低于5%,難以對沖國內風險。
作為家族企業,老板電器的治理結構問題逐漸顯現,2013年,任建華之子任富佳接任總經理,開啟“創二代”時代。然而,其戰略決策屢遭質疑:早期忽視集成灶風口,直至2022年才入局;洗碗機品類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AI大模型被批評為“重概念輕落地”。
廚電行業正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據奧維云網預測,下一輪換新周期需至2026年。在此背景下,企業競爭焦點從“渠道擴張”轉向“用戶體驗”。老板電器雖提出“以舊換新”策略,但執行層面仍停留在補貼促銷,而非構建“產品+服務+內容”的生態體系。
反觀方太,通過烹飪課程、廚房社交平臺等增值服務增強用戶粘性,其復購率比老板電器高出12個百分點。
消費端的“K型分化”趨勢同樣值得關注:高端市場追求品質化、套系化,下沉市場注重實用性與性價比。老板電器在高端市場面臨方太、卡薩帝的擠壓,在下沉市場則難以突破華帝、萬和的壁壘。這種“兩頭不靠”的尷尬定位,使其在行業洗牌中首當其沖。
老板電器的業績滑坡,本質上是傳統增長模式與新時代需求脫節的必然結果,短期來看,公司需加快應收賬款清收、收縮工程渠道占比、優化庫存周轉(上半年存貨13.99億元,動銷放緩);中長期則需重構增長邏輯:其一,將AI技術從“營銷噱頭”轉化為“用戶體驗”,例如通過食神大模型構建菜譜社區、食材供應鏈等生態;其二,以集成灶、洗碗機為核心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甚至剝離虧損品類(如凈水器、蒸箱);其三,推動渠道深度變革,從“貨架銷售”轉向“場景體驗”,利用3萬家門店打造廚房生活體驗館。
2024年的業績陣痛,或許正是老板電器從“廚電制造商”向“廚房生態服務商”轉型的契機。能否在寒冬中完成蛻變,取決于管理層能否跳出舒適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重塑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